援鄂归来后再上阵(援鄂日志期待战)
援鄂归来后再上阵(援鄂日志期待战)静悄悄的夜,醒来再也睡不着。来武汉已经11天了,53床的爷爷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待会儿去看看他。记得第一次看见他时,他半坐在床上,精神不太好。左边是一盒未打开的饭菜,我问他要不要吃饭,他没理我。他刚打过胰岛素,应该吃点东西,于是我又问“喝点儿酸奶吧,爷爷”他依旧没理我。后来想到他正在使用经鼻高流量吸氧,可能是大夫告诉他不能说话,我又问“您这么坐累不累呀?”。他竟然开口说话了,他说“摇床”。哈!终于找到他的需求了,我赶紧过去给把床摇好,一边扶他躺好休息,一边告诉他,有事情按呼叫器。凌晨00:45,突然醒了,因为要上夜里三点的班,所以心里总是担心睡过。工作16年了,没别的,就是怕迟到,上错班。文: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风湿免疫科夏云霞我和53床的爷爷2月6日 武汉 小雨
我以物资做保障,守你安心“战”病魔
2月6日 武汉 小雨
今天武汉小雨,支援武汉已经第12天了,结束工作回来的路上所有人都睡着了,回到住处已经清晨5点多,虽然疲惫,但心内很快乐,患者得到了治疗!每天都收到领导、同事的关心问候,家里人的鼓励,同学朋友的心理支持,内心温暖无比。今天又收到一个同学的信息说要捐赠物资,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另一个捐资同学说的话:“愿意为不畏艰险的白衣天使付出,他们拿命在战斗,捐点物资算什么!”
虽然在一线,可我们不是独自在战斗,这么多人在大后方支持、关心、鼓励着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全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对抗疫情,风雨之后的彩虹不在遥远!期盼明天北医三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到来!
文: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风湿免疫科夏云霞
我和53床的爷爷
2月6日 武汉 小雨
凌晨00:45,突然醒了,因为要上夜里三点的班,所以心里总是担心睡过。工作16年了,没别的,就是怕迟到,上错班。
静悄悄的夜,醒来再也睡不着。来武汉已经11天了,53床的爷爷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待会儿去看看他。记得第一次看见他时,他半坐在床上,精神不太好。左边是一盒未打开的饭菜,我问他要不要吃饭,他没理我。他刚打过胰岛素,应该吃点东西,于是我又问“喝点儿酸奶吧,爷爷”他依旧没理我。后来想到他正在使用经鼻高流量吸氧,可能是大夫告诉他不能说话,我又问“您这么坐累不累呀?”。他竟然开口说话了,他说“摇床”。哈!终于找到他的需求了,我赶紧过去给把床摇好,一边扶他躺好休息,一边告诉他,有事情按呼叫器。
在这里我必须防护好自己,才能救治更多的病人。儿子每次打电话都会问我,妈妈,你今天救治几个病人?我告诉他,妈妈是和很多叔叔阿姨一起工作,救治了很多病人,医生看病人下医嘱,妈妈和其他护士执行医嘱,这里还有许许多多人在默默工作。
01:10集结号再次吹响,我要上夜班了,加油!
文: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呼吸科护师李娜
期待战“疫”就在我们这里结束
2月6日 武汉 雨
今天武汉下起了小雨,北京下起了大雪,我们惦念着北京,北京也在牵挂着我们。北医三院第三批医疗队马上就要来武汉了,这次的医疗队规模庞大,由25名医生,87名护士,1名医务处干部组成。他们与我们前两批队员汇合后,将在乔杰院长的领导指挥下,接管同济医院的一个病区,独立负责一个病区病人的治疗。下午,乔杰院长在动员会上对我们说,这个新病区将以收治重型、危重型患者为主,要充分发挥北医三院的技术水平,让这些病重患者早日摆脱病痛。
我期待着与第三批医疗队汇合,因为这里面有我两名同事,我们将再一次并肩工作;我期待着与第三批医疗队汇合,一起开辟的病区越多,就会有更多的患者得到救治;我期待着与第三批医疗队汇合,我们定会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危险。我也期待着,不会再需要第四批医疗队的集结,战疫就在我们这里结束。
文: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放疗科马骏
抱着必胜的决心,守得云开见月明
2月7日 昨天下午,在乔杰院长的动员会上得知北医三院的队伍要壮大了,今天会迎来113位第三批队员。不得不感叹三院的力量真是强大啊,半天集结百余人出征,我们的队伍真团结,我自豪、我骄傲。
每天我都会收到来自家人、同事、领导的问候,我心里很温暖。感谢领导给我机会去感受一次集体救援行动,从来没有经历过穿脱防护服,从来没有经历过6小时收24个病人,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多人关心牵挂着我。期待第三批队员们到来,这是个大团圆,我们也会在武汉过一个“永生难忘”的元宵节。相信我会在这次行动中得到成长和锻炼。我们抱着必胜的决心,守得云开见月明。
文: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陈琦
编辑:管仲瑶
审核:陈会扬 曹政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