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彝族菜谱(每道菜都够硬)
舌尖上的彝族菜谱(每道菜都够硬)不论是猪肉还是鸡肉、牛肉、羊肉,从小就吃着彝族餐长大,你的脑海里一定都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场景。作为凉山土生土长的彝族人,
说起彝族餐,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坨坨肉、坨坨鸡、酸菜洋芋汤、
荞粑粑、辣子鸡、香肠、连渣菜......
不管是哪样,
你的脑海里一定都是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场景。
作为凉山土生土长的彝族人,
从小就吃着彝族餐长大,
不论是猪肉还是鸡肉、牛肉、羊肉,
在家都是煮熟了切成坨坨,
撒上最简单的调味料
或者做一个辣椒面蘸水就直接吃了,
这种吃法感觉很豪迈,做法很“粗旷”,
但正是这样的做法才最美味,
地道的彝族餐对食材挑选非常讲究,
追求新鲜和原味,
简单的料理方式最大程度的
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味道与质地。
今天,
就带大家去体验正宗的彝族餐。
彝族餐必不可少的坨坨肉、线鸡、苦荞粑粑……
坨坨肉
首先要介绍的当然是坨坨肉了,
坨坨小猪儿肉和坨坨鸡,
都只是加了最简单的调味料,
盐、花椒、木姜子……
之所以肉质鲜嫩可口,
是因为选用了
凉山的小猪儿和线鸡做为食材,
肉质紧实,肥瘦均匀。
烤鸡
老板说一个月就能卖出九百多斤的烤鸡,
如此受欢迎,
定是有独特的美味,
选用凉山的本地鸡,
在烤之前,刷上了秘制的调料,
再经过烤炉上两个小时不停的翻转,
等整只鸡出现了诱人的金黄色就出炉咯。
外皮酥脆可口,
里面的肉又多汁鲜香,
不用多余的调味料,
直接吃都够味。
冻肉
彝语称“舍狄”,
口口下去凉爽Q弹,
满满的胶原蛋白。
小时候逢年过节才吃得上的冻肉,
因为外型像果冻,
所以也成了小朋友的最爱。
彝家辣子鸡
主料选用凉山本地鸡,
先烤熟后,砍成小块
加上辣青椒末,
和矿泉水及各种调味料兑成汤汁即成。
麻辣鲜香,口味重的用来拌饭,
吃得满头大汗也停不下来。
香肠腊肉,腊排
这些都是老板自己制作的,
经过风干和烟熏的过程,
用开水煮熟就可以吃了,
这样既保留了肉质最原始的鲜香,
又延续了柴火熏香的独特风味。
烤猪肝
提前腌制过的猪肝在炭火上翻烤成熟,
麻辣中保留了肝脏特有的松软,
很有嚼劲。
苦荞粑粑
咬一口,清香里夹杂着苦涩,
回味时又有一丝甘甜,
蘸上老板家自己的蜂蜜,
软糯香甜,满嘴都是甜蜜蜜的幸福感。
圆根酸菜汤
这道菜更不用说了,
不管是家里平时吃饭还是在外吃彝族餐,
酸菜汤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家还特别加了鸡血和小米辣,
一口肉,一口酸菜汤,
解腻又爽口。
手抓羊排、牛排
选用优质的羊排牛排,
连骨带肉,抓起直接啃,
只能用这几个词语来形容:
肥瘦相间、汁味地道、
肉香浓厚、不腻不膻,
油香肉嫩,非常可口。
包腊煮土鸡
包腊本身就香味醇厚,
有了土鸡的“加持”
这道菜就更加浓郁鲜美,
汤色白如奶,
堪称“泡饭神器”!
素菜类
煮土豆、烧青椒、凉拌酸菜……
这些都是坨坨肉的“黄金搭档”,
如果你觉得吃两坨肉就饱了,
来上几筷子凉拌菜开胃又爽口。
温馨提示
面对美食的诱惑,
我们尽量不聚餐、
不聚会、不扎堆,
我们提倡家庭私人聚会不超10人,
我们鼓励打包,把美食带回家!
文/图 沙莉
来源:五彩凉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