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山东诸城清朝最有名的家族(十世祖李毓秀编写弟子规)

山东诸城清朝最有名的家族(十世祖李毓秀编写弟子规)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他六岁登基,在位十八年,同时顺治皇帝也是清朝皇帝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在民间流传着了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其中最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就是顺治皇帝和他的爱妃董小宛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食盐买卖作为历朝历代的重要经济来源,都是国家专卖。清朝实行岸引票引,官商经营。在当时的老潍县县城里,就设有隶属于县衙管理的总盐店,而经营盐业的商人,凭官府发放的盐引,到固堤盐场运盐经营。顺治皇帝安排世秀做了扬州的盐商,总管江南两广的盐业经营,让李世秀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积攒下了大量的财富。民间传说,当年世秀在扬州赚下的银子,有十三“闒房”。这个“闒房”是个什么计量单位呢?这一“闒房”银子又是多少呢?据民间的说法,四十八万两银子为一帑,四十八帑为一“估堆”,四十八“估堆”为一“闒房”。而且南来北往的官员,都知道世秀与顺治皇帝的关系,每逢出道扬州,都会来看望李世秀。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

在中国的诸多姓氏中,“李”姓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大姓,在1987年普查人口中,李姓的人口数量已经跃居全国汉族所有姓氏之首,占到当时人口比重的7.9%,成为全国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大姓。

山东诸城清朝最有名的家族(十世祖李毓秀编写弟子规)(1)

在潍坊,李姓氏族在历史上也有不少源远流长的望族。李家营李氏家族,自元末从关东奉天府铁岭县迁至潍县,李家营《潍水李氏家谱序》载“余家自麾戎达公起宗,至元而卜居潍水,肇基廓大,清白世守,迄今宗序相延,十有三叶。

李家营村位于今天寒亭区固堤街道东南2公里处,占地面积约1.31平方公里,在册人口数818人。据《李氏族谱》记载,这支从关东迁来的人口所聚居的地点就在今天的寒亭区固堤街道李家营村,而《潍县志稿·民社》所记载的:“李氏一族元末由铁岭迁潍洲李家营村”也正与其迁徙之说相吻合。

元朝末年,潍洲以北地区在金元统治下,李氏始族以“麾戍”而卜居潍水,成为在当时的官吏阶层。然而好景不长,在该支家族仅仅迁居20余年之后,中国的政治、军事形势发生了巨大转变。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元璋趁势崛起,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同年攻克大都推翻元朝。其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开创洪武之治。此时这支“远道而来”的家族成为了汉人眼中的异族,他们的身份一落千丈。于是“卜居潍水”李家营的李氏家族中的一些年轻人,便产生了回到家乡奉天府铁岭县的念头。

据李家营李氏后人讲述,李家营九世祖子典,在明末清初,道听途说关外的女真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于是毅然决然,告别白发苍苍的高堂父母,领着妻儿,踏上了奔向关外家乡奉天府铁岭县的漫漫征途。

山东诸城清朝最有名的家族(十世祖李毓秀编写弟子规)(2)

古人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可是令九世祖子典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儿子的走丢竟是因祸得福,走丢了被谁碰上不行,偏偏是清朝入关后首位皇帝——顺治皇帝的母亲。从此之后,这支迁居潍县的李氏家族可以说是一发不可收拾,在清朝历史上揭开了辉煌而又闪耀的一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食盐买卖作为历朝历代的重要经济来源,都是国家专卖。清朝实行岸引票引,官商经营。在当时的老潍县县城里,就设有隶属于县衙管理的总盐店,而经营盐业的商人,凭官府发放的盐引,到固堤盐场运盐经营。顺治皇帝安排世秀做了扬州的盐商,总管江南两广的盐业经营,让李世秀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积攒下了大量的财富。民间传说,当年世秀在扬州赚下的银子,有十三“闒房”。这个“闒房”是个什么计量单位呢?这一“闒房”银子又是多少呢?据民间的说法,四十八万两银子为一帑,四十八帑为一“估堆”,四十八“估堆”为一“闒房”。而且南来北往的官员,都知道世秀与顺治皇帝的关系,每逢出道扬州,都会来看望李世秀。

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他六岁登基,在位十八年,同时顺治皇帝也是清朝皇帝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在民间流传着了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其中最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就是顺治皇帝和他的爱妃董小宛的故事。

山东诸城清朝最有名的家族(十世祖李毓秀编写弟子规)(3)

得知董小宛暴死的消息后,顺治帝万念俱灭再也无心朝政,知内情的李世秀只好委托其弟李毓秀一路暗自保护,随顺治帝出行。在此过程中,顺治皇帝多次赶李毓秀回山东老家。但是李毓秀身负孝庄太后懿旨及兄长的委托,时刻不敢离开顺治皇帝左右,最后只有在就近的村庄内,化为教书先生,陪伴顺治帝,度过一生。

据李家营《李氏家谱》记载:李毓秀与世秀同为现李家营后人之十世祖。李毓秀定居山西以后,立志以教育为业,培植人才,开发民智。他在塾中模仿南宋王应麟的《三字经》编辑撰写了用于童生开蒙的《训蒙文》,这在当时山陕二省甚至北方地区迅速流转,被后世定名为《弟子规》。这也成为潍县李氏家族在中国文化史上留存的宝贵财富。

如果说,生存于李家营的这个满族家庭因为清朝入主中原而显赫一时,那么,世秀的特殊经历无疑更让这支满族家族春风得意。据营子李氏家谱记载:世秀育有七个亲生儿子,其中三人考中进士,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山东诸城清朝最有名的家族(十世祖李毓秀编写弟子规)(4)

据《潍县志稿》记载,李家营李氏家族在清朝康熙年间出了三名进士。资料记载,康熙圣祖九年,顺天府正白旗,李玠,三甲二百四名进士,翰林庶吉士。直隶钱谷守道参议,诰封朝议大夫;康熙圣祖九年,李珵,(武)进士,云南武定营参将,加都督同知,诰封荣禄大夫;康熙圣祖三十年,李汝霖三甲二十名进士。然而在关于李家营李氏家族在清朝年间到底出了几名进士这一问题上,村民们却流传着另外一种说法。

据李氏家族康熙戊午年版家谱记载,李家营李氏家族在康熙年间共出了五名进士,除了《潍县志稿》中记载的李玠,李珵,李汝霖三位进士外,还有两位岁进士,分别是李瑞和李璟,按照清朝的科举制度,所谓“岁进士”,是对于“岁贡”的一种雅化的别称,他们并不是通过考试考取的真正的进士,多写在“私家姓”的族谱和碑文里,一般不能用于正式的文书中。

在古代,文牍严谨,行文规范,即使在带有颂扬性的普通文牍如书信、传记、文档里,也很少有人使用“岁进士”的称呼。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说,熬到“岁贡生”也十分不容易,而在家族家谱碑文里,被称为后代“岁进士”,也就情有可原了。

山东诸城清朝最有名的家族(十世祖李毓秀编写弟子规)(5)

公元1673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平西王吴三桂于该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直指清廷。危急时刻,这支定居在潍县的满族家庭再度被朝廷重用。

因为李珵战功卓著, 康熙帝诰封李家营李氏家族三代,其伯父特秀,祖父子典,曾祖父李画为荣禄大夫,敕封其弟李玥为文林郎,自此,这支潍县李氏家族成为潍县城中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了。

李珵之父李世秀去世后,其母思儿心切,李珵奉旨由云南回家探母,并带来了满族八旗的威仪鸾架与护兵侍卫,当时的行营就驻扎在李家营村外的祖茔旁。

山东诸城清朝最有名的家族(十世祖李毓秀编写弟子规)(6)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巨额的赔款加之外国产品的大量倾销促使国内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清运动开始了。而此时作为统治阶层的满族正在遭遇着前所未有的灾难。

为了防止家族遭受灭顶之灾,定居在李家营村的李氏族人们只好隐藏起自己满族人的身份,在李家营村李氏家族定居潍县的600余年时间里,其经历可以说是饱经沧桑而又富有传奇色彩,在今天,李家营村李姓村民仍然占据该村人口总数的98%以上,随着乡村文化挖掘的展开深入,相信还会有更多关于李家营李氏家族的故事浮出水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