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读经的正确方式(我们是否还需要)
早期读经的正确方式(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所谓国学教育本身就是开历史的倒车。作为修身养性的个人爱好,闲暇时读读没什么问题,现代社会当做教育的救命稻草,荒唐可笑。@Dinna@纵漫线反对的声音@青苇今天,无论社会制度还是科技水平,都与两千年前天壤之别。我们所面对的社会,不是先贤们所能料想的;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更不是先贤们所留下的典籍能提供答案的。面对先贤们的知识精华,我们应当虚心求教,而不是死守不放;我们应当博采众长,而不是“一览众山小”。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竟助长了极端化的“读经风”,令无辜的孩子受到了不应有的伤害。
微信ID:ibookreview
『阅读需要主张』
十年前,读经热进入高潮,全国近百家读经学堂雨后春笋般建立,大批少年离开体制教育,进入读经学堂求学。如今,较早的一批读经孩子已经成人。从狂热、受挫、困惑到反思,他们不得不推翻了自己曾真诚信仰并奉献了全部生活的东西。
我们最近推送了系列与少年读经相关的文章:《读经少年圣贤梦碎:反体制教育的残酷试验》、《少年读经:启蒙还是愚昧》、《传统vs现代:我们应当怎样读经?》。这几篇文章引起了书评君读者们关于“读经”问题的讨论,其中不乏众多有亮点、有启发的思考与评论。今天书评君选摘了读者们的留言,与大家分享对这一问题我们的读者们的思考。
反对的声音
@青苇
今天,无论社会制度还是科技水平,都与两千年前天壤之别。我们所面对的社会,不是先贤们所能料想的;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更不是先贤们所留下的典籍能提供答案的。面对先贤们的知识精华,我们应当虚心求教,而不是死守不放;我们应当博采众长,而不是“一览众山小”。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竟助长了极端化的“读经风”,令无辜的孩子受到了不应有的伤害。
@Dinna@纵漫线
这种所谓国学教育本身就是开历史的倒车。作为修身养性的个人爱好,闲暇时读读没什么问题,现代社会当做教育的救命稻草,荒唐可笑。
@残缺之美
这不是扬传统,而是毁传统。
@Justice
参差多态乃幸福的本源。一味地死板读经只能是禁锢思想,扼杀自由。
@月之影
不知道这种纯读经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为什么竟然还有那么多有一定教育背景的人相信它并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任何有教育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教育肯定是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的。一个已经可以坐享科技成果,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的人,竟然隐居于深山老林之中,不问世事,独行苦修,这是要将人类倒退到刀耕火种中去么?孔子孟子虽然伟大,但毕竟已过去2000多年,他们说的每句话都对吗?竟然要一字不落的全文背诵《论语》、《孟子》。即便,最后能通晓所有国学经典,如果不能为现实社会所用,又有什么意义?21世纪的思想家肯定不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他应该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了解社会现实,然后在现实的土壤中慢慢生长出来的。
@阿螭
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世界,让学生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通过阅读了解一些传统文化是应该的,妄图把孩子关在山里通过“读经"来完成教育,就是愚昧了!那种教育下走出来的孩子连在现代社会生存都未必能胜任,更何况是生活?
少年“读经”
@Watcher
无论你承不承认,现代社会已经是建立在来自西方的一整套严密完整的体系之上。我并不反对彻底丢掉传统经典,但是无论从个人想靠读经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贤梦,或是认为靠读经就能找到文化根基,恐怕只能是一种古典浪漫主义的幻想。
@最后一座桥
读经可以,兴趣或做学问。你要是中小学推广,我第一个反对,不知其意不求其解式的死记硬背,纯粹浪费时间。中小学生之年纪,学习能力如海绵吸水,一生之黄金时期,决计不可糜费在此。另,弟子规之流,高层强推,体制内推就算了,无从抗拒,后看到小学生都要求学,怒发冲冠,这不是培养奴性顺民么?!
@平江之风
即使是对圣贤而言,保持思想的多样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味地钻进书本中,机械地背诵,理解尚且不能,更遑论个人思想的产生了。而以道为名来求取功名,渴望成为儒商抑或政治家,更是舍近求远。
@qie
表示小时候背的《三字经》,现在已经忘了,谈何长大之后理解。 少年不可读经,否则容易培养愚钝的人。
@LaCRYmOsa
如今的国学热基本是神秘主义经学加歪门邪道骗钱。小孩读点诗经或者唐诗,对语言修养还是挺好的。弟子规,二十四孝之类的,只会造成价值观混乱。
质疑家长的声音
@小汝Echo
什么叫“物极必反”,家长急功近利、病得不轻,把孩子的人生也带歪了……
@王“晓松”
认为小孩子读经书和成年人出现群体信佛的事情是一样的,是成人在市场生存中乱了心,想找内心的平静,然后又把希望寄托于孩子的身上,让小孩子读经书。
@丁敏
放小孩去读经班是爹妈的懒惰,一种是不知道如何跟小孩子相处,所以把小孩丢给社会上开的各种班;二是希望一劳永逸地提高孩子的智力,读经班的宣传正是迎合这类不切实际的想法。
文礼书院“读经班”广告
赞成的声音
@Rainbow
我想一定有读经后受益匪浅的例子。很希望评价读经教育的人都能真正体验下读经班的生活,接触下读经班的孩子,然后再做评判。四书五经真的没有弟子规哦!弟子规真的教育了我很多,其中就有这么一句:见未真 勿轻言知未的 勿轻传。 王财贵老师推广读经教育的方式的确会偏激,但是小孩子要不要读读经,我认为并不见得是坏事,起码,古文真的很美!
@xiaoxibao
到现在真的应该对自己文化再启蒙,其实很多人连一部经书都没看过,对自己的文化就仅仅局限为奴性,觉得读经真有必要推广,当然是读正经经,并读懂。
“读经”应当辨证吸收
@立久
我是一个教师。最近两年来,我背了《论语》《道德经》《离骚》还有几篇古文和近三百首古诗词,计划还要背下《孟子》《庄子》《易经》《中庸》《大学》。但我已看了不少东西方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书,还将照这个路子学习下去。对于所谓的经,我认为它是可以选择和打破的,我们要的是大智慧,特别对做教育的人来说。所谓经天纬地,说到底是求得生命中的善与完满,所以,若志于求学,则不可太拘泥。
@wii
中学并不是西学的反面,西学也不是中学的敌人,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自柏拉图后,西方哲学从宇宙论真正转到伦理学、认知论上来,从神转到人,这跟孔子的伦理学是相通的。西学重逻辑,中学重精神,建议去读读哲学史,中国的,西方的,通读了才知道,二者并非是相抵触的。毫无疑问,在现代科学上,在教育上,西方的制度、理念是先进的,因为科学本建立在逻辑上;中国应该学习而不是抵触,当然也不应妄自菲薄。两方比较,中西并用才是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对于小孩子,适当的国学启蒙是必要的,唐诗宋词可以很好的培养小孩子对文字韵律感和文学的美感,孔子的为人处事观念也是很中肯的。学钢琴和学围棋,最要紧的还是看孩子自己的兴趣,家长不应强求,不应将自己的观念、想法,甚至虚荣心加在小孩子身上。在叫小孩子学这些东西之前,应问问自己的目的何在?开拓孩子视野?没关系,可以尝试;满足自己虚荣心?还是勿作为好,免得毁人一生。假先生真术士固然该谴责、惩罚,但在之前,是不是先应该文问问家长是否尽责?是否过于功利?
@Wu Fan
在汉语文的丰富传统中,“经”不过是其中一小部分。而且从语文教育的视角看,“经”也谈不上比“史”、“子”、“集”更重要、更有效。一方面,“经”之外还有广阔天地尽可遨游;另一方面,“经”也不必全读。语文教育的最低纲领:字词句篇讲清楚,教学双方俱得其妙,训练出理解与表达的基本能力。语文教育的最高纲领:训练义理、考据、辞章的三位一体,培育通人,赓续文脉。就我个人学与教的经验来说,理科可以速成,拔苗也能助长;然而语文能力的培植,实在是难,只有按部就班,累世不能竟其功。
@丹枫
中华文化伟大但有缺陷,我们必须正视。儒家提倡入世,但入世的学问是儒家能完全提供的吗?自由之心性,独立之人格,这才是我们的后代立于世之基。
“读经”少年对背书生涯已经产生困惑
@依然斋
传统毁弃,文脉崩溃,“经”已失去土壤“既不能回归为秉承圣训的儒者,又无法蜕变为现代知识分子,这种断裂被鲁迅称之为“历史的中间物”。
@Jiaoyu Song
读经,作为学院的专业研究可以,作为成人的兴趣爱好可以,作为中学生的选修课程可以——但如今所谓读经,商业化、幼龄化、作秀式、死背式……纯粹是打着弘扬国学招牌的愚昧洗脑!
@hongchen 鸿 宸
教育需多元化,但绝不能复古至石器时代,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布局,经典只能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小部分,而绝不能是全部!
赞成读经,反对“背经”
@繁花遗忘–小隐儿
骗子硬生生地把"读经"两个字掰弯成"背经"。这不是什么试验,而是,家长们求子成材,太过盲目了,正好上了骗子的当。传统教学里我们的书不也有这些经典,只是,读经读经,读经的意思是学习,理解,体味,融合,而绝不是背诵!
@小裁缝
读经也就算了,现在所谓的“读经”少年哪个不是在背经?
@in time
我家小孩儿三年级,给她讲解笠翁对韵,孩子听得津津有味。这说明读经应该在孩子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只背诵不讲解,即使长大后,很多孩子也消化不了。
@陈佳
关在山里读经和闷头只为赶考一样不可取,经典之中,细细琢磨是有很多含义的,不同的人生阶段读来感受和启发也不同。国外的人都在学中国文化,中国人也应当对自己的文化自信自觉,只是针对孩子和大人角度也不同,我们应有一种理解并用于生活之中的信念,经典传递的是思想、思路的新空间,而不用于限制思维框。弟子规也要辩证来看。
@雪人
看教师水平及教学方法……经书用得恰到好处是启蒙,如果断章取义就是愚昧了。
有问题的不是“读经”,而是借机牟利
@吾法于天
学习经典本身沒有错,问题出在师资水平、道德品质上,还有老师本身学识知见,有身边讲国学的,品行还不知一般人,你不管是博士教授,都名不副实,德不配位。
@cyancila
读经班基本没有经世济民那么高的理想,在这个傻多速的时代,赚一笔就跑才是王道。
@烁玉流金
读经堂的老师其实并没有遵循古代经典中记录的好的学习方法的讲授。读的目的是为了实践,是与时俱进的增强学生的生存发展能力,读需要思辨,需要培养逻辑推理能力,需要告知常识,而不违背常识。如果不建立在教育心理学上,读经就容易僵化,实际取益不大。
@泽北
这方面我有经历,我们心中的传统文化以及教这方面的老师是厚德载物的,曾经我也抱着学习东西去接触这方面的老师,但发现大多数为了利益很是虚伪,口头上佛经佛家理论学富五车,本质上为了一点小事争斗不休,佛家讲究平常心,这就是典型的背道而驰,现在缺的就是有修养的老师,如果这些老师个人修养以及素质都不低,学生待在一起,本身就是学习,本身就是能量之间的相互感染,自然也会学到很多东西,之所以这些学生失望迷茫,是因为心里的落差太大了,在他们以前单纯的心中,教传统文化的老师一个个应该是正能量很高的大德之人,慢慢地相处,却发现是岳不群一样的人,讲道理头头是道,为了小利益争个不休,那种心里的落差是最可怕的。 关键还是遇对老师,即使学不到课本上的东西,也能接触正能量,从而提升自身,这样的教师虽然少数,但也不是没有,一般市场上流通的,大多数都是赚钱为主的虚伪学者,确实不可靠也不可信。
@椰子
不是国学经书不好,是读经学堂的道貌岸然,名不符实,带歪了一整条路。
@小白不白
对于国学我只是有一个浅显的了解,对于我的孩子我也只是会让她作业课外兴趣去学习,国学之路不好走,从废除科举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国学或者说经书教育体系早就已经断代,文化教育的断代是很可怕的,一旦断了就很难续上,即使续上也是四不像的。国学典籍放在那里千年不变,可关键是通晓其意又能言传身教的好先生哪里去找。不过都是牟利的手段而已,还是让孩子在正规学校好好读书吧。
@Mahavairocana
现在又没有了戒尺打手板的私塾先生了,读经当然行不通了。非要把坟墓里面的僵尸挖出来,让它行走在阳光下,这不是脑子有泡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圈钱,挣某些脑子有泡的家长的钱。
“读经”需要因材施教
@Siddhe圣一 吴艳
无论赞成还是反对,都得建立在读过并了解一部分的基础上。这是讨论的基础! 我赞成读经典,赞成因材施教地每个孩子大人都来读一读经典。反对不会当父母的大人,推卸责任式地把孩子送到读经班,这本身就不符合经典之道,恶花是结不出善果的。也反对把所有读经少年和孩子往一个模子里摁,不然就或强逼或恐吓或打骂的所谓现代读经教育。
@壹丢丢
什么时候读经并不重要,主要得看看孩子天赋所在,孩子的天赋在A领域方面,你非要让他在B领域方面下功夫,结果是,下功夫的领域没有更深造诣,还把天赋所在的领域丢掉了。个人觉得,中国教育制度还成,起步不分专业,让孩子广博地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不至于闭塞,等孩子明确自己的天赋兴趣所在后,又逐渐细化专业学科,以求精进。
扫一扫,赏给书评君一个可爱多?
▼
▼
▼
直接点击 关键词查看以往的精彩~
购买新京报书评周刊独家发售“大家小书”系列丛书~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