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刘秀原陵介绍(拜谒洛阳孟津县汉光武帝陵)
汉光武帝刘秀原陵介绍(拜谒洛阳孟津县汉光武帝陵)陵园大门到了陵前,迎面是一座绛红色门楼,三个拱门一字排开,中间门额镶着一块“汉光武帝陵”石刻,两边伸展开来的绛红色八字围墙,显得开阔大气。门前立有两棵巨大的古柏,犹如两位守门的将军,故称“大将军柏”和“二将军柏”。中午时分,烈日高照,鹅卵石铺筑的神道上泛起一层飘渺的紫烟。前行百余米,道路两侧陈列有石象、石狮、石马等神道石刻,看石刻成色,当是近年新制的,却不失帝陵的威武庄严。神道石象神道石马
洛阳孟津县汉光武帝陵汉光武帝刘秀是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他虽然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却曾经沦为布衣;他建立的政权虽然也是汉朝,却与西汉没有传承关系。
6月7日上午在伊川县城瞻仰过二程墓园,即驱车朝洛阳北面的孟津县驶去,前去寻访汉光武帝陵。汽车驶近黄河滩时,出现一片树木繁茂的森林。到了跟前,树林中间有一条宽阔的石子大道,道口屹立一对汉阙,高大而雄伟。路边有块石碑,上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邙山陵墓群,汉光武帝陵”。
神道前的汉阙
文物保护碑
中午时分,烈日高照,鹅卵石铺筑的神道上泛起一层飘渺的紫烟。前行百余米,道路两侧陈列有石象、石狮、石马等神道石刻,看石刻成色,当是近年新制的,却不失帝陵的威武庄严。
神道石象
神道石马
到了陵前,迎面是一座绛红色门楼,三个拱门一字排开,中间门额镶着一块“汉光武帝陵”石刻,两边伸展开来的绛红色八字围墙,显得开阔大气。门前立有两棵巨大的古柏,犹如两位守门的将军,故称“大将军柏”和“二将军柏”。
陵园大门
走进陵园大门,迎面是一座“辟邪”石雕,有介绍说,该石雕“1992年12月出土于光武帝陵南一公里的油坊村西”。出土“辟邪”当是不假,但看石雕成色,应断定为出土文物的复制品。记得那年在江苏丹阳陵口镇,游览南朝萧梁帝陵时看到的“天禄”,两者一模一样,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南朝萧梁时代,要比东汉初晚五百年,萧梁皇陵的石刻全部风化严重,缺尾巴少腿,仍不失那个年代石雕作品的神韵和气势。
陵前辟邪
江苏丹阳陵口镇的萧梁石刻“天禄”
“辟邪”后面数十步便是光武帝陵。陵前立有石碑,中间一块碑上刻“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上款“大清乾隆五十六年辛亥仲春”,下款“河南知府张松孙题,孟津县知县杨名灿勒石”,该碑立于公元1795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了。奇怪的是碑上“中兴”二字被摸得光滑锃亮。据说,当地百姓遇到难决之事,会来此离碑十余步的地方,闭上眼睛走到碑前,如能摸到“中兴”二字便大吉大利。天长日久,碑面被摸得凹了下去。
陵前石碑
边上一块石碑刻的是《汉光武帝陵简介》:光武帝陵,古为原陵,俗称漠陵,是东汉第一代皇帝刘秀的陵墓。陵园占地四万二千多平方米。《东观汉纪》称“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四月营造原陵于平亭南”,《后汉书·帝纪》载“中元二年(公元57年)戊戌帝崩,三月丁卯葬原陵”。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漠陵南依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钟灵毓秀。墓冢为圆夯土丘,高二十米,周长五百余米,……
看过陵前石刻即绕着光武帝陵游览。放眼望去,陵上陵下长满了古柏,大的数人合抱,高的耸入云天,据说古柏总数达1500多株。由于这些柏树生长的年代很长,不少柏树长出了树瘤和分杈,奇形怪状,有的像飞禽,有的像走兽。有人给它起了一些好听的名字,如“赤胆忠心”、“银蛇缠柏”、“猴头柏”、“惊鹿探头”等,给游园者以好奇与乐趣。
陵区古柏
陵古柏
各种古怪的名称
围着光武帝陵走了大半圈,到了陵墓西侧,那里建有“光武祠”。走进光武祠的圆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柏奶奶庙”,庙里香火旺盛,庙前长有数株巨柏,其中一棵古柏的形状似一位饱经沧桑老奶奶。传说柏奶奶能治病救人,如身上有疼痛,只要摸一摸柏奶奶,再摸一摸痛处,疼痛立刻能减轻,引来无数献供问医者叩头许愿。
光武祠圆门
柏奶奶庙
柏奶奶树
走过柏奶奶,旁边是坐北朝南的“光武殿”,殿宇立于高台之上,为重檐式庑殿顶,门楣挂着“光武殿”匾额。
光武殿
走进光武殿,正面是光武帝刘秀塑像,两侧分列四位东汉开国功臣李通、王常、卓茂、窦融的像。墙上布置有图文并茂的资料,介绍光武帝刘秀生平事迹。
光武帝及功臣塑像
手头有本华文出版社出版、元庆先生编著的《汉光武帝刘秀》的书,不妨结合书中内容来了解光武帝非凡的一生。
出生于南阳郡蔡阳县白水乡刘秀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为七世祖汉景帝刘启一脉。赫赫有名的汉武帝刘彻也是汉景帝之子,刘彻登基后成了皇帝,但其弟弟刘发只封了一个长沙定王。据《汉书·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记载,“长沙定王发,母唐姬(景帝嫔妃)侍者,景帝召程姬,程姬有所避,不愿进,而饰侍者唐儿使夜进。上醉,不知,以为程姬而幸之,遂有身,已乃觉非程姬也。及生子,名曰发,以孝景前二年立,以其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困。”那是说,刘秀祖上的侯国封地之所以偏远贫穷,是因为刘发位卑无宠,受歧视所至。后来,刘发之子刘买即刘秀的五世祖,因非长子不能继承王位,受封舂陵节侯的爵位。刘买之子刘外是刘秀的曾祖,因是次子,无爵位继承,便失去了皇室贵族的地位。然而由于他们的贵族背景和自身的努力,还是谋得一定的官职。其曾祖父刘外为郁林(今广西桂平西)太守;祖父刘回为钜鹿(今河北平乡南)都尉(相当于省军区司令员);父亲刘钦为济阳(今河南兰考东北)县令,后调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县令。到了刘秀这一辈,既无爵位,也无官位,成了一个普通的布衣百姓。刘秀祖上的封地原本在湖南境内,其中六世祖刘发的封地在长沙,五世祖刘买的封地在零陵郡冷道县舂陵乡(今永州宁远)。舂陵偏僻贫穷,当官的都不愿去。刘买千方百计想离开那个地方,却一直没有机会。直到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后),皇帝恩准刘买举族内迁至南阳郡蔡阳县白水乡(今湖北枣阳市吴店镇),舂陵侯爵位名称不变,改白水乡为舂陵乡,并重起城廓,长子刘仁居舂陵城,次子刘回在白水村(今皇村)。从此,刘回一族就在白水乡繁衍生息,成了刘秀的故乡。
刘秀的出生地在河南济阳县衙。那时父亲刘钦刚到济阳任职,赴任时,妻子已有身孕,到了济阳不久就生下刘秀。刘秀出生不久,父亲就病故了,留下刘縯、刘仲、刘秀三兄弟和刘黄、刘元、刘伯姬三姐妹。母亲樊娴都带着六个孩子,回到白水村艰难生活。不久,时任萧县(今安徽萧县)县令的叔父刘良,因王莽专权,打击刘氏,愤而辞职回到白水村。刘良不仅照顾寡居的嫂嫂,还将幼小的刘秀收在身边抚养。然而,随着王莽新朝的建立,刘氏在朝廷的地位日益下降,一些刘氏宗亲起兵反抗。居摄元年(公元6年),刘秀的伯祖舂陵侯刘敞与安众侯刘崇举兵谋反,事败后被剥夺侯爵,还使儿子刘祉失去了当官的资格。刘氏家境日趋窘迫,使得刘秀不得不自小就在田间劳作。而胸有大志的哥哥刘縯(字伯升)却叹息弟弟只知道种田,没有出息。天凤四年(公元17年),刘秀与好友邓禹赴长安求学,受刘歆推荐进太学攻读。在那里又结识了研究谶纬之学的强华和钻研《春秋左传》的严光(即浙江余姚的严子陵),四个人年纪相仿,志趣相同,时常在一起切磋学问,很是投缘。天凤五年(公元18年),四人一起参加殿试,老师王舜主考,四人交卷后,王舜看了都十分满意,便向王莽推荐。试卷送到王莽手里,一看是刘秀独占榜首,大笔一挥,勾去刘秀的名字。发榜时,邓禹、严光、强华均在甲科之列,唯独刘秀榜上无名。刘秀一气之下回到故乡,从此绝意仕途。
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加九锡,俨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其女婿汉平帝渐渐不满王莽干政,被王莽以药酒毒死,干脆自己当了皇帝。然而,王莽不懂治国之道,政令日改,官名月易,钱币常换,使得商业混乱,农田荒芜,加上连年蝗灾,中原饿殍遍地,民不聊生,爆发了以赤眉、绿林为代表的数十起农民起义。公元22年,刘秀在南阳贩谷,此时天下大乱,南阳骚动,好友李通劝刘秀领头起事,刘秀不敢担此大任,但想到大哥刘縯素有大志,必能成大事。便与刘縯在舂陵打出“复高祖之业”的旗帜。此时刘秀28岁。人们见一向稳重的刘秀带头造反,便纷纷前来加入,一下子拉起了七八千人的队伍。刘秀兄弟还联络新市、平林等地的绿林军,先后攻下长聚、新野、唐子乡、湖阳等地,刘秀“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但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刘秀则“敛宗人所得财物分与众人”,以稳军心,继而拔棘阳,与王莽军战于小长安、舂陵,绿林军得以壮大。
昆阳大战展雄才公元23年,刘縯、刘秀等率义军在宛城一带战败甄阜、严尤(新莽纳言将军)率领的莽军,即建立更始政权,推刘玄(原淮阳王)为天子,刘縯为大司徒(丞相),刘秀为太常偏将军。三月,刘秀与诸将攻取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郾城等地,“多得牛马财物,谷数十万斛”,将财物运往宛城。王莽得知后派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领兵42万,号称百万大军围困昆阳。这时,昆阳汉军“惶恐犹念及家室,欲归诸城”,独刘秀挺身而出曰:“欲分散,势无俱全,……昆阳即破,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焉?”于是命王凤、王常率七八千人守昆阳,自己与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率13骑冲出重围,至郾城、定陵,会合那里的义军,率三千余人杀进莽军,无不以一当百,从城西水上向莽军中坚冲杀,城内守军见机冲出城门,里应外合。恰逢暴雨如注,莽军乱中大溃,王寻被杀。昆阳大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经此一战,莽军一蹶不振。同时也显示出刘秀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昆阳大战作战图
昆阳大战后,更始政权内部出现分裂,刘縯被更始帝杀害,刘秀“私交难语”不敢为兄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以屈求伸,从而赢得更始帝的信任。接着,更始政权迁都洛阳,刘秀为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持节出使河北。刘秀用“平谴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等措施“镇慰州郡”,得到河北吏民的欢迎,所到郡县“无不争持牛酒迎劳”,唯有一位巫师王郎自称“天子”,据守邯郸,刘秀避其锋芒,北巡至蓟,未料蓟中官吏皆应王郎。刘秀又南巡,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信都郡(今河北冀州),得到太守的支持。于是,击堂阳、和戎、昌城、曲阳、中山、卢奴(定州)等降者数万。又收新市、真定、元氏等农民军,继而破渔阳,拔钜鹿,于公元24年4月进围邯郸,“连战破之”,“拔其城,诛王郎”。这时铜马、大彤、高湖、重连、轻胫、大枪、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富平、获索等地农民军合众数百万,割据为帅,也被击败投降。公元25年,更始帝见刘秀军队迅速扩大,怕有后患,欲削其兵权,派使者晋封刘秀为萧王,刘秀识其阴谋,称河北事未平,不得分身来京。不久,刘秀在鄗邑(今河北柏乡县龙华乡)设坛称帝,复称汉朝,被史家称为“后汉”,因建都洛阳,又称“东汉”。
拔邯郸,诛王郎,屡建奇功这一年,更始帝刘玄入关,命舞阳侯李轶、大司马朱鮪等领30万大军守洛阳。刘秀在平定河北后,即谴廷尉岑彭等进军洛阳。岑彭原系朱鮪校尉,刘秀利用其与朱鮪的关系,令岑彭至城下劝降。岑彭对朱鮪说,刘秀已平定燕赵,尽有幽燕之地,百姓归心,贤俊云集。朱鮪却因参与谋杀刘縯,担心刘秀报复。刘秀说“不忌小怨”。朱鮪为试探岑彭,放下绳索,让岑彭乘索登城,岑彭果趋索欲上。朱鮪遂自缚随岑彭来见刘秀,刘秀一见朱鮪,亲为其解缚,好言相慰,并令岑彭连夜送朱鮪回营。第二天,朱鮪举城出降,刘秀未动干戈而入洛阳。
兵不血刃进入洛阳更始帝刘玄进军关中时,赤眉军也到了关中,为了争夺都城长安,双方数次激战,更始帝战败身亡,赤眉军亦因关中缺粮而东撤。刘秀定都洛阳后,即展开大规模的统一战争。赤眉十万大军崤山之战失利后退至宜阳。刘秀亲自领兵堵截。赤眉军本有投降之意,刘秀把宜阳厨师全部召来,为赤眉军做饭,先让他们饱餐一顿。第二天,刘秀在洛河边列开阵势,让赤眉军观阵,并对其首领樊崇说:“我现在放你们回去,你们重新集合队伍前来决战。”樊崇等急忙叩头谢罪,说:“归服圣上,早有此心。”
收编赤眉军,削平群雄,结束豪强割据赤眉军归降后,刘秀派诸将南征北战,“诛豪杰不从令者,褒赏附降有功者,悉谴诸营渠帅诣京师,散其众归本业”,关中迅即平定。公元27年至30年间先后扫平割据者淮阳刘永,东海董宪,琅琊张步,南阳邓奉等。岑彭则乘胜南下,进击秦丰、田戎,江南各郡望风而从,荆、交两州由是平定。彭宠反叛渔阳,被家奴所杀,叛众不战而降,北方局势得以稳定。公元30年3月至34年10月,陇右隗嚣被窦融和刘秀亲率大军夹击消灭。公元34年11月至36年11月,大将吴汉八战八胜,攻克成都,占据巴蜀自立为帝的公孙述最终败亡。刘秀经过12年的戎马征战,削平群雄,结束了豪强割据的局面,到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使华夏大地复归统一。
一统天下,励精图治,光武中兴刘秀曾说:“吾理天下亦以柔道行之”,他在位33年,实行了一系列“柔道”措施,主要是:一、发展农业,释奴返庶,兴修水利,轻徭薄赋,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二、提倡节俭,且以身作则。刘秀“身不着华丽之服,耳不听妖冶之声,手不持珠玉之玩,宫室无偏爱,左右无私恩”。他不慕虚名,不喜谀辞。他规定,凡奉承称颂其美德者,处以髡刑(削去头发),并罚其屯田;三、改革吏治,裁减冗员,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实行退武吏,进文臣的政策。限制“三公”特权,加强中央集权;四、爱护勋臣,柔道济世。刘秀平定天下后,没有像刘邦那样杀戮功臣,而是教育他们遵守法令,一改王莽时期政苛刑酷的法令,宽刑薄罚,与臣民和衷共济,共图中兴;五、崇尚儒学,兴办教育。刘秀深知“武功取天下,文治安天下”的道理。建武五年(公元29年),他亲自到洛阳开阳门外洒酒祭天地,破土奠基,建造太学。由于光武帝的倡导,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各种学校,促进了东汉初期文化的繁荣与社会的进步。由于刘秀的勤俭不怠,措施得当,在他的治理下,东汉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繁荣,世称“光武中兴”。
公元57年,刘秀因积劳成疾而病逝,享年63岁。临终留下遗诏:“朕无益百姓,葬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归葬洛阳北面的黄河边,称原陵,谥“光武”,庙号“世宗”。葬礼遵其遗诏“皆以瓦器,不以金银铜锡为饰”。
光武殿前立有一座碑楼,内藏一通宋碑,碑额“大宋新修后汉光武皇帝庙碑”。该碑由宋太祖赵匡胤诏立,碑文由北宋状元苏德祥所撰,文中对光武帝的文治武功极尽颂扬:“光武皇帝攘臂一呼,群心四附,决昆阳之战,克平百万之敌;拔邯郸之垒,遂应四七之符。筑鄗邑之坛,于以授天命;定洛阳之都,于以顺人心。若乃起于民间,姑无尺寸之土,乘乎帝位,终为夷夏之君。复能日慎一日,安不忘危。总览机权,日昃乃罢;或躬阅经史,夜分乃寐。保全功臣而奉朝请,进用文吏而责时务。易凶岁为丰年,变乱代为治世。定国二百载,传位十二帝,则前之言之御大灾,捍大患,光武之道谅无愧焉!……而犹避兴化之鸿名,让成功之懿号,若朽索之驭六马,不舍戒怀;理大国如烹小鲜,自然均化。制前古未行之礼,旌历代有道之君。……读来无不令人动容。
大宋新修后汉光武皇帝庙碑
光武殿前面有一排厢房,为“云台二十八宿馆”。室内陈列有东汉开国二十八员大将塑像,都是当年跟随刘秀打天下的英雄豪杰。
二十八宿馆
云台二十八宿雕像
清代学者袁枚写过一首诗,认为光武帝刘秀的功绩超越汉高祖刘邦。其诗曰:
人道萧王逊高祖,我道萧王较英武。
五枪铜马千万群,不比鸿沟当一楚。
山东兵乱伯升亡,枕上凄凉泪数行。
未必中兴输草创,生来天性胜高皇。
附注:1、萧王,更始帝给刘秀的封号;2、五枪、铜马:均为农民起义军;3、伯升,刘秀哥哥刘縯之号;枕上凄凉泪数行,指刘縯被杀后,刘秀不敢声张,强忍悲痛,暗自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