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这么过来,换了半个面,你看,比较深的是这个里边,里边比较深。这个比较淡的举起来了,那么这样子换半个面写,写出来的线条,那必然就是一半深、一半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这么写过来,写过来我不是换一个面,是换半个面。换了半个面,你想,这个没用过,这儿有墨,这个是用过了,用过了就会比较淡。这个没用过,就会比较深。书法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就是一个黑色,其实不是这样,它的墨色是跟着用笔不断变化的。换面对于墨色有很大的影响。你看,比如说这个毛笔这么写过来,写一横。开始写的时候,这个侧面都是墨,所以你写过来,墨色一定很浓、很黑。你越往下写,这个地方的墨一点一点少了,那么写到后来颜色就会淡,甚至出现沙笔呀、燥锋呀那种情况,颜色就会淡。那么你想,如果我们写过来,写到一半,我换了一个面。下面这个面是已经用过的,墨少。上面这个面呢,没用过,墨多。你写到这儿,我转过来换了一个面,那么墨多的这一个面向下了,那一定又深起

L3-17 血的作用3

四 其他用笔动作对墨色的影响

我已经讲了两种基本墨色,书有中线和边界双钩。我也介绍了老一辈对这两种线条的称呼,绵里针和乌丝栏。那么除了这两种,有没有第三种墨色呢?还有,今天介绍其他用笔动作对墨色的影响。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1)

4.1半深半淡

书法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就是一个黑色,其实不是这样,它的墨色是跟着用笔不断变化的。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2)

换面对于墨色有很大的影响。你看,比如说这个毛笔这么写过来,写一横。开始写的时候,这个侧面都是墨,所以你写过来,墨色一定很浓、很黑。你越往下写,这个地方的墨一点一点少了,那么写到后来颜色就会淡,甚至出现沙笔呀、燥锋呀那种情况,颜色就会淡。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3)

那么你想,如果我们写过来,写到一半,我换了一个面。下面这个面是已经用过的,墨少。上面这个面呢,没用过,墨多。你写到这儿,我转过来换了一个面,那么墨多的这一个面向下了,那一定又深起来了。这么写过来,一点点淡,换一个面,又深了。对不对?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4)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这么写过来,写过来我不是换一个面,是换半个面。换了半个面,你想,这个没用过,这儿有墨,这个是用过了,用过了就会比较淡。这个没用过,就会比较深。

这么过来,换了半个面,你看,比较深的是这个里边,里边比较深。这个比较淡的举起来了,那么这样子换半个面写,写出来的线条,那必然就是一半深、一半淡。

上面,因为这个面用过的,这么转起来以后,上面就比较淡。下面这个没用过,转到下面,那么下面就是比较深。所以这么换半个面,那就会产生,一根线条里边一半深、一半淡的情况。

我来举一个例子,这是传为南宋张即之写的"晓"字。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5)

你看这个字,线条似乎就是黑的。

但我放大一点,就看这最后一笔。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6)

最后一笔是外略势,行笔路线是862三个面转换。先写竖笔,用八号面,你看这一段墨色是深的。

然后转到六号面,写一横。这时候墨色不同了,一半深一半淡,这既不是画有中线,也不是两边双钩。

最后转到二号面,写这一钩。这一钩墨色也奇怪,左边深右边淡。这是怎么回事?你能写出一半深、一半淡的线条来吗?

清代曾国藩在给他弟弟的家书中,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7)

提出了"三股绳"原理:"一曰换笔,古人每笔中间必有一换,如绳索然。第一股在上,一换则第二股在上,再换则第三股在上也。"

这里讲的绳,应该是以前的麻绳,通常用三股绞起来的,所以曾国藩用绳比喻。

这"三股绳"是什么意思呢?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8)

"三股绳"是怎么回事呢?就是以前人搓那个麻绳,我这儿没有麻,搓不起来,我拿这一个三脚架来做一个比方。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9)

那么三股,以前把它搓起来或者扭起来,那就成了一个绳子。当你转动的时候,现在这一股在上,转过来,第二股在上,再转过来,第三股在上。你转来转去,就是在上面的那一股是轮流出现的。曾国藩就用这一个麻绳来比喻毛笔的笔锋。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10)

下面讲讲(书法中)三股绳的基本原理。你未必要找一根绳子,你用手就可以模拟。那么只要用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每个手指代表一股。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11)

第一种情况是中间这个情况,你看,上面是一股,就是我中指。下面是两股,这两股是贴着纸面的,是食指和无名指。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12)

当我手腕转动,向这一边的时候,你看,现在在上面的是无名指,下面的两股,是中指和食指。这是三股绳的第二种情况。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13)

当我手腕向另一边转动,这个时候又反过来了。上面的是食指,下面两股是中指和无名指。这样三股,这是三股绳的第三种情况。

当我们书写的时候,手腕转动,那么这个三股绳,三种情况,就会轮流出现。

现在我们要写一个外略势,外略势它是8-6-2,三个行笔方向,用三个面写成的。那我们现在,是要用三股绳的原理来写这个外略势。你看怎么写呢?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14)

首先写那个八号方向,八号方向写的时候,因为它是一竖,我们手向左侧。手向左侧,你可以看到,现在是无名指在上面,其他两股在下,无名指在上面。写八号方向,八号写过来,好,开始换面。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15)

换面写六号方向。那这个时候,你可以看到因为换了面,现在是中指在上,其他两股在下。写过来以后,写到这儿又要换面了。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16)

这个换面换了以后呢,是这样子,二号方向,向上。这个时候你看,食指在上,其他两个手指在下。这样推出去。

那么这一个外略势,它正好是三股绳,三种情况的轮流。手向左,8-6-2。你熟了以后可以快一点,8-6-2。三股绳,转来转去。

那么,三股绳对墨色有什么影响呢?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17)

我们来分析一下。譬如说这个外略势,开始我们手向左,这样写。现在是无名指在上,也就是说无名指这儿的墨色我们没用,我们用的是下面的食指和中指的墨色,这两个手指侧面的墨色、颜色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这样写下来的时候,颜色是浓淡一样。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18)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19)

但是转过来就不同了,当我们手转到这个方向的时候,现在上面是中指。你看这一个食指,食指刚才是这一个位置,食指它上面的墨刚刚用过,到你这个地方转过来,食指还在用,那么,你转过以后,食指上面的墨色就会淡一点,而无名指,无名指刚才在上面,没有用过,现在你把无名指转到纸上,那么无名指的颜色就会浓一点。你这样写出来的线条,就是:无名指这一边就比较深,食指这一边就会比较淡。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20)

当你再转过来,现在是食指在上,下面是中指和无名指,但是它们是用背面的。你想第一个动作,第一个动作的时候,我中指这一面用过了,但是中指的这一面没有用过嘛,现在你用中指的这一面,那么这一边就会深一点。而你这一个无名指,我刚才已经是横笔写过来,已经是用了它一个面,你这么稍微转一下,这一边就会淡一点,这一边呢,中指的这一边就会深一点。

也就是说,一股当你刚刚用过,转过来的时候,它的颜色就会浅一点。没有用过的这一股,你转在纸上,那颜色当然会深一点。所以就产生了线条一半深,一半淡的情况。

懂了"三股绳"的道理,看墨色就容易了,你看"晓"字这一撇,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21)

后半段的墨色也是半浓半淡的。一开始写,墨色是平均的,这表示两股在纸面上运行。写到后半段手腕越来越向左侧,翻了一股起来,所以线条两边墨色的深浅就明显了。从墨色变化我们就可以知道 ,这一撇作者的手腕是一路左侧,直到最后踆锋写趯,手腕才回过来。

4.2 加深墨色

如果你用笔很快,譬如说我们写一横,这么一横。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22)

写完以后,你把那个纸张翻过来看,这个墨完全没有进入纸张。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23)

也就是说,刚才那一个写一横的墨,只是在纸张的表面上。

那么有什么办法写深一点呢?很简单,就是你写的时候,慢一点,顶呢,顶得重一点。顶得重一点,运笔呢慢一点。

这么写完以后,你翻过来一看,这个墨是入了纸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屋漏痕。你手左右来回摇动,使那个墨比较快地流下去。你这么写的时候左右摇动一下。你摇动的时候,那个墨就容易往下渗。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24)

那么这个墨一定是透过纸背了,看到那个颜色很深。

就算是写草书,也不要太快。传为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这样说:"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若急作,意思浅薄,而笔即直过。"通常都以为写草书尽必然行笔快,其实不是这样。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25)

早在汉末张芝已经说过"匆匆不暇草书",这篇文章提出两点:一是草书要吸取其他书体的多种趣味,二是怕墨不入纸,写得太急,一滑而过。

清代徐用锡说:"笔墨俱要入纸,是书家要义。锋正则笔直入,运迟则墨沁入。"正锋直下,这是锥划沙,力量大。"运迟",这是速度慢,有利墨入纸。当然什么事情都有个限度,太慢就洇化了。

4.3停留的墨痕

如驻锋。驻锋就是一个小停顿,也可以说是行笔慢了。

前一堂课我做双钩示范,你看当我行笔停一下,颜色就会深一点,好像有一个节。或者速度变慢,颜色也会和快刷不同。

程南云写的这个"遗"字,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26)

"贝"中间箭头所指的两横,明显有停顿。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27)

所以墨色有节,反映出速度的变化。至于写弧线,行笔非常小心,中间减慢速度和驻锋就更多了,从墨色上我们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4.4来回的墨色

手腕一左一右,称之为一个来回。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28)

如果在某一点上来回,那这里就等于写了两次,墨色自然就深一点。如蚕头两次起笔,顿笔收尾,以及踆锋趯出,这些动作做了以后,这一块地方的墨色会深过中间行笔。

清代朱和羹说: "思翁言坡公所书《赤壁赋》全用正锋,欲透纸背,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如黍米,殊非石刻所能传。"思翁就是董其昌,坡公是苏东坡。

董其昌说苏东坡写《赤壁赋》用正锋,未必如此。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29)

苏东坡用笔侧锋多。但说"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这是收笔动作引起的,在墨迹上可以看到。如果刻在石上,墨色变化就没有了。

4.5添加动作对墨色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说书法线条不能改?因为写完一笔以后,你再加一笔,墨色是不同的。盖上去的那一笔墨色,并不能和前一笔融合。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30)

你看这个"遗"字,两笔相迭的地方痕迹很明显。写篆书这是必要的,没有问题。我只是拿这个例子告诉你,两笔相迭是有痕迹的。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7)(31)

只有生纸、墨迹还是湿的情况下,添一笔还可融合,稍微等一下就不行了,痕迹很明显,在阳光下更是显着。所以书法不能添添改改,修修补补。

谢谢。

本节要点:

· 线条两边半浓半淡,是换面动作引起的。

· 锥划沙、印印泥和屋漏痕可以加深墨色。

· 驻锋停留,手腕来回,墨色都会改变。

复习思考:

· 试用三股绳的原理,写烈火势。

· 曾国藩说了三股绳,又说四方笔:"笔尖之着纸者,仅少许耳。此少许者,吾当作四方铁笔用,起处东方在左,西方向右,一换则东方向右矣。笔尖无所谓方也,我心中常觉其方,一换而东,再换而北,三换而西,则笔尖四面有锋,不仅一面相向矣。",你懂不懂他的意思?

· (注意古代地图左东右西,上南下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