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王阳明内心心法(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内心心法(王阳明心学智慧)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 1508年,王阳明在贵州龙场(贵阳市修文县)悟道,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论。所以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道德感就是,哪些事是我们应该做的;判断力则是,哪些事情是我们有能力做到的。所以,知行合一,从道的层面讲就是,按照良知的判定去行动,良知能知是非善恶,所以如果按照良知的命令,那我们做的每件事都是正确的。做对的事,把事情做对,就是知行合一。来源:度阴山作者:度阴山 1

王阳明内心心法(王阳明心学智慧)(1)

度阴山

《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度阴山和你谈谈心——学。

王阳明内心心法(王阳明心学智慧)(2)

来源:度阴山

作者:度阴山

1

1508年,王阳明在贵州龙场(贵阳市修文县)悟道,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论。所以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道德感就是,哪些事是我们应该做的;判断力则是,哪些事情是我们有能力做到的。所以,知行合一,从道的层面讲就是,按照良知的判定去行动,良知能知是非善恶,所以如果按照良知的命令,那我们做的每件事都是正确的。做对的事,把事情做对,就是知行合一。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

如果进入阳明心学的语境来讲,效能就是知行合一,效率则不是,效能是尽心做事,效率则是尽力做事。“知行合一”强调的是一种做事方法,有了正确的方法,自然就有了效率。这就是尽心后自然就能尽力,从而把事情做好。

在王阳明看来,君子的学问,就是尽心的学问。心,是性,性,与生俱来。圣人的心纯正如天理,不必学尽心。圣人之外的人,因为天理不存而良知蒙蔽,天性丧失,所以需要学习心学以尽心。

2

那么,如何做,才是尽心呢?一句话:是求诸于自己的内心。一个人求诸内心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谨守内心的良知。如何做到谨守内心呢?那就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1、博学。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博学指的是对于你本职工作的内容以及行业要博学多识,只要掌握了更多的工作内容和对行业的精深了解,你才可以找到事情的规律,许多工作都有经验可以借鉴,知道了规律,掌握了经验后,你就可以举重若轻,举一反三。

2、审问。不懂就问,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越是用心,其实就越有更多不懂的事情,把这些不懂的事情搞懂,这就是审问。

3、慎思。同一个行业内必有佼佼者,要认真思考为什么别人能做的好,而你做的不好,是趋势的问题,客观环境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大多数时候,在同一片天空下,处于差不多智力水平的情况下做同一样事,如果高低不同,那可能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态度的问题,简单而言就是,没有用心,自然用力的程度就不同,事情最终出来的状态也不同。

4、明辩。在工作中,我们每天要面对的事情很多,有些相对简易,有些就比较复杂,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搞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繁杂的现象中找到本质,盯住本质,一以贯之。做任何事都要明辩出轻重缓急,做到不慌不乱。

5、笃行。衡量你用心与否的唯一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行动。而在行动之前,你必须要明白以下几点。(1)王阳明说,天下事先易后难,先细后粗,所以任何事开始时都是容易的,都是细致的,只有把容易的事做好,才能把难的事做成,做任何工作,都不要着急,用尽心思做好每一件小事,无数的水滴就能汇成大海;(2)不能半途而废,用心功能工作要水滴石穿,一气呵成;(3)要懂得用心和用力的区别。任正非说过这么一句话:“尽心与尽力,是两回事。一个人尽心工作与尽力工作,有天壤之别。”“尽力而为”如果不在“尽心而为”的基础上,就不可能做到。

3

王阳明曾说,心在物为理,有此心才有此理,无此心就无此理。如果在工作中理解这句话呢?

我们的心,必须要去工作(物)上呈现,唯有呈现出来才可以称为理,真有把工作当成事业的心,就必然能呈现出做好工作的理,这就好像你真有孝顺父母的心,就肯定能有孝顺父母的方式一样。如果你没有把工作当成事业的心,那即使你尽了百分力,也不可能呈现出把工作当成事业的理来。更何况,没有把工作当成事业的这个心,就不可能用心,自然也就没有力可用。

我们在工作中尽心的道路上,千万不可好高骛远,也不要把工作当成是物质晋级的阶梯,我们要把工作当成是一种修心,无论你所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只要用心,就能得到工作的天理,得到天理,就是圣人。

据说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很相信命数,有人对他的生辰八字进行了解后,惊骇的发现,这就是做皇帝的生辰八字。朱元璋先是大喜,接着是大惧。他把全国和他一样生辰八字的人都捉了起来,想杀掉以防这些人篡夺皇位。

但他审讯了一回后发现,和他生辰八字一样的有养猪的、挑大粪的、还有种地的,也有做生意的,而且都是所从事行业的领军人物。朱元璋想了想,就把这些人释放了。有人提出疑问,朱元璋说,我经过努力成了百姓的皇帝,他们经过努力则成了猪、大粪、生意的皇帝。人生只要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尽心尽力,那就是本职工作中的第一人,人生高价值的衡量标准不是外在的荣华富贵,而是内在的尽心尽力,只要尽心尽力了,不但能成为其所从事行业的第一人,内心也会愉悦和自在!

4

有人曾问王阳明,圣人之学到底是什么?

王阳明回答:圣人之学,其实就是心学。学习心学追求的只是“尽心”,为的是事事处处都能遵循我们的良知。尧、舜、禹代代相传的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其中,“道心”,也就是良知,就是遵循天赋于人的本性,它没有掺杂人欲,无声无味,无处不在,越是微不足道的地方,越是不为人知的时候,越能显现它的作用,所以,道心是“至诚”的根源。人心,则掺杂了人的私欲,因而是危险的,是世间一切虚伪和危机的起因。

看见小孩掉到井里会心生恻隐,这是道心;如果是因为跟这个小孩的父母有交情才救人,想得到同乡的赞誉,那就是人心。饿了就吃东西,渴了就喝水,这是道心;如果吃东西是为的享受美味,是为了放纵口腹之欲,那就是人心。

尽心,是尽道心,而不是人心。明白了这点,就能明白“自尽于心”是知行合一的起脚处,更能明白,所有的尽心首先都是做对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唯有如此,才能真的对工作用心,一但用心,就会力量无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