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高危患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存在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功能异常)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高危患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存在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功能异常)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4、在第63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和第27届欧洲血液学年会(EHA)壁报展示,以Article形式发表于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通讯作者孔圆 教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高危患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存在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功能异常)(1)

【一分钟秒懂要点】

1、骨髓微环境具有重要的造血调控和免疫调控作用。本团队前期系列研究表明,骨髓微环境的重要组分--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具有调节造血干细胞(HSC)和T细胞分化的重要作用。但是,不同临床分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EPC的数量和功能差异,及其对造血和免疫的调节作用尚待阐明。

2、本研究率先揭示:MDS患者骨髓EPC数量增多、功能异常,及对造血、免疫细胞的异常调控作用,且较高危组MDS患者的骨髓EPC功能失调更为严重。本研究提示,修复受损的骨髓EPC可能成为MDS患者的潜在治疗新策略。

3、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资助。

4、在第63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和第27届欧洲血液学年会(EHA)壁报展示,以Article形式发表于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

通讯作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高危患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存在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功能异常)(2)

孔圆 教授

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转化中心主任

造血干细胞移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第一作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高危患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存在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功能异常)(3)

邢通 博士研究生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导师:黄晓军教授

副导师:孔圆教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目前MDS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支持治疗、去甲基化药物、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治疗、化疗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但是,MDS患者自然病程和临床预后的差异性很大。因此,MDS的发病机制仍待深入阐明。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骨髓微环境在调节造血和免疫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PC作为骨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团队系列研究工作揭示了EPC具有调节造血干细胞、巨核细胞和T细胞的作用(Blood 2016,Blood 2018,AJH 2018,EbioMedicine 2020,CEI 2021,Haematologica 2022)。但是,不同临床分期MDS患者骨髓EPC的数量和功能,及其对正常造血干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的支持能力的差异,以及MDS患者骨髓EPC对T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率先揭示了骨髓EPC功能异常参与了MDS的疾病进展:①MDS患者的骨髓 EPC数量增加但功能异常,对HSC的支持能力下降,表现为共培养后HSC凋亡率、ROS水平升高以及造血集落形成能力下降;而对白血病细胞的支持能力增加,表现为共培养后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凋亡率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下降,白血病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增强;②与较低危组 MDS患者相比,较高危组MDS患者骨髓EPC更倾向于支持白血病细胞,对HSC的支持能力更差;较高危组MDS患者骨髓 EPC在体外更多地诱导正常T细胞向免疫耐受型分化,提示骨髓EPC的免疫调节异常可能是MDS无效造血及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③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较高危组MDS患者骨髓EPC的凋亡和线粒体相关通路明显激活。体外实验证实,MDS患者骨髓EPC的ROS水平升高,凋亡率上升。虽然尚待深入阐明,活性氧的过量生成和凋亡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是骨髓 EPC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

总之,本研究结果提示,骨髓EPC功能失调可能参与了MDS的疾病进展。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高危患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存在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功能异常)(4)

研究者解析:

无效造血和免疫失调是MDS的重要特征,从骨髓微环境角度揭示MDS造血和免疫异常的机制对进一步优化MDS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系列工作基础上,本研究率先揭示了MDS患者骨髓EPC数量增多、功能异常,及其对造血、免疫细胞的异常调控作用,且较高危组MDS患者骨髓EPC的功能失调更为严重。本研究提示,修复受损的骨髓EPC可能成为MDS患者的潜在治疗新策略,具有重要临床转化应用价值。

原文链接:

Tong Xing Zhong‑Shi Lyu Cai‑Wen Duan Hong‑Yan Zhao Shu‑Qian Tang Qi Wen Yuan‑Yuan Zhang Meng Lv Yu Wang Lan‑Ping Xu Xiao‑Hui Zhang Xiao‑Jun Huang and Yuan Kong*. Dysfunctional bone marrow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are involved i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2) 20:14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