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韩熙载图解(春风新书千年前的那个酷暑)

韩熙载图解(春风新书千年前的那个酷暑)《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长3米多,高28.7厘米,以南唐大臣韩熙载为中心,刻画了状元郎粲、紫薇郎朱铣、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舒雅、家伎王屋山等人物形象。与《洛神赋图》一样,这幅长卷分为不同场景,韩熙载袒胸是第四个场景。仿佛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我。1000年前的酷暑,可能温度不比今天凉快。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古气候研究团队的研究论文,宋朝是个典型的暖期,宋初全国普遍增温,是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加造成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描绘了当时人们乘凉的一个场景。没空调的时代,真的没人想穿越过去了吧?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宋浩

最近有点热,下班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开空调,恨不得“袒胸露乳”。这个装束说起来有点不雅,但在自己家里还是可以的,1000年前的人就这样——

韩熙载图解(春风新书千年前的那个酷暑)(1)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著名绘画作品《韩熙载夜宴图》里,韩熙载白色上衣敞开,露出中年人突出的腰围曲线,脱掉鞋、盘腿坐榻上,一边扇扇子,一边欣赏文艺歌舞。

仿佛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我。

韩熙载图解(春风新书千年前的那个酷暑)(2)

1000年前的酷暑,可能温度不比今天凉快。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古气候研究团队的研究论文,宋朝是个典型的暖期,宋初全国普遍增温,是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加造成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描绘了当时人们乘凉的一个场景。

没空调的时代,真的没人想穿越过去了吧?

韩熙载图解(春风新书千年前的那个酷暑)(3)

《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长3米多,高28.7厘米,以南唐大臣韩熙载为中心,刻画了状元郎粲、紫薇郎朱铣、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舒雅、家伎王屋山等人物形象。与《洛神赋图》一样,这幅长卷分为不同场景,韩熙载袒胸是第四个场景。

韩熙载图解(春风新书千年前的那个酷暑)(4)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曾长期藏在清代宫廷,后流出宫30年,1952年现身香港,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先生的运作下回到北京故宫,今年刚好70周年。

著名历史学者、中国唐史学会会长杜文玉教授的《夜宴:浮华背后的五代十国》一书,近日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作者从这幅画谈起,展开了五代十国的历史。著名学者于赓哲表示,试图了解五代十国史尤其是南唐的历史,这本书是不应错过的。

韩熙载图解(春风新书千年前的那个酷暑)(5)

画的作者顾闳中,是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廷画师。时间是968到970年的一天——要提醒各位: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975年宋兵攻占金陵,李煜奉表出降。这场夜宴,是在北宋建立不久、南唐还未灭亡的一天晚上。作为宋代初年的绘画作品,《宋画全集》也收录了这幅画。

炎热的傍晚,顾闳中混在宾客中进入了韩府。同来的还有他的同事周文矩——两人都是奉皇帝李煜的命令而来。这天晚上,韩熙载约了一群人到家里做客,李煜让两个画师暗中了解这次夜宴的情形。

韩熙载图解(春风新书千年前的那个酷暑)(6)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榻上的韩熙载。

这场夜宴之后,李煜拿到的应该是两幅《夜宴图》。顾、周二人按照自己的观察,对夜宴情形进行了记录,据看过的人说,两幅画“事迹稍异”。两幅画一同存在了300年左右,大概在元代或稍后,周文矩的画失传,顾闳中的作品继续存在了800年,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

李煜为啥要派人夜探韩熙载的夜宴?故事从韩熙载年轻时说起吧。

唐朝末年(902年),齐鲁大地战火纷飞中,韩熙载出生在一个北海(今山东潍坊)的一个官吏家庭。5岁那年,朱温逼唐哀帝禅让,唐代结束,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韩熙载20岁出头,已经游学洛阳、参加过科举,成为进士。

韩熙载图解(春风新书千年前的那个酷暑)(7)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担任鼓手的韩熙载。

926年,后唐政权发生兵变,庄宗李存勖和明宗李嗣源打了起来,庄宗被杀,这就是欧阳修《伶官传序》提到的历史背景。在这场动乱中,韩熙载的父亲被杀,韩熙载往南逃入吴国。

在淮河边,友人李谷来相送,送到正阳渡,韩熙载对李谷说:吴国如果用我为宰相,我会长驱以定中原。李谷则回答:中原若用我为相,我取吴如探囊取物。后来李谷果然成为后周的宰相,定计攻取了南唐的淮南之地;而韩熙载始终没有在南唐拜相。

韩熙载来到吴国,掌实权是的权臣徐知诰,他就是后来的南唐烈祖李昪。(李昪的养父是徐温,称帝后改本姓)南宋时,陆游写《南唐书》,他在《韩熙载传》中说,韩熙载刚来吴国,青年人“放荡不守名检”,被外放到常州等地做官。

直到李昪称帝、建立南唐,韩熙载才回金陵,任秘书郎,工作是负责太子东宫文翰。秘书郎本职是掌管国家图籍,但韩熙载却是东宫属官,可见李昪对韩熙载仍心有疑虑。总之,韩熙载在李昪在位时,没有获得太多赏识。

韩熙载图解(春风新书千年前的那个酷暑)(8)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洗手小憩的韩熙载。

这可能与两人个性相反有关:李昪生活简朴、处事谨慎,不喜张扬,是个水象星座的个性;而韩熙载恰恰相反,性格孤傲、不拘小节,是个火相星座的性格,因此难以获得皇帝赏识。

7年之后,太子李璟即位,韩熙载才迎来仕途的春天,火速提拔为虞部员外郎、太常博士,赐绯。“赐绯”啥意思?员外郎按级别没资格穿红色官服,韩熙载则特许穿红。

在李璟一朝,韩熙载与宰相冯延巳等人长期有矛盾,在与吴越国、后周的战事中都有体现。因不听韩熙载的劝谏,南唐被后周打败,被迫割让淮南十四州,李璟郁郁而终,太子李煜即位。

韩熙载图解(春风新书千年前的那个酷暑)(9)

南唐李后主,著名词人。

尽管韩熙载狂傲的性格很难改,放纵声色、旷达不羁,好在李煜性格宽厚,君臣也相安无事。比如李煜纳小周后,在宫中大宴群臣,韩熙载写诗讽刺;李煜狩猎归来,赦免不少大理寺囚犯,韩熙载认为这是司法部门的事,监狱不是皇帝该去的地方,要求李煜自罚300万充军费……

李煜不但不生气,反而对韩熙载的才华比较赞赏,升为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这是韩熙载生前的最高官职。

那李煜为什么派顾闳中、周文矩去暗访韩熙载夜宴情形?韩熙载又为什么纵情神色呢?

一种说法是韩熙载为了避祸。

这种说法来自宋代龙衮的《江南野史》,后来南宋周密《癸辛杂识》沿用这一说法,大意说,韩熙载在李昪时候还能被重用,李煜即位后,对北方来的士人不信任,往往赐死。韩熙载在北方士人中名望最高,担心招来祸患,于是纵情神色“自污”,表明自己胸无大志,无意于权力,最后才保全性命得以善终。

有学者采用这种说法,认为李煜派顾闳中潜入韩府,就是为了确认韩熙载的虚实。看了画之后,便对韩熙载减少了戒心,把韩熙载从中书舍人升为中书侍郎。

韩熙载图解(春风新书千年前的那个酷暑)(10)

韩熙载的眼神。

这种说法充满了政治斗争的戏剧性,很多人津津乐道。小时候美术课上,老师还提示我们观察韩熙载的眼神,说他目光中带有忧郁,就是察觉已被监视的隐隐担心。

杜文玉教授认为,这种说法有漏洞。首先,李煜怀疑、滥杀北方来的士人,史籍中没有这样的记录,相反,李煜是一个心慈手软的文艺青年。

其次,考察时间线,顾闳中画这幅画的时候,韩熙载已经担任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了,并非是李煜看了画之后,才升韩熙载为中书侍郎。如果按照《江南野史》的说法,一个中书舍人,官职并不高,不值得皇帝这样费心。所以“避祸”的说法不对。

韩熙载图解(春风新书千年前的那个酷暑)(11)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送客的韩熙载。

韩熙载纵情声色,其实是个人心态消极、派遣郁闷。

作为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韩熙载希望有明君可以辅佐,但是李煜统治的末期,北宋国力强盛、统一大势所趋、南唐朝廷岌岌可危,李煜个人也不想有所作为,韩熙载心知大势不可逆转,便纵情莺歌燕舞。

宋代人编的《宣和画谱》中说,李煜要重用韩熙载,拜为宰相,但听说他生活荒唐放纵,想要看看私下喝了酒之后的生活,于是派顾闳中去韩府。还有一种说法,据《五代史补》,韩熙载晚年确实荒唐放纵,但因为是大臣,李煜不好直接批评,于是派人画这幅画送他,让他惭愧。

两种说法有相同之处,就是李煜派人夜探韩熙载夜生活,都是处于善意:或是为了拜相重用,或是为了督促他改正不良作坊。

李煜想拜韩熙载为相,应该无疑问。《宋史》《新五代史》《续资治通鉴长编》《湘山野录》《玉壶清话》《南唐书》中都有记载。

陆游《南唐书》还记载,韩熙载曾对人说起自己纵情神色的原因:“吾以此为自污,避入相耳。老矣,不能为千古笑端。”说韩熙载是不想做亡国之相,政治理想破灭,即将亡国成俘虏,只能靠声色自娱来逃避和消磨自己。

970年夏,韩熙载去世,李煜悲痛之中,追封他为左仆射同平章事,谥“文靖”。五年后,南唐灭亡。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