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载沣在清朝灭亡后做什么(载沣本来在清廷叱咤风云)

载沣在清朝灭亡后做什么(载沣本来在清廷叱咤风云)1911年4月,在经过近两年紧锣密鼓的筹备之后,载沣将原有的军机处及旧内阁均予以裁撤,向全国展现了实行宪政的决心。同时,他还将庆亲王奕劻任命为了第一届内阁总理大臣,负责组织责任内阁。载沣清楚,立宪并不是要废掉皇权。立宪一举,能展现出清政府紧随时代发展的远见,能让全国人民对清廷多一些信心。对于即将崩溃的局面,立宪无疑是一针最好的镇定剂。(载沣旧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载沣决意隐退,不再过问世事呢?载沣隐退,发生在“重申预备立宪”失败之后。1909年,国内的革命形势越发严峻。清廷高层集团内部开始出现了“重申预备立宪”的声音。载沣在掌权不久后,就早早命令各省切实筹办宪政,务必在当年成立谘议局。

晚清时期的醇亲王载沣,是一个相当传奇的人物。

第一个传奇的地方,是他无人可比的尊贵身份。载沣的爷爷是道光皇帝,兄弟是光绪皇帝,儿子是宣统皇帝。他的这一生看起来和皇帝非常有缘,但却又注定有缘无份。

第二个传奇的地方,是他开挂一般的履历。载沣7岁袭王爵,18岁被委以重任出访欧洲,25岁就成为了清朝的实际掌控者。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就走上了人生巅峰,载沣本可以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尽情享受权力带给他的满足感。但他却偏偏喜欢困难模式,想尽一切办法为清朝续命。

第三个传奇的地方,是他在辛亥革命到来之前,果断地选择了放弃一切职务,如隐士一般淡出江湖。哪怕在复辟口号声震天动地的那些年,他依然冷静地选择安静,不再为任何事情倾心。

载沣在清朝灭亡后做什么(载沣本来在清廷叱咤风云)(1)

(载沣旧照)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载沣决意隐退,不再过问世事呢?

载沣隐退,发生在“重申预备立宪”失败之后。1909年,国内的革命形势越发严峻。清廷高层集团内部开始出现了“重申预备立宪”的声音。载沣在掌权不久后,就早早命令各省切实筹办宪政,务必在当年成立谘议局。

载沣清楚,立宪并不是要废掉皇权。立宪一举,能展现出清政府紧随时代发展的远见,能让全国人民对清廷多一些信心。对于即将崩溃的局面,立宪无疑是一针最好的镇定剂。

1911年4月,在经过近两年紧锣密鼓的筹备之后,载沣将原有的军机处及旧内阁均予以裁撤,向全国展现了实行宪政的决心。同时,他还将庆亲王奕劻任命为了第一届内阁总理大臣,负责组织责任内阁。

然而,到5月份公布新内阁名单之后,新内阁却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指责。除了民间百姓之外,甚至有不少清朝官员,也纷纷站出来声讨载沣,大骂他是骗子。

原来,在新内阁的名单中,满清皇族和旗人占了大半之数。这也意味着,载沣的立宪一举,完全是换汤不换药的欺骗行为。

这件事的发生,不仅让全国人民将载沣当成了一个窝囊废,更是让立宪派内部开始出现分化。皇族内阁的集权行为,让汉族官僚心灰意冷。本就在崩溃边缘的清廷,更是因此事雪上加霜。

11月,载沣宣布解散皇族内阁,转而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随着袁世凯重掌大权,载沣也基本告别政坛,不再过问世事。

载沣在清朝灭亡后做什么(载沣本来在清廷叱咤风云)(2)

(袁世凯旧照)

载沣的隐退,难道仅仅是因为立宪失败吗?也不尽然,其实还有三个重要原因。

一、对清廷烂局的失望。

庚子事变之后,清朝大力挖掘人才,企图挽救即将覆灭的帝国。但凡有重臣保举的“贤士”,清廷往往不会认真查究,通通一概破格任用。

在这些人之中,确实有一些有真才实学的治国能臣。但也有不少小人,通过贿赂的方法,得到了一定的官职。贿赂损失的金钱,小人们往往会通过苛政,变本加厉地压榨百姓,这就导致了人民生活更加艰难。

载沣上台之后,要求各级衙门务必认真甄别此类人员。甚至于他自己也会亲自参与到甄别工作中。但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这些问题根本没有出现好转。

再加上他“预备立宪”的失败,高层集团也出现分崩离析的状态。载沣对这个烂摊子无可奈何,只得丢给了袁世凯。

二、载沣是个有见识的进步人士。

载沣在青年时出使过欧洲,这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载沣平日里喜欢照相,爱摆弄地球仪、望远镜等物品。他是清朝皇族中,最早穿西装、最早使用电话、汽车的人。甚至在辛亥革命后,载沣还成为了第一个剪辫子的皇族。

深谙西学的载沣明白,国家走向“共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自己没能挽救清廷,至少也不能让它毁在自己的手里。

载沣在清朝灭亡后做什么(载沣本来在清廷叱咤风云)(3)

​(段祺瑞旧照)

三、载沣军事力量太弱。

载沣上台后的第一个想杀的人,就是袁世凯。然而袁世凯此人老奸巨猾,他一面让人送信给段祺瑞,一面又对外宣称有足疾,不能再处理军机处的事务。

等载沣想要下手的时候,段祺瑞带着兵赶到北京,借口要平息南苑的兵变。就这让载沣开始犯难。此时袁世凯请辞的文书恰好送到,载沣刚遭到威慑,又被送来一个台阶。这让他明白,袁世凯动不得。动,则天下大乱。

不过,载沣也很快下令编练禁卫军,作为摄政王的亲军,加强自身军事力量。并且他大力推行军队改革,在军队中任命了一大批清朝皇室亲贵。而这一群人,基本都是些没有本事,却喜欢争权夺利的人。

载沣大力排汉,希望能够收紧军权。然而在一番折腾之后,全国有战斗力的军队,依然掌握在汉族将领手中。

眼看复兴无望,载沣只得选择隐退,草草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