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说吃点饭吧大老爷们(再聊咂摸滋味儿)
女人说吃点饭吧大老爷们(再聊咂摸滋味儿)是啊,喝这样的酒,我以为远比带着满脑子的功利想法,守着一桌子山珍海味互相灌酒的场面要有滋味儿的多。您说,那时的感觉,对老爷子来说,完全可以用上惬意二字了吧?售货员又用夹子扒拉了扒拉,挑出块鸡腔子扔进了秤盘,没好气儿的质问着老爷子:“你看你看,这上有肉吗?”老爷子咧着嘴笑道:“统共就买一块儿,它都是肉能有多少呢?这不是岁数大了,好喝口,用它咂摸咂摸滋味儿就行啦。”老爷子的故事,我已经聊过一次了。今天,又把它翻出来干嘛呢?来,咱们先想象一下老爷子回家后的画面。院子里、树荫下,一桌一凳,一菜一饭。然后就是一杯酒和一块儿鸡肋。老爷子看了眼挂在树杈儿的蝈蝈笼子,一边儿聆听着蝈蝈的叫声一边儿端起酒杯,“滋儿”的一声后,从那块儿鸡肋上撕下一小条儿骨头来,放在嘴里咂摸咂摸……
“咂摸”两字,是句北京土语。尽管其意有品尝、回味和仔细辨别的意思。但是,无论是品尝、回味,还是仔细辨别,却都不能体现出“咂摸”二字所含的韵味儿。因为这些个词既表达不出“咂摸”的意境,更品味不出“咂摸”二字的滋味儿来。
作家刘一达曾经写过本书,名字叫做《咂摸北京》。怎样能把您一步带入“老北京”呢?您就想去吧,怕是所有的词儿都不如这“咂摸”二字表现的那么生动、那么恰如其分。
老北京人喜欢“咂摸”,大的可以“咂摸”北京,小的则可以在鸡肋的一根儿骨头上也能“咂摸”出别具一格的滋味儿来!
去年,我曾在头条上讲过一个故事,说上世纪80年代末,在副食店里卖熟食的窗口,一位老爷子对售货员说买一块儿鸡,还反复的重复了两遍:“就一块儿,就要一块儿。”售货员还真的不错,没有嫌老爷子买的少而皱眉头不说,还用竹夹子在大搪瓷盘子中扒拉来扒拉去的挑,才找出一块儿鸡大腿儿的根部扔到了秤盘子里。谁知道老爷子见此还不满意啦,满脸堆下笑来说道:“姑娘,我不要这一块儿,您受累给我换一块儿好吗?”听到这,售货员急了,急赤白脸的冲着老爷子尥起了蹶子:“看您这么大岁数了,归了包堆儿就买一块儿鸡,好心给您挑块儿肉多的吧,还不领情!说说说,要那块儿您自己说。”老爷子歉疚的笑了笑,说道:“您给挑块儿胸腔子就行,谢谢、谢谢了!”胸腔子,就是《三国演义》中杨修为此而丢了命的“鸡肋”!杨修说它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要我说“食之无肉、弃之可惜”才更为贴切。
售货员又用夹子扒拉了扒拉,挑出块鸡腔子扔进了秤盘,没好气儿的质问着老爷子:“你看你看,这上有肉吗?”老爷子咧着嘴笑道:“统共就买一块儿,它都是肉能有多少呢?这不是岁数大了,好喝口,用它咂摸咂摸滋味儿就行啦。”
老爷子的故事,我已经聊过一次了。今天,又把它翻出来干嘛呢?来,咱们先想象一下老爷子回家后的画面。
院子里、树荫下,一桌一凳,一菜一饭。然后就是一杯酒和一块儿鸡肋。老爷子看了眼挂在树杈儿的蝈蝈笼子,一边儿聆听着蝈蝈的叫声一边儿端起酒杯,“滋儿”的一声后,从那块儿鸡肋上撕下一小条儿骨头来,放在嘴里咂摸咂摸……
您说,那时的感觉,对老爷子来说,完全可以用上惬意二字了吧?
是啊,喝这样的酒,我以为远比带着满脑子的功利想法,守着一桌子山珍海味互相灌酒的场面要有滋味儿的多。
喝酒这般,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人,与其在长假时人挤人、人挨人的到名胜景区凑热闹,倒不如寻一处乡野山村,听着溪中的水,看着水中的鱼,享受着清风吹来的惬意,咂摸着寂静带来的悠闲。
北京,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然而,在流传下来的饮食文化中,却少有当年王公贵族们的御膳佳肴。民间流行的街头小吃,之所以到今天还受到人们的喜爱,我以为就是:它能够令人们在这些寻常食材的组合中,咂摸出一种回味无穷的生活滋味儿来……
相对于大餐,我似乎更喜欢“咂摸滋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