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南飞要全程飞多少公里(从北京到长沙只飞2小时30分)
大雁南飞要全程飞多少公里(从北京到长沙只飞2小时30分)这是一碗标准的米粉。标准到远不及中学时期故乡的三鲜米粉店,不但吃着好吃,而且老板娘人很好。更不及小时候楼下的那间米粉店,那时候奶奶还在,每天都会给他买米粉,盛了一碗又一碗,端到他的身前。那是最好吃的米粉,里面有奶奶的疼爱。下雨天,北京的街道。淅淅沥沥的雨和形形色色的人。挤公交、赶地铁,每一个人看上去都是一脸麻木,匆匆忙忙停不下来。 年轻人走进高楼大厦下的一家米粉店里,像往常一样要了一碗米粉。机器做出来的米粉非常整齐,粉汤里加了鸡精,闻起来很香。
“从北京到长沙,坐飞机只有短短两个半小时,但却有1446公里。原来,我以为我并没有走远,但事实上我们却真实地隔着万水千山。”
如果电影从最后的字幕结束,那只是三个人的故事;如果电影以字幕后三个人的相遇而结束,那就是生活。还好,我等到了想要的结局。
食:一碗乡愁
下雨天,北京的街道。淅淅沥沥的雨和形形色色的人。挤公交、赶地铁,每一个人看上去都是一脸麻木,匆匆忙忙停不下来。
年轻人走进高楼大厦下的一家米粉店里,像往常一样要了一碗米粉。机器做出来的米粉非常整齐,粉汤里加了鸡精,闻起来很香。
这是一碗标准的米粉。标准到远不及中学时期故乡的三鲜米粉店,不但吃着好吃,而且老板娘人很好。更不及小时候楼下的那间米粉店,那时候奶奶还在,每天都会给他买米粉,盛了一碗又一碗,端到他的身前。那是最好吃的米粉,里面有奶奶的疼爱。
有一天,楼下的米粉店关了,没有人知道店老板去了哪里。那个爱吃米粉的小孩,带着些许失落的茫然,看着搬家车走远,一句话也没问,一句告别也无从说起。
后来,小男孩长大上了中学,离奶奶远了些。放学的路上有一家米粉店,成了他常去的地方,虽然和曾经家里楼底的三鲜米粉做法不太一样,但老板娘很照顾他,经常给他加量,然后随口带上一句:“正长身体呢,多吃点”。只因为,老板娘的儿子和男孩在同一所学校。
人与人之间,总是能够多多少少产生一些联系。这种陌生人之间给与的温暖,正是我们与一个世界、一所城市之间建立纽带的情感基础。
可是一天放学,男生听到了老板娘夫妇的对话:“米粉店要关门了,换开渔具店”。
男生再也没有机会来这里吃米粉,也再也无法一边吃着美味的米粉,一边看着有好感的女同学骑着单车从身边走过,阳光下的马尾辫子上下跳动,格外美好。那种懵懂的爱慕,是只能停留在那个时代的独有的样子。
老板娘的渔具店很冷清,人看上去也没有了往日的乐观。虽然这条上学放学的路走了很多遍,但男孩始终不知道再如何像老板娘开口,哪怕是一句寒暄,一句问候。
似乎仍然是像小时候一样,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也无从告别。就这样带着莫名的疑惑和迷茫,告别了一个又一个地方,一撮又一撮人。
在外生活过的人都有一种感受:家里,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回忆的思绪还未结束,电话响了。那头的父亲突然告诉他:“你奶奶快不行了。”
从北京到长沙,坐飞机只有短短两个半小时,但却有1446公里。原来,我以为我并没有走远,但事实上我们却真实地隔着万水千山。
奶奶坚持最后一口气,等他回来,只说了一句话:“以后再也不能给你盛米粉了。”而那一刻,他才意识到:从小到大,直到奶奶去世,他都从来没有给奶奶盛过一碗米粉。
一段年纪、一座城市、一些人们,都在不断地变化着。不管是一种离开还是一种新的开始,甚至分不清到底是主动地成长,还是被裹挟着前进。只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只能向前。
以后的日子里,偶尔还会有似曾相识的场景,不过那也只是勾起一些或深或浅的回忆,留作藏在心底的只属于自己的丝丝乡愁。
衣:霓裳浮光
与那一碗幽婉的乡愁不同,依琳和璐璐的故事讲述的是梦想。大城市里千千万万小人物的梦想。
在广州的时尚模特依琳一直想要做一个女强人。只有这样,她才既能在模特事业上不断前进,还能在生活中给妹妹璐璐更多照顾。她们两姐妹自小失去双亲,相互依靠地一起生活着。
人想要的越多,就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可模特一行,向来吃的都是青春饭。年轻的模特姑娘,替代的人随时都有。有些事情不是你抓得越紧,就能握的越牢。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想要背负起所有,往往只会让自己痛苦不堪。
失恋、被更年轻的模特替代、这些事情就像早已预料好的一样,按部就班的上演。依琳努力地把最光鲜亮丽的自己展现在外人面前,却把最不堪和歇斯底里的自己留给了身边人。
她还一度认为,是自己的努力,养活了团队、经纪人、还有自己的妹妹。她看到妹妹反驳她,就冲着妹妹发火,也因此两人起了争执。
她也不想这样,但她控制不住自己。苦不堪言的依琳一度强行硬撑,摔倒在舞台上。
就在这样的消沉下,她想到了辞职隐退。尽管,模特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在男朋友劈腿、妹妹离她而去、事业无人问津的时候,经纪人的一则纸条,让她思考了很多,并重新鼓起了尝试的勇气。
她走进了如约的地点,发现经纪人和妹妹璐璐都在,还有那些跟随她的团队。原来,妹妹璐璐一直以来,都在给姐姐设计服装,她记得姐姐从小就最喜欢红色,一直在给姐姐设计最时尚的衣服。经纪人为了让依琳重新振作起来,召集了那些曾经的团队人员和好友。
这时候,依琳才发现:身边的人一直都在支持她的梦想。当她一路狂奔高歌猛进的时候,身边的人似乎无足轻重,甚至看上去远没有那些利益上的伙伴帮助大,但在她最低谷陷入消沉的时候,是身边的人给了她支持和温暖,共同托起了她的梦想。
世上没有双全的选择,每个人都不例外。只是记得在一个人奋进的道路上,不要忘了身边人给与的温暖,有时候它只是看不见,却一直都在。
事业与生活的平衡,现实与梦想的和谐,是所有人都逃不过的人生课题。
住:纤雨初晴
青春,有时候就是一卷未曾打开的录音带。
这是李墨和夏小雨的故事。
中学时期的我们,谁心里没有一个爱慕的人呢?只是那时候,我们喜欢藏在心里。而这一藏,你却发现,再也没机会说出口。
那还是1990年的上海。住在石库门的李墨、小雨青梅竹马,互生爱慕。只是谁也没有说破。两个人一起玩耍,一起上学。那个时候,一台录音机,一卷录像带就是闲暇时最惬意的事情。把各自想说的话录下来,也成了两人独有的交流方式。
临近中考,小雨的父亲要求小雨考复旦附中,而李墨按照现在的情况只能走对口的高中。两人按照这样走下去只能分开。
每一段感情里,总有付出更多的一方,只是藏在心里不说出来。一念爱情,一念错过。
那一份作为男生心底的志气、向父母证明的倔强,再加上想要跟喜欢的人在一起的愿望,一起涌上李墨的心头,他要默默地努力,不作声响的追上小雨的脚步。
只是,如果他能告诉小雨,两个人一起努力,该有多好。年少轻狂的稚气,也许注定要付出代价。
小雨把自己心底的话录进了录音带:“我不考复旦附中了,我舍不得你。”她交给了李墨,可惜李墨赌气式的发奋学习,让他随手把录音带放进了一边的箱子里。
这一错,便是很久。再次拿出录音带,已经是几年后,破旧的街道早已改造成了新房,也带走了年少时无数的印记。
李墨当然记得,那时候在去复旦附中的搬家车上,脸上贴着创可贴的小雨站在天桥上,含着泪像她招手送别。
只是那时候,她还一直以为,小雨是真的没有考上呢。李墨的笑脸上也突然留下了眼泪,大概他自己也说不清,这悲伤从何而来。
她不知道,他会为了追随她而前进;他不知道,她会为了守候他而停留。所有喜欢的承诺都藏在了心中,只是从未说出口。
但有些东西,人是骗不了自己的。那卷录音带里的秘密心事,也最终由十几年后搬家的李墨无意间发现而选择打开。然后,便是止不住的眼泪。
他回到了曾经居住的石库门,把原来住的老家改造成了旅店。一天,一个熟悉的女性声音问到:“老板,请问还有空房吗?”
李墨猛地回头,两人相视一笑,泪水湿润了眼眶。
但愿现实里,每一份有着遗憾的感情,能像荧幕里那样,留有一些弥补的想象空间吧。
影片的末尾,机场里李墨和小雨走在一起,依琳和璐璐欢乐地交谈着,角落座位的小明望着窗外刚刚起飞的飞机。
三个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三个不一样的故事,此刻,在同一片天空下。就如同机场里的每一个人的青春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个真实而复杂的世界。
小明、依琳、李墨和小雨,衣食住行,东西南北,肆式青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