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现实生活的纪录片(包含生活深意的纪录片)
反映现实生活的纪录片(包含生活深意的纪录片)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日本,命运立刻向满怀壮志的他破了一大盆冷水。这个飞鸟学院地处北海道阿寒町内的“番外地”,意思是偏远地区。面对这个天文数字,丁尚彪决意向亲戚朋友们借钱。1989年6月12日,35岁的丁尚彪靠借来的钱,离开了妻子与女儿,踏上了日本求学之旅。用他自己话来说,就是“一直过着比较下层的生活”。一次偶然,丁尚彪花了五毛钱买到了一份北海道飞鸟学院的资料,萌生了出国留学,用知识改变命运与家庭生活的想法。正是这份资料,改变了他整个人生。但是去日本留学,需要向日本语学校支付42万日元。这在大家都不富裕的当年,相当于丁尚彪与妻子两人15年的工资。
最近是一个很容易迷茫的时期,很多崽崽们可能会对生活都有种提不起劲儿的感觉。正好羊看了一部令人潸然泪下,又包含生活深意的纪录片,想给大家分享。
它就是在豆瓣高达 9.2 分的纪录片作品,以中国父亲在日本打黑工的15年人生感动整个日本,票房打败同年热映《阿凡达》的《含泪活着》。
出身底层的他,如何面对命运的冷水
1989年,丁尚彪与妻子陈忻星结束了在安徽的生活,带着女儿丁晽回到了老家上海,但是因为学业中断太久,年纪也大了,技术跟不上变革着的时代,一家人在上海的生活举步维艰。
用他自己话来说,就是“一直过着比较下层的生活”。
一次偶然,丁尚彪花了五毛钱买到了一份北海道飞鸟学院的资料,萌生了出国留学,用知识改变命运与家庭生活的想法。
正是这份资料,改变了他整个人生。但是去日本留学,需要向日本语学校支付42万日元。这在大家都不富裕的当年,相当于丁尚彪与妻子两人15年的工资。
面对这个天文数字,丁尚彪决意向亲戚朋友们借钱。1989年6月12日,35岁的丁尚彪靠借来的钱,离开了妻子与女儿,踏上了日本求学之旅。
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日本,命运立刻向满怀壮志的他破了一大盆冷水。这个飞鸟学院地处北海道阿寒町内的“番外地”,意思是偏远地区。
这个年轻人越来越少的边陲小镇,并不是个有望发家致富的好地方,反而寄希望于中国等外国留学生的到来,给本地带来新的生机。
这样的现状肯定与丁尚彪与同期留学生的初衷相距甚远,大家几乎都是举债前来,到国外后需要尽快打工还债。
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丁尚彪对阿寒町的状况毫不了解。当意识到这里是一个连本地人都找不到工作的绝望之地时,他几乎是立刻做了一个决定——逃离阿寒町,到东京去。
为了防止留学生流失,学校对留学生们的看管非常严格。1989年6月的一个夜晚,他与几个同学深夜出走,躲避车辆,在语言不通、地形不熟的状况下逃向上千公里的东京。
然而几个小时的徒步行军,坐上电车,到达东京后,他迎来了命运的第二个打击。他转校到东京的申请失败了,甚至因此失去了在日本的合格签证,成为了“黑户”,不能再自由回国了。
如果这个时候回国,他无法偿还巨债,不回国,又意味着他只能逃避警察,打黑工赚钱。求学无望的他,决定留下,至少要赚到钱养活家人。
在打工还债的日子里,丁尚彪萌生了把在上海的女儿送到海外一流大学深造的愿望,把自己无法实现的求学梦寄托到女儿身上。这是一个全新又明确的人生目标。
弹指八年生离,与生生不息的希望
一晃眼就是7年过去了,白天在工厂打工下班后的丁尚彪,需要马不停蹄继续赶往位于东京池袋的饭店上班。
每天忙到十二点多末班电车都下班了,他才沿着铁道回家。
多年无法回家团圆,妻子甚至怀疑他在日本有了别的女人。但是他打工赚来的钱,“钱放在口袋里都不知道怎么花”,省吃俭用,几乎全部寄给了家人,用来培养女儿的学业。
一个人住在小小的房间里,靠着女儿的照片来度过这些岁月
“像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没有出国的机会,我就像赛跑一样,这个接力棒他已经拿了,他的目标就是把接力棒再交到女儿手上”。
七年多来,丁尚彪一直过着与家人分离的生活,还要活着时刻可能被警察发现、强制遣送出境的恐惧当中。他就这样孤身一人,在东京默默地不停打工。
应丁尚彪的要求,节目组把丁尚彪在日本生活的录影带带给了远在上海的妻女。这已经是第八年,八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年还在上小学的女儿,都已经是高三学生了,看到这盘录影带,泣不成声。
这八年没有丈夫在身边的日子,妻子陈忻星在国内照料女儿,操持家里,靠自己的工资养活母女二人,丈夫寄来的钱,全部存了下来用以积攒女儿将来的学费。
陈忻星作为丁尚彪的妻子、丁晽的母亲,坚强、儒雅、勤俭持家,全力支持丈夫在日本打工送女儿出国留学的决定,这么多年孤身照料女儿,“习惯了,反正习惯了”。
丁尚彪不能陪在女儿身边,只能给家里打电话,但在女儿丁晽生日的时候,他特意通过广播电视台,为丁晽点歌,勉励即将高考的她好好学习。这盘珍贵的录音带,丁晽一直留着。
这一家人都在努力着,父亲在异国他乡打拼,女儿努力学习完成学业,母亲一人操持家务。8年的厚积薄发,女儿丁晽考上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丁尚彪一家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丁晽对自己大学生活充满着信心,摄影团队问她,你的信心是来自个人的能力,还是来自于家庭的力量?丁晽回答:是一种希望,未来的憧憬。
这是很高兴的人生
丁晽去往美国大学的机票可以在东京转机,意味着她可以利用这24小时里,与阔别八年的父亲丁尚彪相见。
因为出入成田机场需要身份证,丁尚彪无法亲自去机场接女儿,他与女儿相约,在一个叫“日暮里”的地铁站相见。
女儿长大了,父亲也老了。当年才及腰那么高的小学生已经长成了大姑娘,时光没有让他们生疏,反而两人有说不完的家常话。
丁尚彪带着丁晽去他在日本打第一份工的餐馆吃饭,自豪地向昔日的同事们介绍自己即将在美国留学的女儿。
还带女儿去看了自己当年做洗碗工的后厨。
然而相见的快乐时光是短暂的,丁晽还把妈妈陈忻星交代带给爸爸的药给到了爸爸手上。
短短十几个小时的相处之后,丁尚彪不得不送别丁晽,他依然没有办法把女儿送到成田机场,需要提前一站下车,两人都捂着眼睛,让对方不要哭。
然而在对方看不到的地方,两人都没有停止过泪水。
为了帮助女儿丁晽实现做医生的梦想,丁尚彪加大了打工的力度,日本的经济开始慢慢的不景气,他一个人打了三份工。
他的年纪渐渐大了,牙齿也开始脱落,为了改变家庭的命运,努力把孩子培养出来,他靠着自己双手去劳动,洗碗、清扫什么都做,“我一定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起早贪黑的日子里,丁尚彪甚至还考取了技术工人的执照。
他的妻子陈忻星也在纺织厂上了二十年的班,单位的人都喊她陈老师。一家三口,天各一方,时间在流逝,他们也在各自为命运奋斗着。
五年的时间又过去了,陈忻星连续十一次提交赴美探望女儿的申请,被拒签了十一次,第十二次终于成功了。
这时候,距离丈夫去日本打工,已经十三年了,这十三年,是那么的漫长。总有一天要团圆的盼望,从来没有停止过。
陈忻星像女儿丁晽一样准备在成田机场转机,利用可以停留的3天时间与丈夫相聚。为此,出发前一晚,十几年没有打扮过的她,用外甥送来的布料做了新衣裳。
丁尚彪在东京小小的蜗居里,也在为妻子的到来做准备,换床单,换被垫,还十分珍惜地拿出了他们当年结婚的枕套。
这十三年总算是扛过来了,十三年的思念终于等来的重逢。丁尚彪一遍又一遍地为妻子斟酌要一起去看的景点,一起去玩的地方,一起要吃的美食。想说的话,想要带妻子去的地方,太多了。
依然是“日暮里”相见,两人的面庞都已苍老,但看对方的神情,一如当年。
“十几年,的确是辛苦了点”
十三年的思念,夫妻两人的东京,短短的七十二小时。他们一起烧香,一起合影,一起吃饭,一起看夜景,在人群中与寻常夫妻没有什么两样。
因为身份原因,丁尚彪依然送妻子道成田机场的前一站成田站下车,五年前的夏天,丁尚彪也是坐着这辆列车送走了女儿。
这次与妻子离别,两人相顾无言。他们质朴又浓烈的感情,只是轻轻一挥手的道别。
丁尚彪流着泪感慨,这就是人的生死离别啊。
对于工人家庭走出来的丁尚彪来说,他从祖辈开始都没有什么文化,把孩子培养出来,成为高端人才,是他对家庭责任必须做到的奉献。
这漫长的黑工人生,让他学会了拼搏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你干什么都不行的。”
为了负担女儿在美国学医的费用,丁尚彪在日本又奋斗了两年,女儿博士毕业成为医生之后,丁尚彪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终于可以回国了。
回国之前,丁尚彪专程回到了阿寒町,十五年前的这个时候,丁尚彪来到日本,从这里开始了他的日本生涯。
十五年过去,日语学校早已倒闭。丁尚彪当年怀揣着梦想来到这里,被命运打击,昔日的光景历历在目,他感叹道,“人是很脆弱的”。
但完成了改变家庭命运梦想的他也有资格在这里总结道:“但人生是值得珍惜的,这是很高兴的人生”
人生是应该平铺直叙,碌碌无为,还是顽强奋斗,先苦后甜呢?羊很喜欢纪录片结尾这一句话“为坎坷的命运不为之感叹,为非情的岁月不为之怨恨,对自己的人生无怨无悔。”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能够像丁尚彪这样,面对艰难的境地奋勇去闯,面对人生的挫折奋力拼搏,面对自己的未来能够有明确的目标,并为之持之以恒。好好珍惜这“很高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