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音乐黄挺(黄挺:歌谣和歌册)

音乐黄挺(黄挺:歌谣和歌册)男: 嘉靖本 《荔镜记》 第七出 《灯下搭歌》 就写了上元节潮州人斗畲歌的风俗。元宵节晚上,李婆撺掇五娘和益春上街赏灯,遇见林大鼻和卓二。林、卓拦住五娘,要与她答歌,五娘不肯,李婆说: “潮州人风俗,看灯答歌,一年去无病。” 双方便斗起歌来。且将这一段男女斗歌的原文,引录在下面。潮调戏的曲文演唱,借鉴、运用了民间歌谣和歌册弹词的唱法。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南戏固有的传统。宋代南戏的音乐,原本就是以当时温州一带流行的民间小曲、歌谣为主体的。只是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之后,才逐渐在曲调的形式和使用方面,形成了一些固定模式。明代前期,文人改编和创作的南戏传奇里,这些模式更进一步程式化。但是,在民间演出的南戏各个地方剧种中,地方小曲和歌谣的音乐还是被大量吸收和运用了。地方戏的不同风格和特色,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潮州戏曲在它的形成过程也受到潮州民间歌谣和歌册的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潮州民间歌谣,按照地方

原创: 黄挺 海滨邹鲁是海阳 今天

潮州戏曲 5

音乐黄挺(黄挺:歌谣和歌册)(1)

潮州戏的民俗渊源

潮调戏的曲文演唱,借鉴、运用了民间歌谣和歌册弹词的唱法。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南戏固有的传统。宋代南戏的音乐,原本就是以当时温州一带流行的民间小曲、歌谣为主体的。只是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之后,才逐渐在曲调的形式和使用方面,形成了一些固定模式。明代前期,文人改编和创作的南戏传奇里,这些模式更进一步程式化。但是,在民间演出的南戏各个地方剧种中,地方小曲和歌谣的音乐还是被大量吸收和运用了。地方戏的不同风格和特色,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潮州戏曲在它的形成过程也受到潮州民间歌谣和歌册的影响。

音乐黄挺(黄挺:歌谣和歌册)(2)

图片来自网络

潮州民间歌谣,按照地方文献的记载,有秧歌、蛋歌、畲歌数种。其中畲歌流传最广。畲歌原来可能是畲族的歌谣,被潮州民众吸收而流行于潮州民间。清代顺治《潮州府志》讲到潮州民俗,就有上元节,儿童“斗畲歌焉,善者为胜”的记载;直到今天,潮汕俗语还把两人斗嘴,你来我去,互相辩驳,叫做“斗畲歌”。斗畲歌这种形式被潮州地方戏曲采用,在明本人潮州戏文里已可见到端倪:

嘉靖本 《荔镜记》 第七出 《灯下搭歌》 就写了上元节潮州人斗畲歌的风俗。元宵节晚上,李婆撺掇五娘和益春上街赏灯,遇见林大鼻和卓二。林、卓拦住五娘,要与她答歌,五娘不肯,李婆说: “潮州人风俗,看灯答歌,一年去无病。” 双方便斗起歌来。且将这一段男女斗歌的原文,引录在下面。

男:

恁今向爿阮障爿,

恁今唱歌阮着还。

恁今还头阮还尾,

恰是丝线缠竹爿。

女:

阮今障边恁向边,

阮今唱歌恁着还。

阮今还头恁还尾,

恰是丝线缠竹鼓。

男:

阮唱双歌乞恁知,

待恁听知我也知。

待恁坐落袜走起,

待恁走起我便来。

女:

阮唱山歌乞恁听,

待恁坐听立也听。

待恁坐落袜走起,

待恁起来又袜行。

男:

月朗朗,照见月下梭淘红。

斧头破你你不开,

斧柄择你着一空。

女:

月圆圆,照见恁未是好男儿。

想恁那是作田蕳,

大厝人仔向大鼻。

月炮炮,照见恁是人阿头。

看恁大厝饲个蕳,

十个九个讨钵头。

这一段对唱,歌词俚俗粗野,原剧本里注明是“答歌”,而不标曲牌,应是用潮州民间畲歌小调演唱。

音乐黄挺(黄挺:歌谣和歌册)(3)

万历年间,由“潮州东月李氏编集”的《乡谈荔枝记》第二十五出中丑角与媒婆一段唱白相间的对答,也很有斗畲歌的味道。

潮州戏传统剧目《苏六娘》的锦出《桃花过渡》,把斗畲歌的形式运用得最为淋漓尽致。这出折子,全用一唱一答的斗歌形式,唱腔是民间小曲《十二月调》,又夹杂着“扣仔歌”说唱和粗俗诙谐的宾白,可以清楚地呈现潮州民间歌谣和曲艺的特征。

歌册是盛行于潮州民间的说唱文艺。这种说唱文艺类似弹词,但缺乏固定的音乐规范,也没有乐器伴奏。它的演唱,实际上是一种依着字音的高低曲折来行腔的自由“读唱”。能够“读”而成为“唱”,是由潮汕话自身的音调特点决定的。潮汕话有八个声调。这八个声调分为平、促、升、降、曲折五个种类,音域超过一个八度,加上语流中间的连读变调和轻声,便具备了非常丰富的音乐型式。因而,只要用潮州话将歌册朗读,不必借助假嗓来提高音域,只需在运腔时稍事修饰,便自然成了“唱歌”

注:"蕳"字同下句的“仔”字同义,读音泉州都读“gan” 漳州都读“gia” 潮州话蕳读“gan”或“gang” 仔读“gia” 其实在潮州话里,蕳有骂人死鬼的意思。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