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的三个方面(心理问题是自我不同一所导致的心身分裂)
心理问题的三个方面(心理问题是自我不同一所导致的心身分裂)在社交恐惧症状态下的时候,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我们总是会听出弦外之音,并会通过头脑不断展开自我攻击:我哪里做的不对,我哪句话说错,才让对方不高兴……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别人想的那么重要,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将你的意识从头脑思维里面,对自我的评判攻击上,拉回到自身的感知上,回归到自我的状态,放弃对完美自我的要求,只有做回自我才能发展出相对稳定的人格尊严:比如会为自己获得的成绩而倍感骄傲,会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认为其他人也同样会喜欢自己。活在当下,整合自我,让自我意识回归,我们就会对自我产生充分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会摆脱对头脑的依赖感,认识自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法国思想家蒙台涅所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认识自我。但这并不会发生在你的头脑当中,只有在突发性事件,在你的行动当中才会对自己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认知,才能修正头脑对自我不切实际的评判!当孩子在独立行事的时候,如某父母加以禁止孩子就不会感觉
如果我们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称之为本我心理学,通过精神分析可以找出我们成长过程当中的心理问题所在,但是本我并不会带来更多建设性的功能,所以埃里克森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个人的同一性的概念而发展出自我心理学,同一性被认为是内在的感觉,大部分的焦虑感是因为自我不统一所导致的心身分裂,这会让我们无法确信自己,所以我们就不会以可预期的方式去展望自己的未来,由此导致了同一性危机。
比如我们无法预期对方对我们的行为所做的评价跟反应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焦虑感,这会体现在社交恐惧症或者是焦虑症当中,换句话说,理想中的自己跟当下现实中的自己会存在一个差距,这个差距越大我们的焦虑感就会越强烈,生活也会因此变得动荡不安,同一性危机会让我们产生强烈的控制欲,试图让所有的事情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发展,一旦事情超出自己的预期,就会开始带来强烈的不安全感!
而且同一性会贯穿到我们整个人生的进程当中,迈克亚当斯把同一性看作是个体构建的叙事性故事,我们整个人生就好比说是连贯性的故事,其中某些情景可能有些不同,但是整体走向不会发生太大改变,比如我们可以预计30岁可以成家立业,40岁事业有成,60岁退休养老……人生的轨迹连续统一并是可预期的,这会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确定性,让我们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成为自己的创造者,帮助我们预见未来。
但是在抑郁症状态下的时候,这种连续性跟同一性就会被打断,对未来感到不确定,对自己的生活感到迷茫,就会失去继续下去的必要心理支撑,这跟我们原生家庭或者成长过程当中创伤性事件息息相关,好比正在成长的树苗遭受一场风暴的袭击,成长过程就会因此被打断,埃里克森把这一现象称之为心理社会冲突,每个人在成长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遭遇心理冲突导致的危机。如果我们未能成功地有效解决危机,那么我们的人格就会停止发育,个体的发展过程充斥着分裂危机导致的同一感缺失。
当孩子在独立行事的时候,如某父母加以禁止孩子就不会感觉能够控制和精通许多事物,就无法信任自我,那么他就会感到羞愧并怀疑自己的目标,那么也就会失去探索跟解决生活当中突发性事件的能力,随着生理年龄不断的成长,从儿童成长为成年人的时候,我们的认知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对于自我的认知却一直停留在上一个阶段,我们就会出现角色混乱的局面,在没有充分认清自己的情况下,便仓促地进入成年期!
当我们往返于各种角色之间,没有稳定的人际关系工作目标和价值观念,同一性混乱的困惑体现在个体不能强烈地体会到自己到底是谁,所以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失去自我意识,同流于群体的无意识当中,觉得生活没有真正值得关注的事情,在遇到生活当中突发性事件时,下意识想到的是如何逃避,导致不负责任的人格特质,当我们有力量的时候就会发展成为强烈的控制欲,这样做的结果,自我就被分裂成无数的碎片。
在抑郁症状态下的时候,人们总想回到过去,因为过去的那个我是非常完美的,而相比之下当下的这个我是非常的不完美,而在神经症状态下的时候,人们总想达到一种完美的自我状态,这当然也会与现实中的自我产生冲突,所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最后的阶段强调自我整合,自我心理学强调的统一性作用使人体验真实的自我感,而这一切是建立在你当下的感知的基础上的,感知当下的自我,感知自我的当下。
活在当下,整合自我,让自我意识回归,我们就会对自我产生充分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会摆脱对头脑的依赖感,认识自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法国思想家蒙台涅所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认识自我。但这并不会发生在你的头脑当中,只有在突发性事件,在你的行动当中才会对自己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认知,才能修正头脑对自我不切实际的评判!
在社交恐惧症状态下的时候,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我们总是会听出弦外之音,并会通过头脑不断展开自我攻击:我哪里做的不对,我哪句话说错,才让对方不高兴……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别人想的那么重要,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将你的意识从头脑思维里面,对自我的评判攻击上,拉回到自身的感知上,回归到自我的状态,放弃对完美自我的要求,只有做回自我才能发展出相对稳定的人格尊严:比如会为自己获得的成绩而倍感骄傲,会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认为其他人也同样会喜欢自己。
当然这种情况整合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修正偏差的效果,而不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如果持续对自己过分的关注,过分自我聚焦就会发展为自恋型人格障碍。自恋者表面上非常的自信,但是非常在意别人的表扬安慰鼓励跟反应,同时会派生出不切实际的自我价值感,让自己显得比其他人更为重要,这会带来人际关系跟生活的障碍。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践行中达到不偏不倚的状态,可以参详以下专栏, 一经订阅就永久学习:
让自己的思想跟自己的行为保持同一的节奏,内在的自我跟头脑中的自我达成同一的频率,让一切的思维,一切的行为,都纳入到自己意识的范畴,有意识地思考,有意识地行动就会让我们的心身保持在合一的状态,那么我们就能够全然的掌控自己的人生,就如同美国社会学家费罗姆所说:人生最有理性,乃能进行自我意识的生命,他能够意识到自身,自己的同类自己的过去,也能够意识到自己未来的种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