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仁者是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天地之中话中用一一仁者是天地之心)
真正的仁者是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天地之中话中用一一仁者是天地之心)十三年后,公元638年,当公子重耳流浪到秦国,秦穆公隆重的接待了他,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公元636年,秦穆公派人护送重耳回到晋国,在秦国的帮助下,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在赵衰、狐偃、先轸等人的辅助下,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晋献公时期,晋国是一个大国,由于国内政治斗争十分残酷,晋国的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时,公子重耳正在外流浪,于是为父亲服丧,秦国穆公派大臣子显前去慰问公子重耳,并且传达自己的话说:“寡人听说,失去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虽然您恭敬严肃,在忧伤的服丧期间,居丧也不可太久,时机也不可失去,年轻人,请慎重考虑一下吧!”重耳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舅舅子犯。舅舅子犯说:“年轻人还是推辞吧。居丧之人没有值得宝贵的东西,可珍贵的只有仁爱和亲情。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还要用这事来谋利,那么天下谁能说清啊?年轻人还是推辞掉吧。”公子重耳便对秦
仁者是天地之心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仁就是爱人,亲爱自己的亲人是最大的仁。
“仁,亲也。从人,从二。”,《论语》中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就是爱自己,推己及人,对别人友善相亲;推及到父子关系,就是父慈子孝;推及到夫妇关系,就是夫义妇顺;推及到兄弟朋友,就是兄友弟恭、朋友有信,推及到乡党社会,就是“仁爱”更多的人,推及到天下国家,就是施“仁政”给天下的人,爱自己,爱父母,爱自己的家庭,爱自己的宗族,到“兼爱天下”。
孟子说:“仁也者、人也。谓能行仁恩者人也”。又说,“仁是人心也,仁乃是人之所以为心也。”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为天地之心,在于人常常存有“仁心”,能够宅心仁厚,能够仁民爱物,能够仁爱天下。礼记中说:“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至圣先师孔子,一生孜孜以求,传道授业,其核心思想就是“仁”,他的宏大愿望是“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作为一个人,之所以和禽兽,不同,就在于人具有恻隐怜爱之心,这种仁心的发端,要从亲爱自己的亲人开始做起。所以《孝经》中说“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个贤人君子要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遵照仁义行事,而不是勉强地实行仁义。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那么道义也就无从谈起。修养仁德和遵循道义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孟子说:“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仁是宇宙大道应于人间社会的生生之仁,“心如谷种,生之性,便是仁”。表现到人的身上,就是品质温和善良,外表恭敬谨慎,内在胸襟广阔,待人谦逊有礼,举止言谈有节,愿意有福同享。《论语》中记载了子贡和孔子关于仁的一番对话,子贡问孔子:“如果有人非常地广博地布施于民,并且能够满足众人的需求。这个人怎么样?可以称为仁吗?”孔子说:“岂止是仁,这可以称之为圣啊!尧舜二帝也因为不能做到这样而感到愧对于民呀。一个怀有仁心的人,自己想要立的稳首先要帮助别人立起来,自己想要达成什么,首先要帮助别人达成。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好自己,然后去帮助和影响别人。这是通往仁的路啊”!君子之仁爱,从自己的亲人开始做起,“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然后推己及人,到天下国家,这是真正的“仁”。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道无亲,常予善人。”善人既是仁德之人。一位有德君子内心所怀所念皆是“仁”的念头,“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真诚流露自然会感念天地外物,感应道交,是自然之理。所以说“善人者,人亦善之。”
春秋晋献公时期,晋国是一个大国,由于国内政治斗争十分残酷,晋国的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时,公子重耳正在外流浪,于是为父亲服丧,秦国穆公派大臣子显前去慰问公子重耳,并且传达自己的话说:“寡人听说,失去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虽然您恭敬严肃,在忧伤的服丧期间,居丧也不可太久,时机也不可失去,年轻人,请慎重考虑一下吧!”重耳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舅舅子犯。舅舅子犯说:“年轻人还是推辞吧。居丧之人没有值得宝贵的东西,可珍贵的只有仁爱和亲情。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还要用这事来谋利,那么天下谁能说清啊?年轻人还是推辞掉吧。”公子重耳便对秦国的客人子显说:“君王赏脸吊唁流亡的我重耳,我在父亲死去居丧的时候,不能参与到哭泣悲哀的丧礼中去,而让您操心了。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我哪里还有其他的想法来辜负您的情义啊?”重耳行稽颡之礼但并没有拜谢秦国来的客人子显,哭着起身,起身然后并没有跟秦国来的客人私下交谈。子显复命,将事情原委告诉了穆公。穆公说:“仁人啊,公子重耳!叩拜但不拜谢,是他没有以晋献公的继承人而自居,所以没有拜谢。哭着起身,就表示敬爱父亲。起身但不私谈,就表示不以个人利益为重。自此以后,秦穆公就认为公子重耳是一位仁德的人,是一位值得托付的人。
十三年后,公元638年,当公子重耳流浪到秦国,秦穆公隆重的接待了他,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公元636年,秦穆公派人护送重耳回到晋国,在秦国的帮助下,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在赵衰、狐偃、先轸等人的辅助下,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