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名著导读有哪些(凭什么被修改了上百处)
部编版名著导读有哪些(凭什么被修改了上百处)人教版小学语文的编委究竟为何要如此大幅改编《火烧云》一文,目前还没有官方回应。当然,我们也应当理解教材里选用的文章,除了欣赏品读,还要发挥重要的教育功用,所以适当的予以修改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文章可能有错别字和语法问题,或是碍于时代背景存在词义变动,理解困难的情况。综合对比来看,这些改动大多数都显得画足添蛇,消磨了不少原作的神采,甚至有的修改还与作者的原意背道而驰。最重要的是,小学生阅读原作并没有什么障碍,如此强行大幅修改意义不明,令人难免不怀疑,编者的改编是在夹带私货,将自己的观点凌驾于作者之上。而学习这篇文章的学生,也会对作者产生误解和错误的判断。譬如原作开篇写道“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其中的“一过”被改为“过后”,尽管语言看起来更加书面,但“一过”表现出了火烧云出现的很快,而“过后”则缺少了这种短暂的时间概念,可以是晚饭半小时来的,也可以是一小时后来的,表达模糊不清。随后一句原作
近日,一篇名为“萧红入编课本的不幸遭遇”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文中指出2019年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里收录了萧红的《火烧云》一文,被修改的面目全非,“节选部分不足八百字的原文,被删去了二百多字,剩下的四分之三篇幅也被改动多达百余处。”
近年来,讲述萧红生平的电影被频频搬上大荧幕,也让世人更多认识了这位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著名女作家。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作家,首要的途径应该是读她的书。而我们的文学启蒙,往往又是源自于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名篇经典选段。《火烧云》节选自萧红的著名长篇《呼兰河传》,其中描述了傍晚霞光出现的瑰丽景象,文风活泼生动,描写趣味横生,阅读门槛可以说很低,非常符合于小学课文的要求,按理来说并不至于被大幅改动“百余处”。
萧红
那么,《火烧云》究竟遭到了哪些大幅删改呢?
譬如原作开篇写道“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其中的“一过”被改为“过后”,尽管语言看起来更加书面,但“一过”表现出了火烧云出现的很快,而“过后”则缺少了这种短暂的时间概念,可以是晚饭半小时来的,也可以是一小时后来的,表达模糊不清。
随后一句原作写道,“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而课文中却自作聪明的加上了“霞光”二字。固然,火烧云照下的是霞光没错,但是却违背了作者的初衷。萧红在原作中表示,“说晚霞人们不懂,若一说火烧云就连3岁的孩子也会呀呀的往天空指给你看”,所以“霞光”二字无疑破坏了萧红原作中有意营造的农村的淳朴和画面感。
再比如原作“喂猪的老头子,往墙根上靠”被改为“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将一位农民观望火烧云的动态画面改为了静止,灵动也沦为了呆板。
综合对比来看,这些改动大多数都显得画足添蛇,消磨了不少原作的神采,甚至有的修改还与作者的原意背道而驰。最重要的是,小学生阅读原作并没有什么障碍,如此强行大幅修改意义不明,令人难免不怀疑,编者的改编是在夹带私货,将自己的观点凌驾于作者之上。而学习这篇文章的学生,也会对作者产生误解和错误的判断。
人教版小学语文的编委究竟为何要如此大幅改编《火烧云》一文,目前还没有官方回应。当然,我们也应当理解教材里选用的文章,除了欣赏品读,还要发挥重要的教育功用,所以适当的予以修改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文章可能有错别字和语法问题,或是碍于时代背景存在词义变动,理解困难的情况。
但是将几百字的文章修改上百处,显然远远超出了“适当”的范畴。如果编者自认为原作漏洞百出,或许本不应将其选入教材。但既然选择选入,就应该尊重作者的知识产权。对其修改,也应与作者进行沟通和征求意见。萧红已经去世,但其作品仍需得到尊重。
多年来,教材改编原著、名篇引发争议不断,能作为名篇流传的文章,从遣词造句到立意表达都可以说是返璞归真,经得起时间的锤炼和读者的考验。对这样的名篇进行改编,需要相当的文学造诣和知识储备,更需要高度负责认真的态度,必须要做到“锱铢必较”,反复推敲。尽管有编者解释,改编是为了是让学生学习文章的精髓——或学会遣词造句或领悟一定的道理,但如《火烧云》这般过度改编,才是真正失去了文章的精髓,得不偿失。
作者:泊南
紧急寻人!从南京南站上车…
瑞丽市委书记被撤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