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选厂设备检查规范(一种基于设备三级点检的矿山设备管理体系介绍)
矿山选厂设备检查规范(一种基于设备三级点检的矿山设备管理体系介绍)2.设备定修制度点检是设备管理的基础问题,也是解决各种设备问题的出发点,对设备运行的分析与控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综合操作人员、维修人员、技术人员的特点后,根据分厂设备情况有的放矢,制作三级点检表,同时规定各部分责任。根据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综合各种问题项,作为设备点检的主体内容,成为日常点检的主要内容。鉴于工作性质,将操作人员点检时间设置为每隔一小时检查一次。操作人员巡查时间根据日常维修任务量而定,一般设置为两次,上午与下午各一次,辅助检查相关项目,重点检查易损部位,根据维修经验确定各设备运转情况是否存在隐患。技术人员主要是通过专业技术知识,分析设备的振动值、温度、电流、电压等参数是否异常,同时结合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对设备的整体运行评价。二、对策提出如何将设备管理制度优化改进,发挥各方面人才的积极主动性,以适应生产变化。为此笔者根据实际提出一套以三级点检为突破点,检修为转折点,技改为创
矿山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损伤,损伤会引起零部件结构参数变化,当变化值超过零部件允许值时,机械就会出现潜在的故障。当潜在故障发展到功能故障后,会造成生产停滞,检修成本加剧,因此一种系统化、专业化的设备管理体系对设备运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以三级点检制度为基础进行纵向扩展的管理体系,对降低设备故障,预防设备隐患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现状分析
我厂主要是为下游各工序提供符合质量要求及粒度要求的石灰石资源,生产设备主要为颚式破碎机、液压旋回破碎机、圆锥破碎机、皮带输送设备、振动筛设备及部分附属设备。原设备点检系统运转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点检人员主要为操作人员,而且仅凭眼观,耳听,借助简单的测温装置进行检查设备,知识面相对浅薄,对一些设备潜在的隐患不能深入观察,以至于功能性故障频发。而维修人员经验丰富,认识设备内部结构深刻,平时不参与点检,未能发挥其经验参与设备预防工作,造成资源的浪费。技术人员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也不参与设备点检。只有设备出现故障时,才会进入现场,不能全面了解设备的运转状况,实时掌握设备动态,对重要部位磨损情况掌握不够详尽。常常造成某些重要部位备件的储备工作不到位,某些技改项目不符合实际运转情况,常出现"华而不实"现象,不仅挫伤了工作积极性,还影响了生产的稳定顺行。
维修模式相对落后,实行操作人员汇报故障,维修人员处理的方式,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的监督,容易发生责任"扯皮"现象,给管理工作无形的增添了压力。同时,由于维修工作只重处理故障,而轻视预防,造成设备故障频发,导致设备成本压力飙升,严重影响了经营收入。
二、对策提出
如何将设备管理制度优化改进,发挥各方面人才的积极主动性,以适应生产变化。为此笔者根据实际提出一套以三级点检为突破点,检修为转折点,技改为创新点,预警监控为支撑点,周运转情况为主线"四点一线"设备管理新模式。即:实行三级点检制度。统一岗位人员、维修人员、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各部分人员的优势,查找设备隐患,为设备的定修做到有的放矢,这是突破点。完善周检修模式,以三级点检内容为导向,合理安排人员进行定修,保证维修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同时又以日常的点检作为检验维修质量的考核标准,形成设备管理闭环,这是转折点。对于点检发现的设备重点隐患,故障实行预警监控,加强特殊维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措施,为设备运行的支撑点。在日常的维修过程中针对特殊问题,采取集思广益,根据职工经验及专业知识进行技术改造,这是创新点。日常通过周设备运行分析,实时掌控设备运转状况,对点检的准确性,检修质量的有效性进行监督考核,消除设备管理漏洞,保证体系实施的合理性。
1.三级点检制度
点检是设备管理的基础问题,也是解决各种设备问题的出发点,对设备运行的分析与控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综合操作人员、维修人员、技术人员的特点后,根据分厂设备情况有的放矢,制作三级点检表,同时规定各部分责任。根据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综合各种问题项,作为设备点检的主体内容,成为日常点检的主要内容。鉴于工作性质,将操作人员点检时间设置为每隔一小时检查一次。操作人员巡查时间根据日常维修任务量而定,一般设置为两次,上午与下午各一次,辅助检查相关项目,重点检查易损部位,根据维修经验确定各设备运转情况是否存在隐患。技术人员主要是通过专业技术知识,分析设备的振动值、温度、电流、电压等参数是否异常,同时结合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对设备的整体运行评价。
2.设备定修制度
"定"不是定时(因下游产品需求量不定,无法确定具体固定检修时间,但根据生产任务量寻找停机检修合理时间),而是定"量"、定"人"、定"责"。所谓定"量",就是确定维修任务量,任务量不仅包括三级点检检查出来的设备问题,还包括易损坏部位的检查与处理,以及运转周期到位的部位检查(如齿轮、轴承、振动筛减震装置、电机绝缘性),确保"故障处理和预防同行",减少隐性故障的发生。定"人"就是根据维修人员的个人业务能力,思想状态,安排合理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并且固定相关检修人员,便于分厂对运行周期内因维修质量而出现故障进行跟踪考核,对维修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谓定"责",就是明确维修责任,使维修的奖惩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遏制职工负面情绪的产生,对设备管理起到支持作用。
图1. 定修流程图
定修流程图如图1所示,分厂确定定修时间后,提前告知工段,工段根据三级点检表及日常设备运转情况提出详细的定修项目交由分厂进行初步调整。分厂根据自身的检查情况,结合检修时间及设备运转情况进行增添,调整,制作成定修表,交由分管领导进行审核确认。分管领导从宏观方面,对定修项目进行核实后,反馈至工段,工段对定修表进行完善,并根据定修内容安排相关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作业。待检修完毕后,由各相关负责人根据维修情况进行验收、评定,不合格定修项目及时整改,填写定修表相关内容,于次日将定修回执单交反馈至分厂。在定修过程中,技术人员全程跟踪,对易损部位尺寸、型号进行记录,特别是新备件,及时记录更换时间,在以后更换时拍摄磨损、损坏情况,确定在相同工况下的使用寿命及磨损周期,便于备件的储备及隐性故障的消除。
3.技改创新机制
在检修经验的日益增长,及点检的有效实施后,维修人员及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某些设备运行特征进行技术创新,这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重大转折,不仅意味着故障的减少,还彰显了"人尽其才"的和谐成长环境,自分厂创新机制实施后,技改项目多达100个,经济效益达30多万。下图2为技术改造、实施流程图。
图2.技术改造申请、实施流程图
4.预警监控制度
设备的管理的难点就是对隐性故障的控制和处理,它的隐蔽性与突发性是增加了设备故障的发生率。为此分厂根据三级点检和定修找寻设备的某些异常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措施来进行特殊处理。针对设备的异常,建立监控档案,运用趋势图,数理分析等方法,找寻隐患的症结所在,将故障进行消除,同时整理成书面材料,作为设备管理档案的一部分,不断充实相关经验。
5.周运行评价制度
为了确保以上各项运行机制的有效运转,分厂结合实际运转情况每周对设备进行运行综合评价,不仅稳稳的掌控着设备的变化情况,还对其他设备运行制度进行监督,落实"重制度,严管理"的管理思路,极大的降低了设备故障率,使该机制健康稳定的运转。
三、效果验证
该管理模式施行如下图3所示 通过规范维修人员、技术人员的三级点检,来保证定修制度的准确性。通过三级点检及定修发现的部分具有可改造的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对某些潜在隐患进行预警监控,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同时通过周运行分析(即周运行评价制度),对以上各方案进行监控,将有用信息存入设备管理档案,保证了设备管理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图3.各制度运行流程图
该设备管理体系推行后,设备运行情况逐步得到好转,故障率大幅度下降,员工工作积极主动性进一步提高,"扯皮"现象日益减少,设备的考核公平、公正性由定性变为定量,极大的促进了设备管理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性。表1为实施设备运转体系后,各项指标变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