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对税负压力的影响(十年减税降费累计8.8万亿)
减税降费对税负压力的影响(十年减税降费累计8.8万亿)减税不断加码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未来减税降费更应依靠制度改革。尤其是实现从总量减税降费到结构的调整,要立足于财税体制改革促进新发展格局构建。未来,财政政策或仍将保持积极基调,助力稳定经济大盘。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介绍,2013年至2021年,全国共新增减税降费8.8万亿元,有力支持了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加快发展。与此相对应,我国宏观税负从2012年的18.7%降至2021年的15.1%。“国家大力推行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用政府’减法’换来了市场的’加法’,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优化了税收营商环境,为我国企业及个人注入了发展动能,助力我国宏观经济行稳致远。”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对媒体公开表示。放水养鱼,共同繁茂。从2012年到2021年,财政“蛋糕”也持续做大,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1.73万亿元增长到20.25万亿元,十年累计163.05万亿元,年均增长6.9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政策来得太及时了!近几年,受疫情影响,企业的资金流转压力较大。国家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下,特别是近期延长制造业缓税补缴期限,这对于我们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 面对近期不断加码的减税缓税政策,溧阳市江南烘缸制造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戎红学的喜悦溢于言表。
这家国内知名的钢制烘缸、高速纸辊专业制造商,在政策的帮扶下,预计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缓缴272万,增值税缓缴202万元,以及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缓缴10万元,大大缓解了资金周转问题。
过去十年间,数以万计的市场主体也是这样,在减税降费的甘霖中茁壮成长。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介绍,2013年至2021年,全国共新增减税降费8.8万亿元,有力支持了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加快发展。与此相对应,我国宏观税负从2012年的18.7%降至2021年的15.1%。
“国家大力推行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用政府’减法’换来了市场的’加法’,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优化了税收营商环境,为我国企业及个人注入了发展动能,助力我国宏观经济行稳致远。”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对媒体公开表示。
放水养鱼,共同繁茂。从2012年到2021年,财政“蛋糕”也持续做大,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1.73万亿元增长到20.25万亿元,十年累计163.05万亿元,年均增长6.9%。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未来减税降费更应依靠制度改革。尤其是实现从总量减税降费到结构的调整,要立足于财税体制改革促进新发展格局构建。未来,财政政策或仍将保持积极基调,助力稳定经济大盘。
减税不断加码
近年来,退税、减税、缓税、降费等政策,成为企业缓解压力的重要措施。
2022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显示,2022年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64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64万亿元。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4万亿元。其中,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达22113亿元。
这只是10年来,减税降费的一部分。经过10年来的减税,我国宏观税负实实在在减少了超过3个百分点,这对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2019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当年宏观税负比2018年降低1个百分点。
纵观10年减税历程,不难发现,减税降费已经是多年来财政政策的重点。
2016年,我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我国对货物征收增值税、对服务征收营业税的制度彻底理顺,当年5月1日,“营改增”全面实行,营业税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2017年,增值税取消13%税率,将四档税率简并为三档,成为当年切实减轻负担的重磅政策,此后两年,增值税税率连续降低,将17%的标准税率降为13%,同时扩大进项税的抵扣范围、建立期末留抵退税制度,实现了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大幅降低纳税人税收负担。
2018年,我国实行了国地税合并的机构改革。也是在这一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将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月,并适用新税率表。
2019年1月1日起,我国个人所得税正式从分类征收转变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增加住房、教育、医疗、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实现了税制模式的根本性转变。2020年,顺利完成了个税改革后首次综合所得年度汇算。
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我国更是连续发布实施了7批28项减税降费措施,以前所未有的2.5万亿元重磅减税政策,力挽狂澜,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并开启了连续三年的“大减税”时期。
但减税降费的同时,由于“放水养鱼”增强了企业活力,我国税收收入不降反增,全国税收部门组织税收收入(已扣减出口退税,不含关税、海关进口环节税收),从2013年的9.5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5.5万亿元,累计完成112万亿元,年均增长6.8%。
一个亮点是,在减税降费的同时,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十年来,我国税收立法进程明显加快,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改革深入推进,地方税体系稳步健全。截至目前,已经有12个税种完成了立法。
罗志恒建议,未来,通过消费税等改革以及社保制度改革构建地方税体系;完善转移支付解决基层财政困难;通过个税改革等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进而提振消费、促进内循环等。
保障民生,支出不断增加
在做好“减法”的同时,十年以来,财政也积极做好“加法”,加大支出力度,有力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李旭红表示,过去十年间,我国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分配体制,有效防范风险,并充分发挥财政支出对于社会投资的引导效应,使国民收入分配更公平、央地分配更合理,广泛调动了各级政府及各种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逐年扩大。许宏才表示,十年来,我国财政不断加强基本民生保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2012年至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7.1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28.88万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11万亿元。
按照总账计算,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2年的12.6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4.63万亿元,十年累计193.64万亿元,年均增长8.5%。
不仅于此,按照财政部部长刘昆介绍,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从2017年的3.42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29万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从2.46万亿元增长到3.39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从1.45万亿元增长到1.92万亿元,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城乡低保等标准逐步提高。
为了保障地方支出,我国地方债起到了重要作用。仅2015年至2021年,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就达12.2万亿元,支持扩大有效投资等。
今年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国常会决定“依法盘活地方2019年以来结存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限额”。财政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今年以来各地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5191亿元,超过2020年同期峰值,创历史同期新高。
“盘活专项债结存限额、配合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性银行调增的信贷额度等,将对四季度广义财政支出形成有力支撑,从而拉动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处于高位,起到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对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