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我在秀屿等你(我在兴贤坊等你)

我在秀屿等你(我在兴贤坊等你)  “兴贤”一词,语出《晋书·戴逵传》:且儒家尚誉者,本以兴贤也。然而,真正让这个词语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1069年2月,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为了使变法得以顺利实施,王安石写就了《兴贤》一文,此后,兴贤一词便得以家喻户晓。后来古人用“兴贤坊”给住宅区取名,既有推崇兴盛兴旺、贤圣美德之意,又彰显千年历史文化底蕴。  武平县城正在修建的历史文化街区“兴贤坊”。由建于宋绍兴四年(1134)的县城之古城门“南安门”和建于宋朝、位于三段岭脚下的“古井”以及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的“梁山书院”三大支点组成。  我们都读过李白的诗,但很多人不知道李白爱好旅游,《人民日报·海外版》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说李白自小酷爱旅游,出蜀之前就游遍了巴山蜀水。25岁只身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除了中年在长安供奉翰林两年半,其余的时间,几乎一直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

来源: 闽西广播电视报社

□邱云安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些老街老巷,这些老街老巷饱含当地传统历史文化的魅力,像乡愁一般镌刻在记忆里,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城市记忆。兴贤坊,就是一座这样的历史传统文化街区,它的建成,必将成为新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名片,闪耀在人们的记忆里。
  兴贤坊,这个被历史和岁月风尘淹没的古迹,随着如火如荼的兴贤坊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正像一位深情述说的老人,敞开胸怀为我们解开了那段尘封的历史,又像一位等待出场的青衣,在观众满是期待和惊喜的眼神里,既寄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又有令人无限向往、意蕴深厚的开场独白,出场便带名动八方、惊艳四座的脱俗之举,在你千年的等待过后,你会看见一位长袖翩然、歌声悠扬的女子从北门坊大水圳巷,甚至是灵洞仙山那潺潺流水的静谧景致中向我们款款而来。展现在你面前的,不只是昔日的繁华,不只是雕梁画栋,不只是衣香鬓影,不只是花灯璀璨,更多的是你翩跹于街巷,氤氲于花前月下都无法觅得的那份悠然自得,你能感受得到眼前的这位女子,甩水袖,走莲步,身段修长,感受她无与伦比的星光闪烁于世的温婉,也能让你有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凤眼半弯,清眸流盼的惊艳,甚至能撩拨你心底隐藏多年的心弦,感受蕴含在青砖灰瓦间流丽悠远厚重历史的回眸。

我在秀屿等你(我在兴贤坊等你)(1)

武平兴贤坊传统文化街区(图片来源:武平网)


  “兴贤”一词,语出《晋书·戴逵传》:且儒家尚誉者,本以兴贤也。然而,真正让这个词语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1069年2月,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为了使变法得以顺利实施,王安石写就了《兴贤》一文,此后,兴贤一词便得以家喻户晓。后来古人用“兴贤坊”给住宅区取名,既有推崇兴盛兴旺、贤圣美德之意,又彰显千年历史文化底蕴。
  武平县城正在修建的历史文化街区“兴贤坊”。由建于宋绍兴四年(1134)的县城之古城门“南安门”和建于宋朝、位于三段岭脚下的“古井”以及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的“梁山书院”三大支点组成。
  我们都读过李白的诗,但很多人不知道李白爱好旅游,《人民日报·海外版》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说李白自小酷爱旅游,出蜀之前就游遍了巴山蜀水。25岁只身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除了中年在长安供奉翰林两年半,其余的时间,几乎一直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前后历时27年。游国恩等人的《中国文学史》说他第一次远游:“浮洞庭,历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踪所及,几半中国。”有人统计过李白的诗文,综其一生,他游历过18个地方(省、自治区、市),总共到过206个州(县),登过80多座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川溪和20多个湖潭。我喜欢读李白的诗,也希望有一天能像李白一样寄情山水。虽然没能像李白一样到过那么多地方,但对旅游的情有独钟也让我在工作之余有机会去饱览祖国的大好山河。每到一个城市,我都喜欢寻找当地比较出名的传统文化街区去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但我到过很多地方,那些闻名遐迩的传统文化街区,要么是食肆林立,成了美食街,比如广州的西华路、上下九,成都的宽窄巷子;要么是购物天堂,商户林立,比如上海的南京路、香港的铜锣湾;要么是名人遗址,比如北京的史家胡同、杭州的孩儿巷……而武平的这个传统文化街区,以文化唱主角,集中展现千年古县、客家文化和武平记忆,是这个传统文化街区的独特之处:新建梨园、国学馆、大夫第、孔庙等一批传统文化场所,唤醒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和传承,同时包装街巷文化。我们知道,街巷是生活的物理空间,也是记忆的存储空间,更是情感的归属空间,承载着细腻、广阔而深厚的群众文化的基础。一座雕塑、一个门牌、一条街道的名字,往往都承载着人们的乡愁寄托。奇特的军家方言,定光佛卓锡地,何仙姑的传说,上刀山、下火海,林宝树《年初一》,武平汉剧等等都是具有武平特色的文化符号;此外,猪胆肝,绿茶,客家童谣,传统美食,民间习俗、技艺、音乐和舞蹈等都是能唤起人们乡愁记忆的文化元素,兴贤坊传统文化街区有选择性地把这些代表当地传统文化特色的元素注入街区景观建设中,当作街区文化灵魂来打造,提升了街区的文化品位,唤起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提高了人们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同,进而找到“客从何处来”的归属感,从这点来看,这个街区是有文化灵魂及内涵的,这也是这个街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一个显著特点,既满足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寻根,也将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达到双赢效果。
  据史料记载,武平县城建于宋绍兴四年(1134),至1969年,城池仅剩“南安门”,城内分为人和坊,和义坊,文明坊,魁星坊,兴贤坊和集贤坊;街巷有十字街,小街,中街,福庆巷,仁和巷,通济巷,和义巷,成裕巷,魁星巷,三公巷等。
  南安门,坐北朝南,建在斜坡上,城门墙体宽约七米,拱门宽约四米,石拱砌成,非常坚固,是街区里保存完好的一处古迹。城门往北上去是现在的县政府大院,南连南门街,直达平川河。之前拱门以上的城墙尽毁,当地一些单位在城墙上建起了一排简陋的瓦房,成为单位的宿舍,二十多年前我还曾造访过墙头上住着的两户人家,印象中,城墙上爬满了爬山虎和野葛藤,高高的芦苇、蒿草和狗尾巴草在城墙砖缝间茁壮成长,青苔厚厚地覆盖着墙面,叫不出名字的野花点缀其间,野生植物蓬勃生长的景象和古老城门丰厚的底蕴,构成了一幅无与伦比的水彩画,如今,墙头上的建筑已尽数拆去,修砌起了齐人高的城垛。拱门洞里的台阶被青砖填平,方便了行人行走,斑驳的墙体也都修葺一新。南安门修复后,成为兴贤坊街区一处标志性建筑。行走在城墙上,放眼望去,街区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民居群让你有种恍然间置身于旧时光,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期的味道。你幻想着身穿一袭黑衣长袍,执一把冷兵器,飞檐走壁于眼前的屋顶,仿佛是从古龙金庸书中走出来的奇侠剑客,颇有一番武林大侠的风范,只是街区两旁高高伫立的现代建筑又毫不留情的把你从幻想里拉回来。我记得早些年,梁山书院旁曾发现一些红衣大炮,经鉴定是明代由欧洲传入的重型前装火炮,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后来把这些红衣大炮收进了博物馆,我想,要是在城垛上架上几门仿制的红衣大炮,或许会为这个古城墙增色不少,有望成为网红打卡点。
  从南安门往“大水圳巷”方向步行百余米,巷口西头有口千年古井,叫“三段岭古井”,石头凿成的圆形井口已经被取水的人磨得光滑薄亮,井口边缘有数十道绳索碾压出的辙痕,辙痕有的深好几厘米,已深深嵌入石沿,满是岁月的痕迹,见证着光阴的变迁、风雨的剥蚀和古往至今南来北往的人们。井水凛冽、清澈、甘甜、凉爽,滋润着这里的居民和过往的行人。1930年6月,红四军主力进驻武平县城,毛泽东率前敌委员会驻在古井前侧的梁山书院,红军战士每日到古井打水,毛泽东和红军战士喝的就是出自古井的甘甜的泉水,将士们对此井水赞口不绝。
  2020年春天,我趁悠闲时间,冒着料峭的春寒和连绵的春雨,再次造访兴贤坊街区,踩着湿滑的石板路,徜徉在巷子里,到得古井边,忽然间雨点密密匝匝地飘打过来,湿滑的石板路面顿时变得像莲叶一样出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景致。我打着雨伞,听雨点落在伞面噼里啪啦的响声,在井边朝岁月深处驻足凝望,仿佛仍能看见人们排队等候取水的热闹场面。挪步前移,物景变幻,又把我从幻影拉回到现实,圆润光滑的辙痕幽幽地接受雨水的冲刷,在滴滴答答的雨声中看岁月更迭,人间沧桑,那连绵不绝的雨声,分明是在絮絮叨叨地叙说着曾经的熙熙攘攘和车水马龙。
  作为街区三大支点之一的梁山书院位于古井十余米处,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是武平县唯一保存的一座清末书院。八字门楼飞檐翘角,气势磅礴,凹嵌知武平县事唐志燮款署“梁山书院”“光绪丙戌夏月”楷书题刻。新亮相的梁山书院,集红色教育、书画展览、文化论坛、市民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成为武平县一张新的文化名片。书院天井里鹅卵石镶嵌的地板,轻掩的院门,垂挂着时光的青苔,穿透千年的风雨,飞越时空,从漫漫远古款款而来,吸引着我们去驻足遐思。置身于此,且行且赏,就像是喝了一壶浓烈的陈年老酒,醇香而绵长,回味无穷。
  而距离梁山书院不远处的古巷里,一些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的门院挤挤挨挨融合在一起,断垣残壁、裂碑碎砖,墙头一蓬被岁月干枯了的香茅草在细雨冷风中摇曳不止,古老建筑里飞翘的檐角告诉我这里曾经的灿烂与辉煌。行走在逼仄的古巷,触摸这些斑驳的墙壁,仿佛在抚摸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筋骨暴凸的枯手,手心里满是日月轮回的时光洗磨剥蚀的无奈和凄清,诉说着历史的厚重。我捡起一块明清时期的青砖,抚摸着被雨水冲刷的一尘不染的砖面,似乎是在解读一段布满尘烟的历史章节,它或许见证着一个家族的繁华兴盛、没落衰败,见证这座建筑是怎样从一位妙龄女子风化成满头银丝的老妪,我虽然无以见得它先前光彩照人的模样,但从它静谧祥和伫立在雨中,与周边装饰得犹如江南水乡建筑风格的民居群和睦相处,内心里就犹如被春日温润的阳光所盈满。这个小巷里擦肩而过的温婉的客家女子,撑着一把细花雨伞,浑身散发着浓郁的栀子花的香味,清新淡雅,芬芳怡人,一颦一笑,都漫溢着硕果满枝的丰盈,她手上提着的散发着油香味的油炸糕,让整个巷子充满了人间烟火的美食气息,让舌尖的味蕾瞬间被激活,情不自禁有了乡愁的气息和冲动。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兴贤坊,这个在闽粤赣边城市里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独辟蹊径崛起的城市新名片,披着崭新的衣裳,以端庄秀丽的姿态,柔情万千的风情,独特的文化景观和神奇的文化魅力,成为新的文化地标,吸引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从兴贤坊街区走出来,伫立在雨中,回眸街区一角,只见兴贤坊在流光溢彩灯火辉煌的街景里超凡脱俗,如一位待字闺中的女子,浅浅雨丝,盈盈一笑,鲜活了一城的山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