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在远方陈昆晖最新消息(海洋之城幕后的7年跋涉)

在远方陈昆晖最新消息(海洋之城幕后的7年跋涉)《海洋之城》的项目起始于2014年。从开始采风到成片播出,7年过去了。故事说的是:华人航海官丁凯(张翰 饰)和菜鸟领队天悦(王丽坤 饰)在邮轮上相识相知,与旅客、同事、亲人共同成长。近日,他的两部导演作品先后开播:3月23日,《海洋之城》在江苏卫视和芒果TV开播。3月28日,《陪你一起长大》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开播。在此之前,国内没有人试着围绕海洋和邮轮拍一部作品。即使偶有类似场景出现,邮轮也只是作为背景板。 导演陈昆晖想要做吃螃蟹的那个人。童年看过一部美剧《爱之船》后,造一座“海洋之城”成了他的执念。陈昆晖是摄影师出身,跟张国立、刘江等知名导演长期合作。转型导演后,近年又执导了《爱的追踪》《在远方》等作品。

《海洋之城》是国内首部聚焦邮轮业的行业剧,是首次登上邮轮进行大规模拍摄的国产剧,是以邮轮故事折射中国经济和社会变迁的生活剧。

邮轮在西方普及度很高,年轻人登船猎奇,老年人乘舟养老。但对中国人来说,它还是近十年才真正进入大众的视线。

邮轮一旦离岸,就是一座移动的海洋城市。邮轮的技术支撑和管理系统,远比一般人想象得更复杂。作为制造业“王冠上的明珠”,能够生产邮轮的船厂屈指可数。

在远方陈昆晖最新消息(海洋之城幕后的7年跋涉)(1)

随着以中国为出发地的航线的开设,中国人越来越多地登上邮轮。这不仅拓展了大众对于休闲娱乐的想象,也成为中国人消费能力的一种体现。

在此之前,国内没有人试着围绕海洋和邮轮拍一部作品。即使偶有类似场景出现,邮轮也只是作为背景板。

导演陈昆晖想要做吃螃蟹的那个人。童年看过一部美剧《爱之船》后,造一座“海洋之城”成了他的执念。

陈昆晖是摄影师出身,跟张国立、刘江等知名导演长期合作。转型导演后,近年又执导了《爱的追踪》《在远方》等作品。

近日,他的两部导演作品先后开播:3月23日,《海洋之城》在江苏卫视和芒果TV开播。3月28日,《陪你一起长大》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开播。

在远方陈昆晖最新消息(海洋之城幕后的7年跋涉)(2)

《海洋之城》的项目起始于2014年。从开始采风到成片播出,7年过去了。故事说的是:华人航海官丁凯(张翰 饰)和菜鸟领队天悦(王丽坤 饰)在邮轮上相识相知,与旅客、同事、亲人共同成长。

剧中旖旎的海上风光,跌宕的戏剧起伏,华丽的镜头调度,迅速吸引观众。在剧集开播两天后,影艺独舌采访了导演陈昆晖,听他细说《海洋之城》的创作故事。以下为陈昆晖的自述——

从零出发,拍一部非灾难片的邮轮剧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在台湾看到一部美国电视剧《爱之船》。那是一部长达200多集的喜剧,每集围绕邮轮上的不同游客展开故事。

这个电视剧,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我想要是有那么一天,中国也能这样用邮轮作为背景来讲一个故事,那该有多好啊。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邮轮在中国的影响力远远达不到专门拍摄一部作品的程度。直到2014年,我发现邮轮业在中国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登上邮轮。我感觉到心里的那粒种子可以破土而出了。

在远方陈昆晖最新消息(海洋之城幕后的7年跋涉)(3)

当时,我和我们的总制片人陈励聊到这个话题,她很激动。邮轮是国内行业剧题材上的空白点,创作上有想象空间。

邮轮业是欧美人主导的产业,很多重要岗位都掌握在欧美人手里,一个反映中国人在其中生存和奋斗的故事,一定会很有感染力。

但真正要实现这场梦可太难了。我们翻开有关邮轮的作品,几乎都是灾难片。你想以此为背景拍一部职场生活剧,就是从零出发。

写剧本之前,我们还需要找到一艘能让我们去拍摄的邮轮。要不然,剧本写出来也白写,因为你没地方拍。

我们后来的拍摄场地是世界第二大邮轮,吨位6倍于泰坦尼克号,一艘邮轮就有22个餐厅,一个餐厅的装修就是上千万美金。如果得不到支持,我哪负担得起置景费。

它不像是飞机,搭一个机舱和一个机头就可以了。邮轮太大了,它就是一个小世界,方方面面都要呈现,我们实在搭不起。

在远方陈昆晖最新消息(海洋之城幕后的7年跋涉)(4)

邮轮公司全是跨国公司,人家凭什么拿自己的东西给你讲中国故事?光是找船,我们就花了近三年时间。

我们一边找船,一边采风。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了故事中唐总的原型人物,这家邮轮公司时任中国区总裁的刘博士。

在远方陈昆晖最新消息(海洋之城幕后的7年跋涉)(5)

陈昆晖(左)和刘博士

他的经历特别传奇,他是学金融的,在英国教书。大概十年前的时候,四大邮轮公司想要撤离中国市场,因为没有消费人群。猎头公司找到他,多少有些“死马当活马医”的意思,希望让邮轮业在中国有所发展。

没想到,他还真的改变了行业格局,成为中国邮轮业的领军人物。甚至剧情后半部分,各国争拉大船到自己国家运营,唐总带着团队舌战群儒的情节,也是他的真实经历。

通过他,我们解决了实景拍摄的问题。

剧中80%的内容有故事原型

我和制片人、策划、编剧、责编、摄影等主创人员,一起上邮轮采风。

每一艘邮轮其实都是一个小城市,形形色色的游客在其中交汇,船员们又来自不同的国籍,是一个天然的发生故事的场所。我们就希望能多找到些真实故事,融入到剧本中去。

没想到,采风的收获还真不小。

当时我们乘坐的邮轮上,刚好有一个中国人,他就是后来的首位华人船长伍会民。我们采风时,他还是行政大副。后来我拍《在远方》时,他给我打电话,说升职成了船长。

在远方陈昆晖最新消息(海洋之城幕后的7年跋涉)(6)

中间着白衣者为原型伍会民船长

剧里说船员都是学霸,这是真事。游轮上的核心职位多是来自传统航海国家如挪威、意大利、希腊的人才担任,华人当大副的凤毛麟角。

当时有一个亚洲人才培养计划,伍会民就是牢牢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在语言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强悍的沟通、协调、领导能力,脱颖而出。

这件事一下子就鼓舞了我们。征得他的同意后,我们把他作为男主人公的原型,就有了如今张翰饰演的丁凯。

丁凯的职场道路虽然没有伍船长那么顺利,但大都有事实依据。甚至连丁凯和天悦的爱情故事,我们也是从伍船长的人生故事中汲取的灵感。

他和他爱人也是在船上认识,一个是邮轮上的大副,一个在旅行公司就职。我们感觉特别浪漫,以此为雏形写了丁凯和天悦的爱情线。

在远方陈昆晖最新消息(海洋之城幕后的7年跋涉)(7)

不过,写剧本肯定不能只有基础人设,还要通过事件来丰富剧情。我们剧本中80%的内容都有故事原型,都是在船上采风得到的。

比如说一开始的“罢船”事件,在邮轮初入中国时是经常发生的;消防演习,也是每艘邮轮的必备课程;还有后来“陆地游”事件的处置,船长晚宴上的故事,等等,都有依据。

剧中第一个高潮是听证会事件。丁凯冒着生命危险营救了几名货轮船员,却因为没有执行船长的救援艇返航的命令,而受到罗亚公司有关部门的问责。有的观众有疑问,说你们是不是小题大做,把结果写严重了。

其实真有听证会这回事。邮轮一般都是军事化管理,船长在船上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当员工违纪行事,会召开船长听证会裁断。丁凯虽然是英雄,但他确实是违纪了,规则就是规则,即便道德层面上他是对的,也必须实事求是地写出他这样做的后果。

在远方陈昆晖最新消息(海洋之城幕后的7年跋涉)(8)

除了船员之外,我们也加入一些游客的故事。船在海上,船上工作人员是固定的,乘客是流动的,全剧是“鱼骨”的剧情结构,主线上不断支出小故事。

以丁凯为主的船员是“鱼脊”,游客的故事是“鱼刺”,单元化推进。我们想通过这些游客,尽可能概括中国时下的各个人群和侧面。

比如天悦和父母的沪漂经历,姜爷爷、胡奶奶的黄昏恋,高考减压团的故事等等,都有这方面的考虑。

剧中有一个情节我印象深刻。船员们在船上一签就是一年,在海上漂久了,就会产生幻觉。我们用幻觉作为戏剧元素,结合一个真实的事件,创作了一个故事:

在远方陈昆晖最新消息(海洋之城幕后的7年跋涉)(9)

邮轮航行中,总在船舱的玻璃上发现涂鸦,擦完没过多久又出现了。所有人都怀疑是不是产生了幻觉。后来才发现,其实是一个小女孩,身患白血病,总是避开人群,信手涂鸦。她个子小,监控拍不到她。

我们之前看到一则新闻,新闻里的小女孩也是白血病,她就对着镜子给自己画头发。那张照片给我们的触动很大,就以此为出发点编织了上面的故事。

在远方陈昆晖最新消息(海洋之城幕后的7年跋涉)(10)

剧本的创作难度的确很大,但从最终的呈现来看,我们还是尽可能做到了专业性和戏剧性的平衡。

实景勘测,工作人员被“抓”起来了

《海洋之城》的拍摄,大部分都是实景。

到船上拍,过程特别艰难。邮轮是始终移动的,它不可能停下来等你拍戏,大多数剧组一般也就拍一个星期,像我们这样故事情节发生在邮轮上的,只能跟着邮轮一起来来回回。

在远方陈昆晖最新消息(海洋之城幕后的7年跋涉)(11)

陈昆晖给演员说戏

而且我们还不能下船。家伙什实在太多了,各种摄影器材、服化道装备,都得带到邮轮上,如果每次都是上船再下船的话,那就太耽误时间了。中间有一次,我们的道具还被扣下来了,没办法,只能等着,所有工作人员在酒店呆了三天,等海关检查完才回到船上去。

我们就跟着邮轮跑,演员们在船上拍了一个半月,空镜拍了半个月。一开始的时候,很多地方都不能去,拍摄时间只有晚上,但要拍邮轮、拍大海,你也不能天天都是晚上吧,但想拍白天的话,按规定要提前半年跟人家邮件交流好,整个流程特别麻烦。

在远方陈昆晖最新消息(海洋之城幕后的7年跋涉)(12)

我们就只能趁着中间靠港停歇,游客下船的时候,一些公共场所腾出来了,才能拍一些大景。

群众演员也要自己带上,每一次拍摄的时候,都要预留两三百名群众演员,最多的一次甚至带了八百多个群众演员,光船票就是不小的开支。

在远方陈昆晖最新消息(海洋之城幕后的7年跋涉)(13)

后来,和船上的工作人员处熟了,越来越多的地方就向我们开放了。到了最后,除了驾驶舱,差不多船上所有地方我们都去过了。

驾驶舱是真的去不了。毕竟事关一艘船上万人的生命,我们不能影响人家工作。之前去采风的时候,人家破例让我们进去看过。那是一个让人有敬畏感的地方。

最后我们是1:1搭建了一个邮轮驾驶舱。包括操控板上的所有仪表,桌子、椅子都尽量还原,连灯光的亮度都一样,这都归功于制片带着道具、美术、置景上船的实景勘测。

在远方陈昆晖最新消息(海洋之城幕后的7年跋涉)(14)

当时发生了一件特别好笑的事。这四个人上船是工作去了,所以也没带什么行李。为了节约经费,四人住一间房。制片每天到处晃悠,记录每个场所人少的时段,以便拍戏时候有空间施展;美术、置景和道具是每天拿着纸笔尺子到处测量。

而且,他们四个人的造型都很特别,有光头,有长发,还有人戴着大项链。这样一天两天还好,到了第三天在监控里就被保安盯上了。

人家想,这四个人这么奇怪,是准备跳船还是偷渡?所以后来就把他们给控制起来了。还得联系家里,提供资产和身份证明。再后来剧组去领人,才给他们放出来。

虽然颇费周折,但最终的效果不错。我们拍戏的时候,邮轮公司的高管来探班,看到我们做的逼真的驾驶舱,一直说太不可思议了。

现在再回头看,做这部剧确实是长途跋涉。从采风到项目论证,到剧本创作到开机拍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全力以赴。2018年上半年拍船上的戏,剧组在海上漂了两个多月,从上海、苏州到马赛、福冈、长崎,拍了300多个场景,总算大功告成。

在远方陈昆晖最新消息(海洋之城幕后的7年跋涉)(15)

剧集的后期制作阶段,出品方就开启了发行工作。大股东博集天卷是图书行业的巨擘,但在影视领域还是个新手,对发行相关的事项经历了一个认知与磨合的过程。时间又过去了三年,《海洋之城》终于和观众见面了。

7年时光虽然漫长,但当看到“十年前邮轮改变中国,十年后中国改变世界邮轮业”的时代变迁时,我还是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文/石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