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文明的发展(文明金字塔11阶梯)
金字塔文明的发展(文明金字塔11阶梯)1、随着存在的递减,后衍物种为了保证自身能够稳定衍存,就会相应地增加和发展自己续存的能力及结构属性,这种现象就是“代偿”。而我国自由学者王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一书,则提出了人类文明的递弱代偿原理,对进化论进行了补充。解释内容如下:文明金字塔的11个梯度通过图示,大家可以看到,文明的梯度。所谓的“文明”,一定是有主体对象的,比如人类,基于人类的成长,而诞生的文明,就是人类文明。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达尔文首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证明物种的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方式实现的。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对于生命环境与生命形态(物种)之间的关系演化及后续的演存属性并没有详细阐释。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学术界关于什么是“文明”,其实并没有完整统一的认识。从概念解释的层面,有多种关于文明的定义和阐述。
目前存在很多的关于文明如何诞生的理论。大部分的观点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中央集权的出现是文明存在的起点。因而研究中央集权的出现成为了一个焦点。但是所有的理论都还不能解释所有文明的起源,它只是适用于大部分文明。
汉语"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乾·文言》)。在现代汉语中,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一词相对立。文明与文化这两个词汇含义有相近的地方,也有不同。文化指一种存在方式,有文化意味着某种文明,但是没有文化并不意味着"野蛮"。汉语的文明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从上述定义及解释中,大多人们看的是似是而非,云里雾里,并且只是大概地理解“文明的内涵”。本文将从系统完整的角度来论述,何为文明及文明整体的内涵和构成要素。下图为文明的11级阶梯,从哲学概念 层面,来阐释文明的发生及演化,最终形成今天人们看到的人类世界。
文明金字塔的11个梯度
通过图示,大家可以看到,文明的梯度。所谓的“文明”,一定是有主体对象的,比如人类,基于人类的成长,而诞生的文明,就是人类文明。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达尔文首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证明物种的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方式实现的。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对于生命环境与生命形态(物种)之间的关系演化及后续的演存属性并没有详细阐释。
而我国自由学者王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一书,则提出了人类文明的递弱代偿原理,对进化论进行了补充。解释内容如下:
1、随着存在的递减,后衍物种为了保证自身能够稳定衍存,就会相应地增加和发展自己续存的能力及结构属性,这种现象就是“代偿”。
2、这个理论模型把物质的演变运动放在了可以定量考查的基础上,并化解了既往进化论的深层困惑:即在宇宙演运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愈高级的物种,虽然它们的生存技巧越来越高强(意即“演存属性”越来越繁华)却不能改变他们的存在效力越来越衰微的总体趋势。
而这与本文提出的文明金字塔11阶梯概念“异曲同工”,随着文明的发展及演化,越走向金字塔底座,人类精神的分化也越严重,观念分歧愈甚,也即文化种类愈加繁杂。
随着对于工具的使用和外部力量的运用,人本身的身体机能也越来越弱。看似庞杂而繁荣的文明成果,带人类走向了更大的分歧与更多的纷争,私欲亦是愈加旺盛。
所以生命环境与生命形态(物种)之间存在着某种补偿机制。
生命形态存在的外部限制,让物种(本文以人类为主)不断演化形成了不同的“文明形态”。
由于资源相对充沛,族群稳定繁衍发展的需要,大陆和次大陆人类逐步发展出内生文明。无论是儒家思想“克己复礼”、佛家思想“持戒行善”,还是道家“无欲则刚”,都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就是外部性愈加繁盛,内部精神便愈加焦躁不安。
而依托海岛生存的族群,由于资源匮乏,想要生存繁衍,就必须向外扩张,形成了西方的海洋文明。比如古罗马文化,地处“环地中海”,早期只有4万人口,为了获取生存资源,年轻青壮男子,组织起来,去周边城市夺取物资,其他族群的女人则是谁抢到了,便可扛回家生孩子。
罗马便是在数次这样不断地抢夺与攻伐之中逐步走向强大,形成了行省制度,非常类似于今天美国的金融货币霸权,只不过是掠夺形式更加隐秘和高明。
基于罗马帝国的发展存续,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获得罗马公民民众的支持,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后续战争持续凯旋,必须调动积极性,保证有足够多的战斗力,对于抢夺回来的物资就需要一套良好的分配机制。所以,罗马吸收了希腊城邦文化所谓“民主”做法,通过长老院、议会选举等方式安排内部公共事务,当然也包括抢夺回来的物资该如何分配的讨论事宜。
因此,东方和西方自文明诞生之初,就存在着明显的“文明形态”差异。
由于“文明形态”的差异及彼此之间的隔阂,便形成了不同的“文明范式”。
比如咱们中华文明就逐步形成了以农耕为基础的内生循环发展的“文明范式”。而西方文明继承自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所以逐步形成了对内民主,对外霸权掠夺的外向型发展的“文明范式”。
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西方文明近现代以来,有更强的冲动走出去,拓宽生存环境,所以才能发现新大陆。当然,同时也是欧美地缘特征给西方带来的馈赠,让他们可以有幸发现新大陆。
而自中国出发,下南洋,就很难发现新大陆,因为隔着太平洋。尽管中国到了明代就有了极为高明的造船技术,但出海的目的,也是为了传播内生文明,拓宽眼界,并非是为了掠夺。
不同的“文明范式”,就会逐步形成各自独特的“文化属性”。
比如中华文明的文化属性,就是以农耕、内生、安全和可持续为基础,形成了所谓的“内求”、“利他”、“协同”、“统一团结”....的文化属性。
做得好的话,会形成“正向循环”,由于超强的凝聚力,高效的组织,国家会迅速走向强大。而做得不好就会形成“负向循环”,内部内耗增加,内部博弈严重,进而逐步走向衰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历史学家研究得出所谓的中国历史存在“历史周期律”的问题。但进入到新时代以来,随着我们对于“文明范式”及“文化属性”的研究,未来一定会走出新的发展之路。尤其是国家层面,目前已经启动了“文明探源”工程,这对于未来继承与发展,并形成新文明是非常有帮助的。
由于对外友好型的文明发展理念,世界各国对于中华文明未来的接纳度会逐步提升。如今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思想一脉相承。
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本质上是继承了希腊和罗马文化,并通过新大陆重新构建了一套当代工业文明机制。随着美国持续对外的鲸吞与蚕食,致力于美国优先,对外霸权。世界各国对于这套文明形态,已经受尽苦楚。
且其内部所谓“民主”利益的撕裂与分化,也逐步会令其难以承载这套文明系统,如今美国国债规模已经达到30万亿美元,还在持续增加,本文断言,其未来会逐步走向瓦解。就像当年的罗马,一旦瓦解,便再也无法再次形成。
从东西方文化属性的角度来看,我们最主要需要解决的是“内部问题”,如何解决内耗及内部组织发展的问题及内部效率提升的问题,自然可以走向国家复兴。当然从“民众福祉”的角度来说,个人的幸福和安康,安居乐业,是内部问题最主要需要面对和解决的。
同时,再对人类文明进行再梳理,国内国外构建新的高效循环机制,一定会有更光明的未来。
基于不同的“文化属性”,便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范式”。
比如“内求”、“利他”、“统一”等中华文化属性特点,就会要求处于这种社会背景的民众,在人伦关系、生产生活及组织体系等方面,形成完全自洽的一套机制。
这套机制就是“文化范式”。
由于空间封闭,人与人之间相处就需要很好地关系处理,所以在生活上,中国会特别注重伦理关系。内部群体之间经常会爆发资源和土地的争夺战争,历史是非常惨痛的,所以今天的中国人,非常懂得统一的价值内涵。个人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谋求身心灵的安顿。这也在客观上,决定了中国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由于社会的发展及各方利益格局的持续演变,再通过群体中先贤思想家的抽象觉悟,便总结提出一系列“思想理论”。
比如伏羲通过对“河图、洛书”的观察,提炼总结出来了易经,老子通过经验思考撰写了道德经,孔子基于周朝礼制及文化责任,阐述了论语等等。
另外由于族群内部的利益纷争及随着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发展出现不均衡,后续逐渐出现了其他一些思想,如墨家、法家、鬼谷子、孙子兵法等等。
经过在后续的社会发展、选择和博弈过程中,这些思想理论,便形成了整个民族社会的“文化理念”。
因而,后来的中国,对外交往奉行“和而不同”、对内治理奉行“民本文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社会层面,普通老百姓则遵循传统文化的精神,彼此互爱互敬,形成了“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兄友弟恭”等等文化习惯,社会以和谐稳定,共谋发展为要旨。
士大夫则有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承担精神。个人也有“知行合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自觉和担当精神。
这对于族群总体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而且后世形成了庞大的文化系统,作为后人,如果能择其善者加以传承、发扬,必定是民族国家之福,也是个人价值最大化的体现。
如果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个人的最大需求,最高需求,就是自我实现。那么或许这就是中国人的自我实现之道吧。
基于上述传统文化及理论思想的分析,我们知道,就一定会形成中华民族族群特色的“文化形态”。
而所谓的“文化形态”,其实就是在“文化理念”的倡导下,通过人为的创新、创造及对于世界万物的改造,而形成的一系列基于中华文化理念形成的呈现方式。
比如音乐、字画、文学、艺术、诗歌、雕塑、建筑及生活展现的样态。在这样的文化形态下,中国人的生活样态,应该是有个理想追求模型的。如果中国人的生活,不是由于外部工业文明的打乱,应该还是会按照原来的路径发展,尽管内部也有不公和残酷。
但近代以来,大家都很清楚,我们国家遭遇了什么。一方面给传统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也给传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然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西方文明的一些思想观念。无论如何,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完成,中国社会的变化,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状态,人民有了新的生存环境,危与机并存。
国家要持续发展,那么对于中华文明,未来的探索及传承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在新时代,新的生存环境,发展模式之下,重构中国人的生活样态,是较为迫切与紧急的。这关乎中国人的幸福与未来,包括婚恋文化、财富的分配与传承、子女教育发展、个人养老及安排等等。
而正是因为当今之世,未形成较为公认的生存样态。导致当下的中国人,在身体、精神和心理层面,产生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焦虑。生活方式跟精神寄托之间存在巨大落差,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个“世外桃源”,但每个人的生活又被裹挟进“工业社会”的洪流。
由于“文化形态”发生了巨大改变,带来的各种“文化现象”也层出不穷。
比如,在婚恋观念方面,婚礼、彩礼、育儿、夫妇关系等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歧与挑战。观念的撕裂与价值追求的差异,导致社会出现了更多的纷争与奇葩现象,各种“圈层文化”对主流文化形成了分流。
不过,也有积极的“文化现象”,比如年轻人中间传播的“国潮风”其实是民族自信的回归、媒体电视台组织学习古代典籍,则是传承发扬的
当然,由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很强,对于不同的“文化现象”,如果不是违反公序良俗的,社会主流文化态度也是相较以往更加开明和包容。
未来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崛起,我们有理由选择自己的生存样态,和生存理念。大家会进入安宁、健康、幸福的社会状态,我想这也是每个中国人对于未来的期许吧。
接下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于中国人的生活都在各自发挥着影响,交流和碰撞,也正在持续加深,未来能否融合,构建出一套中国人未来的生存样态,那就看国人后续的努力了。
希望通过此文,对文明的内涵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文明金字塔的11个阶梯。也算是对于人类文明的一种解构。
通过在不同层级,大家可以看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种,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完全可以缔造出完全不同的文化形态的,进而深刻影响每个在社会中的个体。
也通过这样的分析和梳理,让我们更加明白,如今我们所处的位置,及我们所面临的内部性挑战。
最后提供一张文明的割裂与融合图形,以助于大家理解,文明结构。未来在何方,尚需国人砥砺前行。
文明的割裂与融合
备注:文中图谱,皆为作者原创提供。欢迎交流讨论,喜欢的可以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