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王勃是因为什么影响了自己的仕途(王勃为什么写檄英王鸡)

王勃是因为什么影响了自己的仕途(王勃为什么写檄英王鸡)如果对王勃的记载没有虚构成份,简直可以用“神童”来形容他了。这是什么水平呢?十六岁,如果以这个年龄来看现代人,相当于如今的高一,正是懵懵懂懂的少年时期,虽然在古时十六岁已是可以成家的年龄了,但总归还是个大小孩,此时就有着相当于副县级的职务,那得引起多少人羡慕嫉妒恨啊。我觉得这主要是他不能正确面对年纪轻轻就拥有过人才华这件事,即他膨胀了。《檄英王鸡》从文学体裁上来说是一篇骈文,为王勃于乾封三年(公元668年)所作,那时,他刚十八岁。时间线再向前推两年,王勃在他十六岁时参加幽素科的考试,得中及第,被授于朝散郎之职,成为了大唐一名副县级公务员(幽素及第 未冠而仕)。后经主考官的举荐,被沛王李贤所赏识,招进府中当了一名修撰,也就是相当于文秘,但BOSS是年少的沛王,这个文秘那就不一般了。

王勃,以《滕王阁序》一文封神,瞬间收获一大批粉丝,就连本想在滕王阁的落成典礼上强推自己女婿,结果因王勃这个愣头青跑出来坏事愤而离席的洪州都督阎伯屿,到最后都被王勃的文才所深深折服而对他疯狂打call。

如果王勃穿越到多年前大火的一部电视剧《武林外传》中,那么我们可能不会听到佟掌柜说:“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嫁过来,如果我不嫁过来,我的夫君就不会死,如果我的夫君不死,我也不会来到这个伤心的地方,如果我不来到这个伤心的地方,我也不会开这家店,如果我不开这家店……”

听到的也许就是王勃在说:“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写《檄英王鸡》,如果我没有写《檄英王鸡》,就不会被免官逐出王府,如果我没有被逐出王府,就不会去虢(ɡuó)州任参军,如果我没有去虢州任参军,就不会藏匿而后杀死曹达,如果我没有杀死曹达,我的父亲就不会被连累远谪(贬到边远的地方),如果我的父亲没有被远谪,我就不会到那么远的地方去看他,如果我没有去看他,就不会回来的时候落水而亡……”

这简直就是由一篇文章引发的“蝴蝶效应”啊,那么王勃为什么会写出《檄英王鸡》这篇文章呢?

我觉得这主要是他不能正确面对年纪轻轻就拥有过人才华这件事,即他膨胀了。

王勃是因为什么影响了自己的仕途(王勃为什么写檄英王鸡)(1)

一是他太年轻。

《檄英王鸡》从文学体裁上来说是一篇骈文,为王勃于乾封三年(公元668年)所作,那时,他刚十八岁。

时间线再向前推两年,王勃在他十六岁时参加幽素科的考试,得中及第,被授于朝散郎之职,成为了大唐一名副县级公务员(幽素及第 未冠而仕)。后经主考官的举荐,被沛王李贤所赏识,招进府中当了一名修撰,也就是相当于文秘,但BOSS是年少的沛王,这个文秘那就不一般了。

这是什么水平呢?十六岁,如果以这个年龄来看现代人,相当于如今的高一,正是懵懵懂懂的少年时期,虽然在古时十六岁已是可以成家的年龄了,但总归还是个大小孩,此时就有着相当于副县级的职务,那得引起多少人羡慕嫉妒恨啊。

二是他太有才华。

如果对王勃的记载没有虚构成份,简直可以用“神童”来形容他了。

王勃自小聪敏好学,六岁时的作文就写得非常好了,到九岁时,无聊读了秘书监颜师古的《汉书注》,读完后还觉得不过瘾,便又写了十卷《指瑕》以指出和纠正其中的错误。

秘书监是专管国家藏书与编校工作的,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在看了国家图书馆馆长写的书以后,洋洋洒洒写了十卷厚的信纸纠正书中的错误,这与现在某些小学生指出教材书里在自然常识方面的一些错误,水平明显高了好几个档次。

因此,王勃从小就被冠以“神童”的称谓,人生之路顺风顺水,获得称赞、褒奖无数。在他当上朝散郞以后,恰遇乾元殿竣工,又是一个展露才学的机会,王勃抓住热点,写了一篇4000余字的《乾元殿颂》,该文字字珠玑、文采飞扬。

王勃将这篇文章发了微博,被唐高宗看见,唐高宗细读之、震惊之,又知道王勃当时不过16岁年纪,点赞后接着评论“真乃奇才也!”。

得到唐高宗赞誉,加之文章确实写得好,立刻被转发点赞无数,上了热搜,王勃顿时名震天下,与当时的文坛大V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后更被推为四杰之首。

年少得志、才华横溢、仕途一片光明,王勃不禁一时飘飘然,内心开始膨胀了,凭着自己的才华开始无所顾忌起来。

王勃是因为什么影响了自己的仕途(王勃为什么写檄英王鸡)(2)

滕王阁

在唐代,没有电视可看,没有朋友圈,也不能刷抖音,娱乐活动少得可怜,正是斗鸡活动风行之时。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也是年少贪玩之龄,于是常常相约一起斗鸡。

王勃虽然虚长两个小王爷几岁,终归是沛王李贤的小弟,于是他就想着表现一番。他从小一帆风顺、才气外显,年纪轻轻就成了全国网红,赞誉不断,自己又本就是个大小孩,一时不免起了贪玩之心,于是写了一篇文章为沛王李贤摇旗呐喊助兴,和英王李显怼上了,这就是后来为他天才而早衰的一生埋下了伏笔的《檄英王鸡》。

显然,王勃只是把这篇文章当成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又一次机会,顺便拍拍沛王李贤的马屁,却根本没有考虑到文章的内容所带来的影响,或许他也想到了,但他却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大家都只会宠着他,所以毫不顾忌,但现实终将教会他,年少轻狂是要付出代价的,而这份代价,他承受不起。

此文一出,粉丝争相转发,转来转去,又被唐高宗刷到了,一看之下顿时勃然大怒,将王勃炒了鱿鱼,赶出了王府(即日斥勃,不令入府)

按理说,这就是一篇游戏文章,至于让唐高宗如此光火吗?千不该、万不该,王勃选的文章体裁不对。

《缴英王鸡》,“缴”指缴文,是古时用于通告、声讨敌对势力或叛逆的一种文书,充满战斗性,可以说是对敌人下的战书,虽然这里“缴”的是鸡,但毕竟是英王之鸡,而且王勃在结尾写下了两个气势震天的字——“此缴”——以此来讨伐你!更加之文中还有如“血战功成”、“倘违鸡塞之令,立正鸡坊之刑”、“雌伏而败类者必杀,定当割以牛刀”此等充满暴力血腥之气的文字,实在是有点拎不清,大逆不道了。难怪唐高宗看后怒不可遏:“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行谏诤,反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是交构之渐!”

“交构之渐”——互相攻击、构陷的开端。

这个评语就严重了,唐高宗认为王勃身为下属,对上司不务正业的行为非但不加劝阻,反而写讨伐文章推波助澜,很容易导致两个诸侯王之间产生矛盾和纷争,那可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也不怪唐高宗如此敏感,要知道帝皇之位可不是那么好坐的,有多少人因此而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就是唐高宗本人也曾经和兄弟掐过架。因此,即便《缴英王鸡》从文学上来说是一篇佳作,其引经据典、对仗工整,遣词造句华丽异常,但也难逃一个挑拨的嫌疑,本着宁枉勿纵、以儆效尤的原则,王勃就被赶出了王府。

王勃是因为什么影响了自己的仕途(王勃为什么写檄英王鸡)(3)

之后,王勃去旅游散心,然后通过朋友关系在虢州当了个小官,结果又因私藏并杀害官奴曹达获罪,也算他运气好,正遇上改国号大赦天下,从牢中出来了,但他当官的父亲却因他而被贬去了偏远的交趾(今越南河内一带)做了一个小县令。王勃对此事一直非常内疚和悔恨,他在《上百里昌言疏》中写到“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更洒泪而言“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

后来他远去交趾看望父亲,父子抱头痛哭,然后王勃在坐船返程途中,不幸落水而亡,

以王勃的才华,如果他没有英年早逝,估计以后的诗界一哥就不会是李白了,这实在是文坛的一大损失和遗憾。所以为人处事还是要低调一点,不能持才傲物,方得始终。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不是因为王勃写了《檄英王鸡》这篇文章,他也不会被驱逐,可能也就没有后来名满天下的千古文章《滕王阁序》了,也不知这是幸还是不幸。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