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有理由说自己怀才不遇吗(哪有什么怀才不遇)
你还有理由说自己怀才不遇吗(哪有什么怀才不遇)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一位员工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阶层时,没有什么事情比这种成功更失败的了。”我的这位才女朋友就是这种“成功式的失败”人物。哪里有什么怀才不遇?有的只是自欺欺人。就像我的那位才女朋友,误以为教得好就管得好,一入仕途错付岁月。遗憾的是,她还是摆脱不了世俗的纠葛,到了另一所学校担任了教务主任。不出所料,她被琐屑零碎的工作搞得焦头烂额,力不从心,每天缠绕着的只有苦恼和无奈,远没有她所钟爱的业务那样有趣有味。所谓怀才不遇,其实是高估自己我有一个“才女”朋友,不仅颜值比起影视明星毫不逊色,而且在业务上非常有才华,教学成绩也非常地突出,获得过省市级评优课、教学能手等荣誉,在教龄相近的教师中,她绝对称得上出类拔萃,技压群雄。由于一直没得到提拔,她常有怀才不遇之感,尤其是看到比自己业务差、资历浅的人谋得一官半职,她心理更是感到不平衡。我深知,她的业务能力很强,但是其管理才能实在难以恭维
从古至今,不管得志还是失意,文人墨客似乎都有一种“怀才不遇”的心结,就连“百代文宗”的韩愈也写了一篇《马说》,直指自己郁郁不得志都是因为君主瞎了狗眼,误把雄才大略当凡夫俗子来看待。
杜甫晚年在诗作《咏怀古迹五首》中写道:“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昭君出塞是因为毛延寿把她画丑了,而自己屡次碰壁也是因为有人在君主面前进谗言把自己“画丑”了,其中的“怨恨”千年之后仍然能够触摸到。
虽然有韩愈、杜甫等大师级的人物背书,也有许多不得志的文人墨客大加渲染,但是,“怀才不遇”难道都是别人的错,而自己是千好万好?英雄无用武之地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01
所谓怀才不遇,其实是高估自己
我有一个“才女”朋友,不仅颜值比起影视明星毫不逊色,而且在业务上非常有才华,教学成绩也非常地突出,获得过省市级评优课、教学能手等荣誉,在教龄相近的教师中,她绝对称得上出类拔萃,技压群雄。由于一直没得到提拔,她常有怀才不遇之感,尤其是看到比自己业务差、资历浅的人谋得一官半职,她心理更是感到不平衡。
我深知,她的业务能力很强,但是其管理才能实在难以恭维,在做班主任的时候,曾经把一个班带的鸡飞狗跳,糟糕得很,学生闹翻天,家长投诉不断。由此,她的人生规划理想的状态是,不要进入仕途而追求世俗的成功,在职称上,升为高级教师(副教授)、正高级教师(教授);在荣誉上,力争拿到特级教师。
遗憾的是,她还是摆脱不了世俗的纠葛,到了另一所学校担任了教务主任。不出所料,她被琐屑零碎的工作搞得焦头烂额,力不从心,每天缠绕着的只有苦恼和无奈,远没有她所钟爱的业务那样有趣有味。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一位员工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阶层时,没有什么事情比这种成功更失败的了。”我的这位才女朋友就是这种“成功式的失败”人物。哪里有什么怀才不遇?有的只是自欺欺人。就像我的那位才女朋友,误以为教得好就管得好,一入仕途错付岁月。
其实,教得好主要跟小孩子打交道,需要的是业务能力,而担任教务主任主要跟成人打交道,需要的是管理和协调能力,这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本身是管理小白的她却自以为一通百通,明显地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水平。直到走马上任后,才发现左支右绌,难以应付,又没有加强学习,及时补上领导力这一短板。
很多怀才不遇都是高估了自己,以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沉醉于自我良好的迷幻中。不过,她还是聪明人,后来,她干脆辞去教务主任,回教研组一心一意钻研教学去了,现在已是正高级教师(教授)了。
02
所谓怀才不遇,其实是能力不足
我们上中学的时候,都知道“李广难封”的典故。李广是“龙城飞将”,打了很多大胜仗,“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诗句)。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他始终没有封侯。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他是天才式的神射手,长得人高马大,手臂如猿臂长而灵活,到死都以射箭为戏。这实际是匹夫之勇,单打独斗可以,做小军官也没问题,但是侯爵之士不能以此逞强好胜。
第二,他擅长临机应变,拍脑袋决策。最惊险的一次是,李广在上郡太守任上,带领上百名骑兵,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装腔作势,吓退匈奴几千骑兵。还有一次,他被敌人抓过俘虏,凭机智装病夺了胡儿一匹马逃回来。
第三,深受士兵拥戴。李广治军没有严格的层级指挥系统,宽缓不苛,和手下将士就是兄弟,人人自便,怎么舒服怎么来,当然都喜欢跟着他干。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以武定天下者,有将兵,有将将。”侯爵之位都是“将将”之才,而李广历经70余战,其审时度势、组织协调能力等都没有达到侯的级别,他只是“将兵”之才,难堪大任。他适合带领一支小部队打游击战、运动战、麻雀战,配合主力部队做助攻,这正好发挥他的长处。
大将军卫青与匈奴人决战时,不敢叫李广做前锋,打主力,只让他在侧翼助攻。就连这项战斗任务,李广也没有完成,因为他给迷路了,仗打完了,才赶到战场。关键时刻掉链子,贻误战机,还有什么资格谈封不封侯呢?!
02
所谓怀才不遇,其实是自以为是
《资治通鉴•汉纪》记载了汉光武帝时大司徒侯霸选贤任能的事:
霸闻太原闵仲叔之名而辟之,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劳苦而已。仲叔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惧。今见明公,喜惧皆去。以仲叔为不足问邪,不当辟也。辟而不问,是失人也!”遂辞出,投劾而去。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侯霸听说太原有个名士叫闵贡,就征召他来首都洛阳。闵贡到洛阳后,侯霸和他见面没有谈论天下大事,只是对他的旅途劳顿表示慰问。
闵贡不无遗憾地对侯霸说:“当初接到征召,既喜又惧。喜是因为可以有用武之地,惧是因为害怕辜负您的好意。今天见到您,喜惧皆无,只剩下遗憾和失意。如果您认为不值得向我咨询政事,当初就不应该征召我。您征召我却不问政事,这是糟蹋人才!”于是告辞而出,随后呈上辞职信就离开了洛阳。
很多人才脱颖而出,来自面试现场出色表现,反之亦然。闵贡的声名达于朝廷,连贵为大司徒的侯霸也早有耳闻。但是耳听是一回事儿,眼见是否为实?这就有了侯霸对闵贡的面试。
也不知道闵贡是不是童话故事看多了,脑子是不是给锈住了,反正他自视甚高,错把一场进阶面试当成了一次国是咨询,以为侯霸对自己应该像刘备三顾茅庐、萧何月下追韩信,低三下四,又像小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毕恭毕敬。
当年刘秀在河北身处困境、日薄西山时,如果闵贡像邓禹、耿弇、冯异等人千里投奔,可能会受到前所未有的礼遇。但是,在刘秀强势崛起之时,还指望着人家厚待礼遇,纯粹就是看错形势,痴心妄想。
雪中送炭你不在,锦上添花不缺你这朵。时移世易,人才价值也截然不同。前者,别人求着你,而后者,是你求着别人。连这种关系和定位都拎不清,难怪闵贡终将出局,又是告辞而出,又是递辞呈,出洛阳,所谓的桀骜不驯、意气用事,正中侯霸下怀,你不好好干,当爷的还不伺候呢!正好一拍两散。
当很多人做着“金鳞岂非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的美梦时,要知道,自己就是自己的贵人,自己就是“风云”,只要你是一条龙,哪怕是从一条金鳞起步也不要紧。这个时候,即使此处没机会,隔壁的老板也一定会抢你,否则,你就要深刻反思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并抓紧时间补上短板。否则,你只是一条泥鳅的命,至少不要再用“怀才不遇”这样的说辞自欺欺人,立足当下,好好搬砖不香吗?干嘛去做什么金鳞成龙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