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贺知章请求回家当道士的故事(贺知章告老还乡)

贺知章请求回家当道士的故事(贺知章告老还乡)《回乡偶书》其二这首《回乡偶书》其实有两首。第一首我们已经非常熟悉,讲述了游子归乡的喜悦和对家乡的陌生。其实这首诗还有另外一首,虽然流传不广,但是却更加感人。《回乡偶书》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众多古代诗人里,贺知章是最长寿的一个。他活了整整有86岁,比陆游还多了一年。他的长寿与他的仕途一帆风顺也有很大关系。别人都说“伴君如伴虎”,他却一直是皇帝面前的红人。就连唐玄宗有什么事情都要向他请教。据说他退休的时候文武百官都去送他,这和那些怀才不遇、整天不开心的诗人比起来简直就是好太多了。

贺知章能有这样的际遇和他的性格分不开。他喜欢喝酒,做事洒脱,曾经“金龟换酒”,和李白结缘,李白被称为“谪仙人”,就是从贺知章开始说的。

贺知章请求回家当道士的故事(贺知章告老还乡)(1)

但是贺知章也不是一直就有这么好命的。年轻的时候,他虽然聪明好学,但是因为政权的更迭时局不稳,所以他直到36岁才考中进士。也幸亏他活得时间长,才能赶上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

贺知章请求回家当道士的故事(贺知章告老还乡)(2)

也许是年少的时候离家太早,对家乡的眷念一直是贺知章心中永远的痛。天保三年,年迈的贺知章终于要退休了,他提交了辞职信,上书朝廷,告老还乡。唐玄宗自然舍不得,他不仅率领百官相送,还送了他一大片土地,赐给他房子,让他衣锦还乡。离别故乡已经50多年了,贺知章看着眼前的山水和故乡的风光,感慨万千。虽然他的乡音未改,但是自己却早已成为了他乡游客。一时间心绪万千,不由得写了一首非常感人的诗。

贺知章请求回家当道士的故事(贺知章告老还乡)(3)

《回乡偶书》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回乡偶书》其实有两首。第一首我们已经非常熟悉,讲述了游子归乡的喜悦和对家乡的陌生。其实这首诗还有另外一首,虽然流传不广,但是却更加感人。

贺知章请求回家当道士的故事(贺知章告老还乡)(4)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贺知章请求回家当道士的故事(贺知章告老还乡)(5)

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贺知章请求回家当道士的故事(贺知章告老还乡)(6)

很可惜的是贺知章回到家乡的第二年就染病去世了。但是这也正符合我们中国人所说的落叶归根。无论外面再好都不及家乡的好,无论外面再繁华,都不如家乡的温暖。也许这就是中国人流淌在血脉中,对于家乡的眷恋。不断飘的有多远,都希望回到根基所在。

小时候,总想着离开家,到远方寻找梦想和诗歌,似乎走的越远,越有志气,越有出息。长大后,才发现原来只想回的地方却得自己的家,那里也许不美丽,那里也许不富有,但是家乡却是最温暖,最温馨的地方。那里有童年的回忆,有亲人的挂念,还有永远的根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