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5个前兆(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5个前兆(再生障碍性贫血) 诊断 患者日常活动可以出现乏力、气促,面色苍白逐渐加重。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临床上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及由此引发的贫血、出血、感染等多种症状与体征。造血组织“萎缩暠为本病的特点,免疫异常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早期,一些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一系、两系血细胞的减少,在诊断时需要引起注意。
主诉
患者日常活动可以出现乏力、气促,面色苍白逐渐加重。
诊断
1.临床表现
(1)主要是贫血导致的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
(2)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倾向;患者出血部位往往比较广泛,除皮肤黏膜等体表的出血外,患者还可以出现深部脏器的出血,从而出现血尿、血便、月经淋漓不尽,甚至颅内出血。
(3)感染患者可以出现发热等症状,呼吸道感染时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消化道感染时患者可以出现腹痛、腹泻;泌尿道感染患者可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此外口咽、皮肤等部位的感染也比较常见。严重的感染还可出现败血症,危及患者的生命。
2.辅助检查
(1)血常规:一般是全血细胞减少,部分患者可仅有一系、两系血细胞的减少。贫血往往比较重,呈正细胞、正色素性,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小。
中性粒细胞减少,可出现淋巴细胞比例的相对增多。血小板计数减少且形态上较小。
(2)骨髓涂片:显示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巨核细胞常缺如。骨髓涂片油滴增多。
(3)骨髓病理学:骨髓组织呈黄色,增生减低,主要是脂肪细胞、淋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治疗要点1.基本治疗(1)对于血细胞减少的患者,当达到输血指征时,需要给予相应的血液成分输注。
(2)感染患者需要考虑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避免药物的肾脏与肝脏损害。
(3)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2.药物治疗(1)中医药:主要用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可以较好的控制症状并使患者造血功能得到恢复。需要根据辨证给予相应的治疗。目前中成药用于临床的主要有再障升血片。
(2)雄激素:主要用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康力龙、安雄等。
(3)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主要用于不适合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通过对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免疫抑制作用,去除抑制性T细胞对骨髓造血的抑制作用,从而使患者自身造血恢复。
(4)环孢菌素:主要通过调节失衡的T细胞亚群,接触T细胞对造血的抑制。目前本药也用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5)造血生长因子:主要包括EPO、GCSF等,且常与其他治疗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