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90年代收麦打场的场景(怀念收麦)

90年代收麦打场的场景(怀念收麦)

90年代收麦打场的场景(怀念收麦)(1)

渭南青年网(编辑 景明军 文图/石俊荣)布谷鸟一再叫起来的时候,麦子就快熟了。

有人说,布谷鸟是在提醒:“算黄算割,不掉不落”,这个调子有时候能听到,有时候还能听到:“布谷——布谷——”。我不知道鸟语到底是在说什么,一样的鸟虫,在不一样的环境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比如蝉,有“吱——”一直喊着的,还有“吱呀——吱呀——吱呀——”的鸣。它们在表达什么我不清楚,这么说着说着,麦子就熟了,“麦熟一晌,蚕老一时”。

黎明,鸡叫了三遍,生产队的铃声就响了。一个村子有好几个生产队,但是每个队的铃都不一样,多半是退下来的犁铧,但是各队的铃声社员耳熟能详,有的至今还在沿用。队长从南到北敲一圈铃后,各队的妇女社员都陆陆续续拿着木镰和形形色色新旧不一的草帽来到了大队部或者请示台跟前,等待队长分配任务。木镰是专门割麦子、糜子等一类杆儿比较软庄稼的工具,“7”字形状,非常轻巧,手艺好的木匠每年收麦前要做大量的木镰、木叉等出售,一个好木镰能用个七年八年的。而木镰刃是铁匠经过多次锤炼,蘸了钢水等打造的。收麦前,社员都把木镰刃是一磨再磨,为的是割麦的时候省力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目的仅在于为大家的思考和研究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如有侵权,请您致信wnqnw2013@163.com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