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1956年,新开业的乌鲁木齐市二道桥百货商店。 白炎(原名沈彤)摄 新疆和平解放后,政府开始规划二道桥,1956年国营二道桥百货商店开业,经营百货、食品、服装鞋帽和少数民族特需品等商品。后来百货商店改名为乌鲁木齐民族用品商场,成为专门经营少数民族用品的大型综合商场。而一间挨着一间小店铺依然在不温不火的生意中延续。沈桥,白炎(原名沈彤)之子, 1978年参加工作,传承了父辈的基因,先后在新疆画报、新华社新疆分社任摄影记者,2017年底退休。】 乌鲁木齐市有一个地方总是睡得最晚,木卡姆的琴声在华灯中舞动,烤羊肉、烤包子、面肺子、米肠子的浓香在夜空中四溢,南腔北调的声音伴着琴声忘情的歌舞,唯新疆独有的味道在人群里弥漫,久久不肯散去。这里总是醒的很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总是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又按响的门铃,大门又敞开了,悠扬的琴声、羊肉的味道再次飘扬。这里就是乌鲁木齐市二道桥,新疆人习惯地叫它: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1)

1950年的新疆乌鲁木齐市南门外大街。这条马路通往二道桥。白炎(原名沈彤)摄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2)

2019年的新疆乌鲁木齐市二道桥前的解放南路夜景。沈桥摄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3)

2019年的新疆乌鲁木齐市二道桥大巴扎步行街夜景。沈桥摄

【白炎(原名沈彤),1912年出生,浙江嘉兴人,1977年离休,1989年病逝。白炎早期参加革命,1942年来到新疆,用镜头记录了当时的新疆。新疆和平解放后,进入新疆日报任摄影记者,成为新疆新闻摄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沈桥,白炎(原名沈彤)之子, 1978年参加工作,传承了父辈的基因,先后在新疆画报、新华社新疆分社任摄影记者,2017年底退休。】

乌鲁木齐市有一个地方总是睡得最晚,木卡姆的琴声在华灯中舞动,烤羊肉、烤包子、面肺子、米肠子的浓香在夜空中四溢,南腔北调的声音伴着琴声忘情的歌舞,唯新疆独有的味道在人群里弥漫,久久不肯散去。这里总是醒的很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总是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又按响的门铃,大门又敞开了,悠扬的琴声、羊肉的味道再次飘扬。这里就是乌鲁木齐市二道桥,新疆人习惯地叫它:二道桥子。

二道桥子就是今天乌鲁木齐解放南路的某个段落,100多年前这里有一渠清水从东面直流而下,汇入乌鲁木齐河,小河两岸有天津商人、陕西千里货担郎、喀什商贾、伊犁老板在此做生意。丝绸市场、地毯市场、棉花市场、羊毛市场、土特产等市场逐步形成,大饭馆、小吃店、车马房、钱庄、制衣铺、剃头坊、洗澡池等市场辅助设施一应俱全,唯独缺一座桥梁。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为了方便各路商客,由各个商会集体集资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南北走向、宽2.5米、跨度为3米多的木质桥梁,取名二道桥,是架在这条小河上的第二道桥。从此这里有了较为集中的二道桥市场,新疆人叫它二道桥巴扎。随着商业活动不断扩大,二道桥一带小店铺一间挨着一间,店铺前支起的布棚子下面放着长条板凳,顾客们一边喝茶一边谈生意。二道桥逐渐形成了乌鲁木齐第二大商业中心。

新疆和平解放后,政府开始规划二道桥,1956年国营二道桥百货商店开业,经营百货、食品、服装鞋帽和少数民族特需品等商品。后来百货商店改名为乌鲁木齐民族用品商场,成为专门经营少数民族用品的大型综合商场。而一间挨着一间小店铺依然在不温不火的生意中延续。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4)

1956年,新开业的乌鲁木齐市二道桥百货商店。 白炎(原名沈彤)摄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5)

八十年代二道桥一带小店铺一间挨着一间,几位老者在卖帽子的商铺前。 沈桥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6)

八十年代二道桥一带小店铺一间挨着一间,这是一位卖地毯的小商铺。 沈桥摄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7)

八十年代二道桥一带小店铺一间挨着一间。 沈桥摄

1982年,建筑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的二道桥市场,替代昔日自发的路边交易,小店铺的店主成为了新市场的主导,有销售和田地毯、维吾尔族花帽、英吉沙小刀、艾德莱丝、新疆各地的干鲜果的;有铺一块土布,或摆几块库车的疙瘩胰子(土肥皂),或摆上几十个染红了的鸡蛋做传统小买卖的;也有专营来自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特色商品的。二道桥市场也因此成为乌鲁木齐最大的民族特色用品专营批零市场。

2003年6月26日,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建筑群——新疆国际大巴扎,在二道桥市场的马路对面建成,这座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有各式商铺3300家的大巴扎,涵盖了歌舞之城、美食之城、民族工艺品之城、珠宝玉器之城、丝路古堡建筑之城等,2010年12月,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第四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3月9日,被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首批自治区级文化示范基地。建造者希望大巴扎能够成为新疆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但是,走在这种按照现代商业概念的改造市场里,人们感觉少了二道桥商业的精神气——逛巴扎的那种自由自在。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8)

九十年代初期的二道桥乌鲁木齐民族用品商场。 沈桥摄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9)

九十年代初期的二道桥市场。 沈桥摄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10)

2003年新建成的新疆国际大巴扎。 沈桥摄

2018年8月15日,一片串联、辐射二道桥及新疆国际大巴扎两个文化旅游片区的旅游商业体系在二道桥建成,人们还是习惯的称呼它为:二道桥大巴扎步行街。二道桥步行街以非遗文创休闲区、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大巴扎美食街区、为主线;以大巴扎馕房、南疆北疆水果巴扎、步行街舞台为亮点;自开业运营以来,夏季日均客流达15万人次,冬季日均客流达3万人次,客流高峰日均可达30万人次,游客们在赶巴扎的自由自在之中,淘够了宝贝、品足了美食、还能与妙龄少女和着音乐跳一曲麦西来甫,直到夜深。二道桥大巴扎步行街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各地游客了解新疆的“金名片”。正如一首《二道桥子》的歌曲所描绘的:乌鲁木齐有个二道桥/木卡姆的旋律回荡在大街小巷/叫卖声也像悦耳的歌谣/……

100多年的变迁,乌鲁木齐市的二道桥下面那条向东的小河已经改道,小河上的第二道桥——二道桥也不见了踪影,只有二道桥子这个地名永久的保留在了人们的心里,乌鲁木齐市地铁一号线途经这里,站名就叫二道桥站。唯一变化了的是二道桥成为这座边城醒的很早,睡得最晚的地方。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11)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12)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13)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14)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15)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16)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17)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18)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19)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20)

十年前的乌鲁木齐二道桥(两代人的影像记忆)(2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