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六种变化(越原始越深刻)
汉字的六种变化(越原始越深刻)甲骨文“曰”与“甘”比较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甲金文“甘”很容易被误读为“曰”,如果将同时期的甲骨文“甘”和“曰”做个对比,就会发现它们的明显不同。 “曰”的甲骨文,是在“口”之上增添一个短横指事符,表示从口中说出的话语,言从口出,这与“甘”字含而不舍的图像是截然不同的。甲骨文“甘”怎样的东西含在嘴里才会舍不得咽下或者吐出?从人舌能够感受到的“甜、酸、咸、苦”四种基本味觉来说,只有甜味才能让人含而不舍。因此,甲骨文“甘”非常准确地显示了“甜美”之意。在甲骨文之后,金文、简帛乃至小篆都接受了甲骨文的字形,口中有一短横指事符:
人之所以能感受到味道,是因为舌头上长了味蕾,味蕾好比探测器,会将不同物质的化学能转化为神经能,然后通过舌咽神经传递到大脑中央后回,大脑进行分析定位,最后告诉我们是什么味道。
人有四种基本味觉:甜、酸、咸、苦,对此舌头又有一定的分工。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根对苦味最敏感,舌的两侧前半部对咸味敏感,舌的两侧后半部对酸味最敏感较敏感。
人舌味觉敏感分布图
(180)甘
字形演变:
本义溯源:
甲骨文“甘”,先画一张嘴(口),然后在其中打一短横,此为指事符号,标示口内含有东西。
甲骨文“甘”
怎样的东西含在嘴里才会舍不得咽下或者吐出?从人舌能够感受到的“甜、酸、咸、苦”四种基本味觉来说,只有甜味才能让人含而不舍。因此,甲骨文“甘”非常准确地显示了“甜美”之意。
在甲骨文之后,金文、简帛乃至小篆都接受了甲骨文的字形,口中有一短横指事符: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甲金文“甘”很容易被误读为“曰”,如果将同时期的甲骨文“甘”和“曰”做个对比,就会发现它们的明显不同。 “曰”的甲骨文,是在“口”之上增添一个短横指事符,表示从口中说出的话语,言从口出,这与“甘”字含而不舍的图像是截然不同的。
甲骨文“曰”与“甘”比较
为了区别于形似的“曰”字,汉印和汉砖中已见到“口”形的上横线向左右竖线穿透的情况:
东汉时期隶书确立了上述字形,口形上横突破两边,从此固定下来:
隶书“甘”
楷书承续隶书字形,从而成今日之“甘”字:
楷书“甘”
由此可知,“甘”字本义:以含而不舍的味觉,来表示“甜美”、“甜蜜”之意。引申指“美味的食物”,还引申为“乐意”等义。
衍生含义:
古诗欣赏:
《谢杨尚书惠樱桃》
唐代 卢延让
满合虚红怕动摇,
尚书知重赐樱桃。
揉蓝尚带新鲜叶,
泼血犹残旧折条。
万颗真珠轻触破,
一团甘露软含消。
春来老病尤珍荷,
并食中肠似火烧。
甘甜的樱桃
其他汉字解释:
宝 、 表 、 采 、 典 、 而 、 封 、 复 、 解 、 进 、 克 、 里 、 市 、 外 、 为 ......
更多:“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汉字本义”系列之便捷检索
本号其他文章分享:
- 重读《商业模式新生代》,思考如何“价值创新”(一)
- 重读《商业模式新生代》,思考如何“价值创新”(二)
- 麦肯锡“7S模型”竟暗合《孙子兵法》
- 锋刃之下,去芜存菁——奥卡姆剃刀
- MECE原则 —— MECE讲什么?
- MECE原则 —— 谈谈“二分法”
- MECE原则 —— 谈谈“过程法”(1)
- 谈谈过程法(6) —— 高效解决问题的八步骤
- 谈谈要素法(1)—— “人机料法环”&“人事时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