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巷道支护验收标准(煤矿作业规程编制)
煤矿巷道支护验收标准(煤矿作业规程编制)第二节 矿压观测 第七条 按比例绘制巷道剖面图,按比例绘制开口大样图。 第四条 巷道开口施工:开口方法和步骤,开口前的准备工作,开口附近的支护加固,一次成巷、支护方式等。第五条 巷道施工顺序:巷道为分段定向施工时,逐段说明巷道中线方向、坡度、各段长度、与煤层的相对位置等。 第六条 特殊地点的施工:如车场、硐室、溜煤眼、交叉点、绞车房等,该巷道与其顶部或底部老巷道的岩层厚度,要将其空间位置、坡度和特殊要求描述清楚。特殊工程应按设计要求绘制大样图,标出开口的位置、转变点、起坡点,平、竖曲线等计算数据。
第一节 巷道布置
第一条 描述巷道布置:层位、水平标高、断面、工程量、坡度、中腰线、开口的位置、方位角等。
第二条 巷道净断面的设计,必须按支护最大允许变形后的断面计算。
第三条 突出矿井巷道布置原则:充分利用保护层,避开地质破碎带,避开应力集中区,掌握施工动态和围岩变化情况等。
第四条 巷道开口施工:开口方法和步骤,开口前的准备工作,开口附近的支护加固,一次成巷、支护方式等。
第五条 巷道施工顺序:巷道为分段定向施工时,逐段说明巷道中线方向、坡度、各段长度、与煤层的相对位置等。
第六条 特殊地点的施工:如车场、硐室、溜煤眼、交叉点、绞车房等,该巷道与其顶部或底部老巷道的岩层厚度,要将其空间位置、坡度和特殊要求描述清楚。特殊工程应按设计要求绘制大样图,标出开口的位置、转变点、起坡点,平、竖曲线等计算数据。
第七条 按比例绘制巷道剖面图,按比例绘制开口大样图。
第二节 矿压观测
第八条 观测对象:矿压显现明显、跨度大的巷道,松软的煤、岩层或流沙性岩层中的巷道,破碎带的巷道,“三软”(顶板软、煤层软、底板软)及煤(岩)与瓦斯突出煤层的巷道,不支护巷道,各类支护巷道等。
第九条 观测内容:顶底板活动规律分析;不支护巷道表面位移量观测,支护巷道顶板离层量、底板及两帮变形相对移近量监测,支护质量动态监测,锚杆锚索锚固力检测等。
第十条 观测方法:主要包括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选型、安设位置,矿压观测方式、观测时段等。根据掘进巷道顶板压力显现状况,安设顶板离层仪、锚杆压力指示仪等,对锚杆受力及围岩位移进行适时观测。
第十一条 数据处理:监测数据与支护设计不符时,应重新计算,改进设计。
第三节 支护设计
第十二条 根据巷道围岩性质,矿压观测资料,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支护设计,确定巷道支护形式,选择支护参数等。
第十三条 巷道支护设计,可采用以下办法。
(一) 解析法:根据巷道围岩的物理学性质、坚固程度、地压作用方向及大小,巷道的不同用途、条件,合理选择支护方式与参数。
(二) 工程类比法:参照煤炭系统总结的经验,根据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岩)层矿压观测资料、支护方式与参数和经验公式进行设计。
(三) 围岩松动圈分类法:根据巷道围岩松动圈分类及锚喷支护建议进行支护设计。
第十四条 巷道临时支护的方式:明确临时支护的方式,确定工作面与临时支护、与永久支护间的最小和最大距离。
第十五条 坚硬稳定的煤、岩层中巷道不设支护的条件和要求:
(一) 巷道开凿后,岩体不发生明显的变形和位移。
(二) 巷道在整体均匀的岩层中,无冲击地压危险。
(三) 煤和半煤层巷道中,煤层无自然发火危险。
(四) 岩体位移测定自然稳定,或有相邻矿井同类地质条件不设支护的巷道为依据。
(五) 制定不设支护的安全措施。
第十六条 复合顶板、软岩巷道或特殊地点需锚索时,可根据现场实际确定锚索长度及布置方式。
第十七条 位于软岩中的巷道和受动压影响的巷道,采用柔性或可缩性支护形式,有底鼓的应明确防治办法。
第十八条 按比例绘制巷道支护平面图、断面图。按比例绘制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
第四节 支护工艺
第十九条 各类支护工艺及要求。
(一) 锚杆及联合支护。
1. 锚杆(锚网、锚索)的材质、规格、间排距、安装(包括药卷的种类、数量及使用要求)、锚固力等要求;
2. 锚杆的孔位、孔深和孔径应于锚杆类型、长度、直径相匹配等要求;
3. 锚网的铺设与锚杆或其他锚固装置连接牢固等要求;
4. 软岩使用锚杆或支护时,必须全长锚固等要求;
5. 喷射材料(水泥标号,速凝剂型号,砂子、石子的颗粒等),根据混凝土强度要求,计算出配比,混合料的搅拌、速凝剂用量、喷射工艺等;
6. 喷射混凝土的风压、水压、温度等;
7. 对粉尘浓度及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规定等;
8. 巷道涌水的处理方式;
9. 备用材料、数量、规格及存放地点;
10. 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
(二) 支架支护。
1. 钢混支架:钢件和钢筋混凝土加工件的品种、制作形状、规格尺寸、强度、配件、背板、充填材料的规格、质量等要求;
2. 金属支架:支架必须构件齐全,撑(拉)杆、垫板、背板的规格,支架的顶部、两帮背紧、背牢、充满填实,安设方式等要分别要求,可缩性支架可缩量应与围岩的变形量相适应;
3. 备用支架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
4. 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
(三) 砌碹支护。
1. 预制混凝土块、料石等规格,砌体厚度、基础槽深度、砂浆配比、强度设计、砌体壁后充填质量、砌体灰缝质量等;
2. 碹胎的架设应与巷道中心线垂直,结构尺寸、碹胎的间距、倾斜巷道迎山角度、支设方法、固定方式、脚手架设置等;
3. 砌筑碹体操作工艺、砌体顺序、一次砌体长度、砌体壁后充填材料选择、高冒区的处理方式等;
4. 备用砌拱材料的品种、数量、规格、存放地点;
5. 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