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陈薇教授辟谣(30年前的清华校花)

陈薇教授辟谣(30年前的清华校花)由于陈薇的形象出众、多才多艺且成绩优异,除了受众多男神青睐,更受优秀企业欢迎,甚至有企业主亲自守在宿舍门口逮人。然而青春的陈薇美而不自知,她可忙了,忙学业、忙文学、忙舞蹈、忙着做咖啡厅的服务员。她说:穿上军装,这都是我该做的。清华不仅出才女,还出美女,60年代出生的陈薇就是妥妥的女神,不,女战神。陈薇是典型的江南美女,肤白貌美,长发飘飘,是清华校园内众多学子的追逐对象。当年奶茶妹妹凭着一杯奶茶红遍网络,陈薇缺的只是一根网线而已。

陈薇教授辟谣(30年前的清华校花)(1)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武汉发生,继而席卷全国。

在人心惶惶之时,3月16日,武汉抗疫前线传来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重组新冠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消息传来的同时,陈薇这个名字,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从2003年阻击SARS到前往西非抗击埃博拉,再到2020年第一时间奔赴武汉,这位曾经的清华校花,换上军装,30多年来坚持挺身而出,以舍身拼命的献身精神,给危难中的人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希望的曙光。

她说:穿上军装,这都是我该做的。

陈薇教授辟谣(30年前的清华校花)(2)

陈薇教授辟谣(30年前的清华校花)(3)

拒绝百万年薪,研究病毒武器的清华校花

清华不仅出才女,还出美女,60年代出生的陈薇就是妥妥的女神,不,女战神。

陈薇是典型的江南美女,肤白貌美,长发飘飘,是清华校园内众多学子的追逐对象。当年奶茶妹妹凭着一杯奶茶红遍网络,陈薇缺的只是一根网线而已。

陈薇教授辟谣(30年前的清华校花)(4)

然而青春的陈薇美而不自知,她可忙了,忙学业、忙文学、忙舞蹈、忙着做咖啡厅的服务员。

由于陈薇的形象出众、多才多艺且成绩优异,除了受众多男神青睐,更受优秀企业欢迎,甚至有企业主亲自守在宿舍门口逮人。

年轻时的陈薇,不想要钱不想要利,而是心中的梦想“报效祖国”。

于是,在众多就业选择中,她选择了一家深圳著名的生物科技公司,期待着这家科技公司能让自己实现梦想。

陈薇教授辟谣(30年前的清华校花)(5)

1991年12月,陈薇刚签约不久,导师请她帮忙去军事医学科学院取一份实验抗体。

当她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大门时,她突然感觉到热血沸腾。

回校后,她从里到外地了解这家单位,知道了这家机构是周总理在1951年,为了研究朝鲜战场上的细菌武器亲自签署建立的。

这里有全中国最先进的国防研究防御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科技。

陈薇的使命感开始猛烈敲击她的心房,她激动得跳了起来,“这不就是自己一直想要寻找到的地方吗?”

她迫不及待地对父母和同学说:“我终于找到了我想去的地方。”

但父母和朋友都不同意她的决定,纷纷劝她:女孩子从事那么危险和枯燥的工作,哪受得了?你已经签了那么好的单位,去军事医学院必须入伍,你何必去部队吃苦?

陈薇想法坚定,她婉拒了众人的好意,在导师的斡旋下,于1991年年底应招入伍。

陈薇教授辟谣(30年前的清华校花)(6)

那时候她还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将给中国带来多大的希望。

陈薇教授辟谣(30年前的清华校花)(7)

穿着尿不湿工作的女军人

入伍后,陈薇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鼠疫、炭疽、埃博拉等病毒的阻断方式。

在部队十年,那些远离家人、枯燥无聊的研究生活,让陈薇在工作中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

2003年初,广东出现了全球首例“非典”病例,紧接着,“非典”疫情迅速扩散,短短时间内感染者多达300多人,以医护人员为主。危重及死亡病例越来越多,一时间人心惶惶。

到了3月,不仅仅是广东、厦门、香港等南方地区,在北京、河南等北方地区也大面积出现疫情报道,全国上下开始封锁隔离,人民陷入恐慌。

传言有预防作用的白醋、板蓝根等被众人哄抢,白醋卖到300元,板蓝根更是卖到天价。

病毒这个东西,从来都是无形地攻击着人心。

作为生化专家的陈薇,她第一个站出来说:“我可以阻挡SARS!”

因为,她在SARS病毒猖獗之初就开始了行动。

期间,陈薇一直在研究一种棕干扰素,它是“非典”病毒的提取物,这种棕干扰素,或许能抑制住“非典”病毒。

为了尽快证实自己的想法,陈薇带领团队人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了负压实验室。

陈薇教授辟谣(30年前的清华校花)(8)

因为害怕室内的有害气体串到室外造成气体污染,负压实验室被设计为完全密闭的空间,这种环境下工作时间越长,对心肺功能的破坏就越强。

陈薇团队为了与扩散的病毒抢时间,常常把在负压实验室的工作时间延长到八、九个小时,这简直就是不要命的做法。

为了避免反复穿脱防护服,每次进入实验室之前,陈薇都会补充足够的能量,穿好成人纸尿裤,一直熬到身体极限才稍作休息。

家人们都劝陈薇,不要那么拼,自己的身体也很重要,但陈薇却说:“我们必须要和死神赛跑,病毒的扩散是不会等待的。”

拼命女神及团队,仅用了50天,就成功研发出抗病毒药物“重组人ω干扰素”。

陈薇教授辟谣(30年前的清华校花)(9)

经历了多轮临床试验,1.4万名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使用了这个药物,之后再没有发生医护人员感染事例。

但是,因为此前每天都与高浓度病毒直接接触,陈薇和团队成员被单独隔离起来。

直到“非典”疫情渐渐得到控制,已经高强度工作100多天的陈薇才得到休息。当陈薇现身在电视节目上时,许久没有见到妈妈的4岁男孩,扑到电视前,深深地亲吻着妈妈。

陈薇教授辟谣(30年前的清华校花)(10)

陈薇回家后,看到丈夫拍的这张照片时,眼泪不由得流下来,一边是家庭一边是工作,为了人民,她只能选择愧对家庭。

在面对新一轮“病毒战争”时,她依然选择主动出征。

陈薇教授辟谣(30年前的清华校花)(11)

与死神夺命的女战神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来势汹汹,犹如“屠城之疫”,病死率高达51%,这是比非典恐怖百倍的病毒。

埃博拉的恐怖不仅仅是传染快、死亡率高,更恐怖的是它导致的死亡惨状。

其中的扎伊尔型埃博拉更是如同丧尸,它会让患者在短时间里体内出血,冲破内脏,从身体各个缺口喷涌而出,最终人还没死,血液就流光而亡。

西非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意识非常差,连洗手等基本防范内容都需要现教,病毒爆发以来,大量医务人员被传染,且过半数已经死亡,这给医疗系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各国的医学专家与驻外大使纷纷撤离,陈薇及其团队又一次逆行。

到达西非后,他们每日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没有空调的高温下完成所有工作。热和瘙痒令人窒息,恨不得扒掉身上的所有衣服,可这是保命的装备,没人敢轻易那样做。

陈薇教授辟谣(30年前的清华校花)(12)

又因为埃博拉病毒属于生物危害最高等级的病原,只能在专门的P4实验室内完成,否则风险非常大。

西非不具备这样的研究条件,为了开展临床实验,陈薇只好领着团队,在中国和西非之间来回跑。

专注的辛劳终有回报,2014年年底,陈薇团队研发出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成为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的疫苗。

西非人民因为陈薇的到来,对中国也充满感激,他们说:“因为埃博拉,很多人走了;因为埃博拉,中国来了。”

陈薇教授辟谣(30年前的清华校花)(13)

2015年12月,世卫组织宣告埃博拉疫情结束,陈薇成为“埃博拉的终结者”。

然而抗疫之战并未停止。2020年的春节,新冠来了。

陈薇教授辟谣(30年前的清华校花)(14)

被新冠肆虐中的武汉,女神来了

新冠到来时,最开始只有几个人发烧、咳嗽,到后来,武汉似乎每一刻都有某个角落在发生死亡事件。

医院的病床从走廊一路延伸,直到火神山医院的建立。每天都有无数人被感染甚至死亡,很多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也未能幸免。

陈薇说,那段时间是她人生中最煎熬的日子。

抵达武汉后,陈薇先是带领团队,在24小时内紧急搭建了一座帐篷式移动实验室,争分夺秒地投入到没有硝烟的战场。

陈薇教授辟谣(30年前的清华校花)(15)

实验室里,每天都有大量样本被送进来进行检测,初期检测速度慢,耽误了很多时间。

于是,陈薇连续工作48小时,累了就在实验室稍作休息,终于建起了“全自动核酸提取平台”,保证一天内能完成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

54岁的陈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下来,原本的一头青丝,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就白了大半。

终于,2020年3月 16日,陈薇团队率先研制出新冠疫苗,令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为之振奋。

陈薇说过:“为人民构建起安全防护栏,是我作为军人的职责所在。”

因此,对于新冠疫苗的使用,她非常慎重。

在陈薇团队研究新冠疫苗的同时,全球有超过27家医学机构在进行研究,美国甚至放话会在12周内研制出疫苗。

3月16日,美国宣告他们的疫苗进入临床,同一天的晚上八点,我国疫苗也进入临床试验。

不同的是,美国的疫苗越过了动物实验,只找来一名志愿者试打。

我国的疫苗,先是给动物试打证明安全后,陈薇挺身而出,率先打了全国第一针。紧接着,108名志愿者接种了新冠疫苗,一个月后,第二批508名志愿者也进行了接种。

陈薇教授辟谣(30年前的清华校花)(16)

经过多轮临床试验成功之后,2020年8月11日,陈薇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正式进入临床使用。

被问到为什么要进行这么多次临床试验时,陈薇说:“我们必须保证疫苗适合大多数人接种,安全是第一位的,我国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国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吊打美国疫苗。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陈薇获得“人民英雄”荣誉称号。

面对这项至高无上的荣誉,陈薇哽咽落泪了:这个荣誉应该是团队的,我只是做了一个军人、一个研究者该做的事情而已。

陈薇教授辟谣(30年前的清华校花)(17)

面对无数的鲜花和掌声时,陈薇和平日里没什么不同,她依旧早出晚归地待在实验室。

她说:“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不敢有一丝松懈,作为病毒研究学者,必须具有忧患意识,容不得一丝沾沾自喜。”

陈薇教授辟谣(30年前的清华校花)(18)

结束语

是的,疫情还没有结束,陈薇及其他科学家们联手,又研制出适用于3岁以上18岁以下,以及70岁以上的人群,都可以注射的疫苗。

没有硝烟的战斗仍在继续,我们容不得一丝松懈,但我们应该有信心,因为英雄们依旧在前方,为我们保驾护航。

《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陈薇也说过:“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个人价值才能被高倍放大。”

脱下军装,陈薇也是个普通的女子,她喜欢旗袍,她被儿子想念、被丈夫爱护、也被父母挂念。她和世上千千万万的女人一样,有着多重的女性身份。

但是陈薇首选了责任,那身军装让她的梦想生根发芽,从此可以心无旁骛地铸造生物盾牌,成为世人最想追的那颗星。

.END.

作者:柚白

编辑:壹壹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