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西门庆性格特点及事迹(近现代文学作品里为何再没出现过西门庆这一人物形象)

西门庆性格特点及事迹(近现代文学作品里为何再没出现过西门庆这一人物形象)这样,从西门庆整个社会地位看,就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状况看,也就算个“县域级的知名企业家”了。当时,徽宗大观四年(1110)有二千零八十八万余户,四千六百七十三万余口 。平均下来一个县大约也就四万户,十万人左右。在这么个地界能黑白红数道通吃也不算个容易事。所以说,西门庆也算是符合当时时代成功人士的设定。众所周知,《金瓶梅》是把水浒这段故事演化铺排而成的。那就先说说水浒里的西门庆。西门庆在阳谷县主业是开生药铺。在医学条件不是很好的小小宋代县城,能开生药铺算很不错的行业了。这比王婆的茶摊和姚二郎的银匠铺子要体面的多。开生药铺,首先是有一定的渠道管理能力,能够在合适的季节和淡旺季收到好的原材料。另外还要有一定的上游采购方的郎中资源。另外开生药铺还需有一定的文化含金量,掌柜的起码能识别什么是好的草药,什么是拿胡萝卜当人参来蒙事的。当然还要具备一定的中医药知识,也就是说必须得看得懂方子,得识字。从这一


西门庆性格特点及事迹(近现代文学作品里为何再没出现过西门庆这一人物形象)(1)

同人文这种形式,其实在古典文学作品里是很常见,比如《封神演义》与《西游记》的某些人物和桥段就有重合。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关联作品当属《水浒传》与《金瓶梅》,金瓶梅里的西门庆的故事直接就是从《水浒传》里发展出来的。除此以外还有写梁山后人的《水浒后传》和反水浒的《荡寇志》等。近代已降,关于《水浒传》的同人文更多了。比如,施蛰存当年写过《李师师》和《石秀》,沙陆墟写过《水浒二妇人》以及许啸天的《潘金莲爱的反动》等等 。但在所有同人文里最有名也最难跨越的人物形象,非西门庆莫属。下面就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分析一下西门庆如何没有出现在近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原因。

在《水浒传》里西门庆是“阳谷县的一个破落财主,后来开了一家生药铺。他为人奸诈,贪淫好色,使得些好枪棒。”在《金瓶梅》里他是“中国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一个新兴商人的典型。他是一个地痞、恶霸、官僚、淫棍,同时又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的商业行为对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建设依然有着正面和反面的启示。”

西门庆性格特点及事迹(近现代文学作品里为何再没出现过西门庆这一人物形象)(2)


众所周知,《金瓶梅》是把水浒这段故事演化铺排而成的。那就先说说水浒里的西门庆。西门庆在阳谷县主业是开生药铺。在医学条件不是很好的小小宋代县城,能开生药铺算很不错的行业了。这比王婆的茶摊和姚二郎的银匠铺子要体面的多。开生药铺,首先是有一定的渠道管理能力,能够在合适的季节和淡旺季收到好的原材料。另外还要有一定的上游采购方的郎中资源。另外开生药铺还需有一定的文化含金量,掌柜的起码能识别什么是好的草药,什么是拿胡萝卜当人参来蒙事的。当然还要具备一定的中医药知识,也就是说必须得看得懂方子,得识字。从这一点上看,西门庆在阳谷县也算个文化人了。施耐庵说西门庆是开生药铺的的确高明。因为生药铺不同于制作膏丸散丹的成药店。这为后来从店里取砒霜留下了伏笔。

除了主业外,施耐庵笔下的西门庆“从小也是一个奸诈的人,使得些好拳棒;近来暴发迹,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放刁把滥,说事过钱,排陷官吏”。

“使得好拳棒”并不犯法,“近来暴发迹”施耐庵没具体说,尽管《金瓶梅》的研究者认为西门庆是靠了类似《红与黑》娶寡妇捞嫁妆的手段,但在水浒里并没出现这样的说法。至于“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放刁把滥,说事过钱,排陷官吏”顶多也就是个权利寻租的中介。从阳谷县县官后来对武松告状的态度看,那些“官吏”也不是什么好鸟。

西门庆性格特点及事迹(近现代文学作品里为何再没出现过西门庆这一人物形象)(3)


这样,从西门庆整个社会地位看,就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状况看,也就算个“县域级的知名企业家”了。当时,徽宗大观四年(1110)有二千零八十八万余户,四千六百七十三万余口 。平均下来一个县大约也就四万户,十万人左右。在这么个地界能黑白红数道通吃也不算个容易事。所以说,西门庆也算是符合当时时代成功人士的设定。

如果说西门庆和潘金莲的这段故事是施耐庵有意给武松上梁山留下必要条件的话,那么西门庆的被杀的确过于悲催了些。

从情节桥段上看,西门-潘算情投意合,在王婆的撮合下,潘自愿和西门“偷汉子”,西门一没强奸她,二没一上来就杀武大。顶多是在“潘驴邓小闲”的资源配置下的和奸。西门庆一开始听到武大在郓哥的协助下来捉奸,本能反应是要逃。潘一句点醒,才激他踢伤武大。尽管他提供了砒霜,但主谋是王婆,具体实施者是潘。西门庆顶多算从犯。


但西门庆倒霉就倒霉在武大还有个神级弟弟武松身上,才在狮子楼被干掉了。要不也就是个包二奶未遂,打伤二奶亲夫的罪名。西门庆又不是官员,作为一个当地中药行业知名企业家,这点事花点钱也就过去了。但西门这厮家大业大,又跟美女有私,还如此欺负屌丝武大,当然激起民愤。所以,社会舆论自然站在了武松这一边。西门庆提供砒霜固然不对,但武二郎主动行凶,当街杀人也说不过去。读者当然会提出当时社会黑暗,法制不完善等等理由,武松去衙门告了半天也没用,没办法只有把自己定义为执法者了。这个预设前提,在今天看来好像更不符合法治思想。

先有事实,才有解释,还是解释本身也影响了事实,抑或解释也是事实的一种?这是个问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西门庆惨烈的死去后,在金瓶梅里继续发酵,越来越不堪入目,直到后来,并沉入现实生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