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有什么区别(科举中的院试乡试)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有什么区别(科举中的院试乡试)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古代读书人都梦想着通过科举鱼跃龙门施展人生抱负,但是要想在天下学子中脱颖而出,必须经过层层选拔。明清时期一般要经过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几个程序。
院试一般在各县或府里举行,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这是为了获得参加正式科举资格先参加的一种考试。考取者称为生员即成为国家的学生了,俗称秀才或相公,第一名为案首。成为秀才就代表有了功名,可以免除差徭、见县官免跪等。乡试在各省举行,由朝廷选派的翰林、内阁学士担任主副考官,参加者为本省的生员、贡生、监生。乡试考中者称举人(老爷),第一名为解元,成为举人就获得了选官的资格,但是不一定能做官。乡试一般在八月份举行,因此也称为秋闱。
会试是由礼部举行的中央考试,由皇帝钦命正副总裁主持,各省举人、国子监监生均可参加。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会试一般在二三月份举行,因此也称为春闱。
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监考,会试得中者参加,考试内容只有一道题目“对策”,时间一天,殿试后会分出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成为进士后国家会统一派官,进士是科举的终点,也是仕途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