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作文(这首经典之作的诞生)
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作文(这首经典之作的诞生)印青回忆,一开始他们完全找不到方向,思绪天马行空却又无从下手。直到一天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篇讲述青藏铁路建设的文章《青藏铁路揭秘》,两人顿生灵感。那一刻,印青看见屈塬两眼放光,自己也怦然心动,心想“这下可能有戏了!”青藏高原的素材浩瀚如烟,究竟写什么呢?“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巍巍群峰,茫茫雪域,伴随着飞速奔驰的火车,一曲《天路》从天际穿越海拔数千米的世界屋脊,唱出了十万筑路大军将“高原冻土变成建设热土”的豪情壮志,记录下了青藏铁路带来的发展巨变,20年来仍激荡人心。尽管过去20年了,但《天路》的创作过程仍然深深印在著名作曲家、原总政歌舞团团长印青脑海中。令人意外的是,这首经典之作的诞生竟源自一次命题作文式的任务。“给巴桑写首歌吧。”2001年初夏,距当年总政“八一”晚会演出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当时的总政领导找到印青和词作者屈塬
“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
“2006年7月1日,格尔木—拉萨”——中国铁道博物馆,一张红色的火车票静静地躺在展柜里,上面印着的“青1次”“首发列车”等字眼格外醒目,显示着这张火车票的特殊。
一张小小的火车票,记录下永恒的历史时刻。
2006年7月1日,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横亘在世界屋脊上的青藏铁路打破了“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的断言,成为世界现代筑路史上的奇迹。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巍巍群峰,茫茫雪域,伴随着飞速奔驰的火车,一曲《天路》从天际穿越海拔数千米的世界屋脊,唱出了十万筑路大军将“高原冻土变成建设热土”的豪情壮志,记录下了青藏铁路带来的发展巨变,20年来仍激荡人心。
尽管过去20年了,但《天路》的创作过程仍然深深印在著名作曲家、原总政歌舞团团长印青脑海中。令人意外的是,这首经典之作的诞生竟源自一次命题作文式的任务。
“给巴桑写首歌吧。”2001年初夏,距当年总政“八一”晚会演出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当时的总政领导找到印青和词作者屈塬,要这对黄金搭档为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藏族歌手巴桑写首新歌。那时,这位来自世界屋脊、拥有天籁之音的歌手刚刚在全军汇演中拿过金奖,深受全军上下喜爱,就缺少一首代表作。
青藏高原的素材浩瀚如烟,究竟写什么呢?
印青回忆,一开始他们完全找不到方向,思绪天马行空却又无从下手。直到一天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篇讲述青藏铁路建设的文章《青藏铁路揭秘》,两人顿生灵感。那一刻,印青看见屈塬两眼放光,自己也怦然心动,心想“这下可能有戏了!”
青藏铁路是新世纪党中央号召开发大西部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举世瞩目。“这个主题有很多种写法,可以写修青藏铁路怎么好、铁路工人干劲怎么大,但无论如何都不能仅仅为了简单完成任务。”作为军旅艺术家,两位创作者掂出了肩头应担负的强烈责任,最后决定从一个西藏女孩的视角——“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作为切入口。
“给我几天时间,谁也别打搅我!”老搭档屈塬留下这句话后把自己锁进招待所的房间,几天后“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这样的诗句便呈现在印青眼前,人物、景色、深情在娓娓道来中沁入人心,让人眼前一亮。几乎就在同时,2001年6月29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开工建设。
屈塬与印青的相识于20世纪90年代初,一同参加过全军几乎所有的重大文艺创作和演出,合作的作品有几十首之多,在歌曲创作上感应默契。屈塬的歌词引发了印青的乐思,旋律如泉奔涌顺势而发,“几乎没有遭遇任何阻碍,写得特别顺畅。”印青说,这首歌第一稿曾定名为《高原幸福路》,在修改过程中,灵感不断迸发的两人最终碰撞出《天路》这个歌名。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祖国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一个多月后,在2001年主题为《边关颂》的“八一”文艺晚会上,巴桑首唱《天路》,并很快在青藏铁路建设工地和藏族聚居区百姓当中流传起来。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因为时间紧迫,《天路》的创作连采风的过程都没有。但印青和屈塬之前已经多次上过青藏高原,他们对西藏风土人情的热爱一直烙在心底,“那是一种说不出的感召力”。印青说,先辈们用热血铸就这段雪域天路的历程,他们并不陌生,时常感佩于心。而为真正的时代英雄书写赞歌,本身就是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所在。
印青很早就知道,把铁路修进西藏,是新中国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夙愿,也是西藏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1956年,党中央作出决策,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青藏铁路建设初期,数万铁道兵用白糖抵挡高原反应,靠黄豆和干菜来补充营养,但高原环境的艰苦恶劣没有让建设者们屈服,他们心里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定要将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
当年在铁道兵的队伍里,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天上没有鸟,地上没有草,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行走相当于在平原负重一个25公斤的面袋,施工作业的难度可想而知。英雄的建设者们近乎用生命的代价一点一点将路向西藏延伸。但限于国家当时的财力和技术水平,青藏铁路历经“两上两下”,只建成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于1984年投入运营。
进入新世纪,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高原人民期盼已久的青藏铁路终于迎来历史性的机遇。在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建设中,14万筑路大军挑战生命极限,依靠智慧与勇气,克服了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等一个又一个高原铁路建设的世界级难题,最终建成了穿越世界屋脊的“天路”。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天路》没有华丽的辞藻,随着乐曲流淌而出的是藏族儿女有感而发的心声。“我们常年生活在内地平原的人,仰望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铁道线,那真是一条在天上行走的漫漫长路,从人间通往天堂的一条秘境之路。”印青说。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2005年央视春晚,随着歌手韩红的动情演绎,《天路》一夕间传遍大江南北。十几年来,这首好听好记且风格浓郁、意境辽远的歌,每每响起依旧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并被长久地记忆。
《天路》是一首极富抒情性的歌曲,旋律特征十分鲜明。作者并未照搬套用族民歌旋律,而是将骨干音调的高低长短重新排列组合,听上去新颖别致。
近40年的创作生涯、1700多首作品——佳作不断的印青被称为“旋律大师”,在他看来,好歌曲的关键是作者对作品拿捏把握得准确,找到拨动人们心弦的那个最真诚的音符,“作曲家要用心为社会、为人民写歌,带着使命感去创作是发自内心的真话”。
多年来印青对一篇文章印象深刻,作者是一位青藏铁路沿线的技术员,说在高原上修建铁路艰苦异常,冻土使得挖掘机都挖不动,他们劳动一天疲惫不堪,远远地听到工棚里传出《天路》的歌声,感到浑身又充满了力量。“这首歌成了整个青藏铁路修建大军的精神支柱,‘有美丽可爱的姑娘等着我们把铁路修过去’,就是这样的力量。”
跨过巍巍昆仑、穿过茫茫雪原,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直达西藏腹地。为了使雪域高原和祖国内地紧紧连在一起,几代铁路人历时半个世纪,克服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筑起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丰碑。
一条青藏线,穿越历史和未来;一条通天路,寄托梦想与期待。截至2021年6月底,青藏铁路累计运送进出藏旅客2900余万人、进出藏货物6800余万吨。“现代交通网”在雪域高原徐徐铺展,载着雪域儿女驶向幸福梦想的彼岸。
20年后,再哼唱起《天路》,印青有着更深的感触,这条献给雪域高原的“哈达”拉近了青藏高原与祖国乃至世界的距离,也改变了沿线百姓的生活,“真正成了一条推动西藏各族人民奔小康的‘幸福线’”。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雪域高原因“天路”而生,如今又因“天路”而兴。
记者:王慧峰
编辑: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