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因小失大的故事(幼年被册立为太子)
历史上因小失大的故事(幼年被册立为太子)李承乾为什么会变得声色犬马,变得如此荒诞。李承乾喜欢上一个“美姿容,善歌舞”的乐工,并把他叫做“称心”。李世民听闻后,龙颜大怒,把这男宠杀掉。李承乾伤心欲绝,悄悄给他修墓,数次凭吊流泪。李承乾幼时体弱多病,唐太宗也体谅他,准许他不用多读书,不过李承乾并没有借机放纵自己,反而更加展示出了经国安邦的卓越才能。李承乾14岁的时候,李世民让他写一篇治国的方略。他洋洋洒洒写了三页纸,李世民认为很有价值,还得意地对大臣们炫耀。李承乾16岁的时候,李世民就让他辅助处理朝政,共同研究军国大事,并且得到李世民的常识,评价他“颇识大体”“颇能听断”。当李世民出去巡游的时候,都是让李承乾监国。不过,随着李承乾的母亲长孙皇后去世,慢慢地,一切都变了。
【导读】很多人都可能会有疑惑,唐太宗儿子众多,为什么偏偏选了能力平平的李治继位,导致武周出现。原来嫡长子李承乾作为太子,按理说皇位迟说是他的,为何他会谋反呢?
自小受宠,表现优异李承乾,生母长孙皇后,自被册立为太子起,李世民就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一心把他当作接班人来培养。他的老师团队既包括陆德明、孔颖达这样的儒学大师,还有房玄龄、魏征这样的朝中重臣。
况且,李承乾生长在一个优秀的家庭,父亲李世民,雄才大略,千古一帝。母亲长孙皇后,史上有名的贤后,不仅把皇宫安排的妥当和谐,也是李世民的贤内助,总能在李世民懈怠的时候劝勉他。可以说,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是相敬如宾的。李承乾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小的时候也是比较优秀的。
李承乾幼时体弱多病,唐太宗也体谅他,准许他不用多读书,不过李承乾并没有借机放纵自己,反而更加展示出了经国安邦的卓越才能。李承乾14岁的时候,李世民让他写一篇治国的方略。他洋洋洒洒写了三页纸,李世民认为很有价值,还得意地对大臣们炫耀。李承乾16岁的时候,李世民就让他辅助处理朝政,共同研究军国大事,并且得到李世民的常识,评价他“颇识大体”“颇能听断”。当李世民出去巡游的时候,都是让李承乾监国。
不过,随着李承乾的母亲长孙皇后去世,慢慢地,一切都变了。
长大变得荒诞不经李承乾为什么会变得声色犬马,变得如此荒诞。李承乾喜欢上一个“美姿容,善歌舞”的乐工,并把他叫做“称心”。李世民听闻后,龙颜大怒,把这男宠杀掉。李承乾伤心欲绝,悄悄给他修墓,数次凭吊流泪。
根据史料载,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 一是老师对李承乾严苛。比如他想盖一个房子,他的老师宰相于志宁就批评他,拿他和秦二世做比较。孔颖达老师言辞更激烈,导致李承乾的乳母都看不下去了,就算是普通成年人也没必要如此严厉批评,何况是太子,孔颖达却理直所壮的力争。其实就算在稍微富裕些的普通家庭,孩子长大后,想修房子也是人之常情,只要不是太过奢华,不要太耗费民力就行。老师们敢如此做,和李世民是明君,而且古代老师的地位本身就高有很大关系。
- 二是其亲弟弟李泰争宠。这是造成李承乾变化的重要原因。李泰生母同为长孙皇后,血统纯正,有才华,仪表堂堂,深得父亲的心思,因此也深受李世民的宠爱。当父亲的,同时喜欢自己的几个孩子,本是正常。但在李承乾看来,情况并非如此,他把李世民对他的严厉,对李泰的嘉奖,看成是对自己太子之位的巨大威胁,以为是父亲要传位给李泰的表现。
- 处于青春期的他正处于叛逆期,母亲去世后,受到打击太大,没有及时得到来自父亲的关爱。
然而就算是李承乾如此荒诞,唐太宗也不曾动过废太子的念头,甚至煞费苦心地将魏征任命为他的老师,想将他悬崖勒马。然而李承乾却在试图暗杀李泰失败后,就勾结汉王李元昌、大将侯君集等人,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结果大败。
为什么李承乾会在太子之位受到威胁的时候,会铤而走险谋反呢?或许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给了他一个参照。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 不在受宠。李承乾作为合法太子之位在小时候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大家也都觉得这个孩子挺好的。但是随着李承乾慢慢的长大就开始不安稳了。李承乾的品行越来越差,日常表现都相当的过分,于是李世民越来越不喜欢这个长子了,虽然任命魏征作为他的老师,但也开始宠爱另一个皇子李泰。宠爱到的程度就跟太子的待遇是一样的,花钱什么的都毫不在乎,甚至到了让他参与国家政事的地步。这样李承乾就没有了安全感,太子之位随时都有可能丢失,时间越长他就越担忧。
- 李泰太过聪明。李泰相比较李承乾来说心机要多得很,他受宠之后建立自己的文学馆,招收天下的能人志士成为自己的座上宾,那些人可以为他以后出谋划策,此事得到李世民的赞赏,无疑给了李泰一种更好的幻想,他开始慢慢的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基础了。李泰平时博览群书,显得自己博学多识,李世民每次看到他都会很欣慰,觉得这个儿子更加的有才。李承乾心中的不安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 李佑叛变,承乾心腹被抓。李佑起兵,纥干承基,此人正是李承乾的心腹,这个人骨子软,没几下就将太子想要造反的事情给供了出来。李承乾眼看着皇帝不在宠爱自己,太子的位置已经成了一个空名头,这让谁能不着急。李承乾的亲信就劝说他不行就造反了还有一点成功的机会不然就只能慢慢的被吞并。李承乾到这地步,只能铤而走险,搏一搏。
总结: 就这样太子李承乾走上了谋反的道路,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自己不上进,做的事情不招人喜欢。还心生歹念,把责任推给别人,怨恨别人,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自己走向了灭亡之路。只是他把政变想的太简单了,他老子李世民可不是三岁小孩,能文能武,乱世走出来的。相比较李世民来说那李承乾和李佑就显得有点太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