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役德国的巡洋舰(威斯巴登级轻巡洋舰)
现役德国的巡洋舰(威斯巴登级轻巡洋舰)一战前夕设计建造的威斯巴登级,是德国海军为了参与列强争霸,舰体、动力采用新技术,增强舰炮火力而建造的一级轻型巡洋舰,但是该级舰与其他列强同类型战舰相比和实战表现来看,其各方面表现并不出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列强之间争霸引起的,而作为欧洲两强的英德军备竞赛尤其激烈。本来德国轻巡洋舰普遍装备的105毫米速射主炮无论射速、精度、破坏力等性能都比较优异,对付2、3千吨的驱逐舰十分有效,但是与同类型军舰时,就显得毁伤力不足。然而1911年至1913年,英国建造的布里斯托尔级轻巡洋舰,在舰身中轴线上装备152毫米主炮,侧舷装备102毫米副炮。虽然152毫米主炮射速低一些,但是对付巡洋舰级的目标时杀伤力是德式105毫米主炮不能比的,这也促使德国海军决心加强轻巡洋舰的火力。威斯巴登级装备了8门150毫米主炮,与斯特拉尔松德级布置方式不同,前甲板因为前后距离短,还是采用2门炮横列的方式,后甲板的2门主炮
十九世纪中叶,蒸汽动力战舰开始建造,受那个时候技术限制,3、4千吨的战舰就不小了,被称呼为巡洋舰。到十九世纪末叶,随着技术的进步,8、9千乃至上万吨的巡洋舰大量建造,5、6千吨的各国称为轻型巡洋舰,一战前德国建造的威斯巴登级,就是此类战舰。
二十世纪初期,德国工业不仅发展迅速,而且技术先进,特别是军工业,生产了各种性能优良的武器,在军舰制造方面,也是走在了世界前列。虽然德国是一个传统的陆上强国,却建造了大批各型战舰,以攫取更多的海外利益。1910年,德国海军轻型巡洋舰建造技术有了新发展,一是动力方面采用蒸汽轮机,二是装甲防护由穹甲防护向水线装甲带转变。威斯巴登级轻巡洋舰这些新技术都充分地应用,以验证可靠性,为以后建造更新型的战舰提供经验。
此前建造的轻巡洋舰,推进动力是蒸汽机,航行前要装载大量的煤炭做燃料,而蒸汽轮机因为与蒸汽机结构不同,采用重油做燃料,热效率大幅增加,燃料携带量却大为减少。威斯巴登级装2台双轴推进的蒸汽轮机,该舰标准排水量5200吨,满载6600吨,比前一级斯特拉尔松德级轻巡洋舰虽然增重600吨,但是航速却比前者的27.5节高,能超过28节。1913年,德国海军在斯特拉尔松德号轻巡洋舰开始试验水线敷设装甲带,建造威斯巴登级时正式应用此技术。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发展的穹甲技术,目的是为了军舰有防护力还要减重,能有效防护弹片和冲击波。但是随着速射炮的发展,穹甲防护能力明显不足,而威斯巴登级的建造,是验证水线装甲带防护的防御能力,该级舰水线装甲最厚处60毫米,艏艉逐步减少到25毫米,司令塔装甲厚100毫米,主炮塔面板装甲50毫米,这个装甲防护水平整体不算太突出,但是能造成军舰沉没的水线带附近还是有一定的防护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列强之间争霸引起的,而作为欧洲两强的英德军备竞赛尤其激烈。本来德国轻巡洋舰普遍装备的105毫米速射主炮无论射速、精度、破坏力等性能都比较优异,对付2、3千吨的驱逐舰十分有效,但是与同类型军舰时,就显得毁伤力不足。然而1911年至1913年,英国建造的布里斯托尔级轻巡洋舰,在舰身中轴线上装备152毫米主炮,侧舷装备102毫米副炮。虽然152毫米主炮射速低一些,但是对付巡洋舰级的目标时杀伤力是德式105毫米主炮不能比的,这也促使德国海军决心加强轻巡洋舰的火力。
威斯巴登级装备了8门150毫米主炮,与斯特拉尔松德级布置方式不同,前甲板因为前后距离短,还是采用2门炮横列的方式,后甲板的2门主炮不再横列,改为呈阶梯状纵列在中轴线上,两舷各配置2门,这样作战时,侧面射击就有5门主炮,比斯特拉尔松德级多1门炮,打击能力提高不少。另外该级舰还装备88毫米高炮2门,4具500毫米鱼雷发射管,舰员474名。
火力大为提高的威斯巴登级共有两艘,即威斯巴登号和法兰克福号,同于1913年建造,分别在一战时的1915年6月8月服役,都编入大洋舰队侦查舰队。1916年日德兰海战时,威斯巴登号被英舰重伤,于6月1日沉没。法兰克福号在此战受轻伤,战后根据协议该舰被扣留在斯卡帕弗洛,6月21日自沉。
一战前夕设计建造的威斯巴登级,是德国海军为了参与列强争霸,舰体、动力采用新技术,增强舰炮火力而建造的一级轻型巡洋舰,但是该级舰与其他列强同类型战舰相比和实战表现来看,其各方面表现并不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