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头像 正能量:成年人的痛 从微信头像开始
微信 头像 正能量:成年人的痛 从微信头像开始况且......中年人也未必就有头像自由哈。因此,年轻的朋友们!不要因为失去头像自由而感到难过。被迫换头像,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好。借着选择头像的机会去思考,我所在的环境需要我维持怎样的形象?我有没有被所谓的文化圈子所影响、所强迫?这甚至是一个很好的反思机会。
当现实世界与影像世界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个体的生活就这样被赋予了形状和意义。在自由选择的伪装之下,人们通过引诱和引导而不是通过强制的方式,把这种由传媒构建起来的虚幻的、由幻觉维持的虚假现实带入到日常生活中时,我们的生活就被图像化、象征化了。
这一点既是我们融入社会生活不可避免的手段,又是我们时时刻刻PUA自己的方式。
由此看来,没有谁拥有真正的“头像自由”——我们永远需要维持特定的形象,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影响。
只不过这个边界和平衡在哪里,是需要自己去把握的。
因此,年轻的朋友们!不要因为失去头像自由而感到难过。
被迫换头像,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好。借着选择头像的机会去思考,我所在的环境需要我维持怎样的形象?我有没有被所谓的文化圈子所影响、所强迫?这甚至是一个很好的反思机会。
况且......中年人也未必就有头像自由哈。
图源:微博截图
参考资料
[1]甘莅豪. 图像的谎言:符号交际视阈下的视觉修辞行为[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57(2):15-26. DOI:10.16783/j.cnki.nwnus.2020.02.002.
[2]王长潇 刘瑞一.网络视频分享中的“自我呈现”——基于戈夫曼拟剧理论与行为分析的观察与思考[J].当代传播 2013(03):10-12 16.
[3]董晨宇 丁依然.当戈夫曼遇到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与表演[J].新闻与写作 2018(01):56-62.
[4]张士闪.欧文·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J].民俗研究 2011(02):2.
[5]陈帅 林滨.论消费文化视域下个体身份认同的异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5):76-83.
[6]李宁.非主流网络文艺的审美文化探析——以“喊麦”与“社会摇”为中心的考察[J].艺术评论 2018(08):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