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代比武如何算一招(为什么古人称打败仗叫做)

古代比武如何算一招(为什么古人称打败仗叫做)在战国中期及其之前,但凡是打仗,首先是先约定好一个开阔的地方作为战场,在特定的时间,两军在两边排好队伍,正面相向。​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说:“北,背也,二人向背。”“败北”的“北”,在这里,所要表现的正是“背”这个意思。《过秦论》一文中亦有“追亡逐北”这样的说法,意思是“追杀败逃的敌军”。可见,古代在打仗失败以后,总是习惯称之为“败北”。于是问题就产生了:为什么打败叫做“败北”,而不是“败东”、“败西”,或者“败南”呢?<一>北之意

古代比武如何算一招(为什么古人称打败仗叫做)(1)

“败北”最初仅指军事失败,在后来是被引申为办各种事情的失利。

柳宗元在《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曾写道:“秉翰执简,败北而归,不可以言乎文。”这儿的“败北”就是所在的背景就不是战争,而是科举。在现代汉语中,“败北”还被用来泛指在各种竞争、竞赛中失败。

《史记?项羽本纪》有语:“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败北”即是“打败仗”、“失败”的意思。

《孙子兵法?军事》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佯北勿从。”在这里,“北”即是“败”或“败逃”。

《过秦论》一文中亦有“追亡逐北”这样的说法,意思是“追杀败逃的敌军”。

可见,古代在打仗失败以后,总是习惯称之为“败北”。于是问题就产生了:为什么打败叫做“败北”,而不是“败东”、“败西”,或者“败南”呢?

<一>北之意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说:“北,背也,二人向背。”“败北”的“北”,在这里,所要表现的正是“背”这个意思。

在战国中期及其之前,但凡是打仗,首先是先约定好一个开阔的地方作为战场,在特定的时间,两军在两边排好队伍,正面相向。

接着,两军开始擂鼓,然后车辚辚,马萧萧,士兵弓箭各在腰,军旗猎猎,北风阵阵,两军正面冲杀过来,捉对厮杀。

著名的“曹刿论战”、“城濮之战”就是这种战争模式的典型。

如果某一支军队打败了,这支军队就会丢盔弃甲转身逃跑,而逃跑的时候,自然就会把背部对着打胜的那一方。

当然,一旦某一支军队转身逃跑,把背部对着打胜一方的时候,便意味着这支军队彻底失败投降了。这就像现代打仗的时候,把白旗举起来,表示投降一样。一旦某支军队把背部朝着打胜的军队的时候,打胜的军队就不能继续追击了。

至于为何不能追击?这大概是源于那时候的约定俗成的战争法则。

“兵者,国之大事”,战争这种暴力手段是一个国家或团体维护自己利益的利器,这把利器从来都是需要超大投入的。那么,投降自然是不被允许的。也就是说,你可以打败,但是绝对不能投降。

战场上只能正面对着敌人,绝对不允许背面对着敌人。是以有一些民族在设计铠甲的时候,都是只有身体的正面有铠甲,身体的背面是没有铠甲的,比如蒙古人打仗的时候就是这样。

这既是为了减轻铠甲的重量,同时也为了表明,在任何时候,都不允许背面对着敌人,也就是不允许失败,战士上战场,宁可死,也不准转身逃跑,把背部对着敌人。

正因为在战场上是不允许把背面对着敌人,才会用“败北”这个词表示打了败仗。

<二>北之敌

“北”既然有了“失败”之意,其为何又会成为方位词呢?

古代的字在演变过程中,可不是随心所欲的,必然是表示“失败”这个意思和表示“北方方位”这个意思,两者之间有某种必然的联系。

那么,这两个意思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中国古代的中原民族,所受到的侵略主要来自于北方。至于南方一向是臣服于中原民族的,甚至后来南方融入中原民族之中,只剩下北方和中原民族对抗了。

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战国时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在战国末期,赵国大将李牧曾大败匈奴。

及至秦朝,始皇先令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驱数千里,然后筑下万世基业——万里长城。

至汉初,匈奴又再度兴起,成为我汉家大祸,高祖刘邦陷入白登之围,一朝太后被匈奴单于调戏却只能隐忍,无数汉家公主无奈赴大漠和亲,幸好有英主武帝出世,才结束了这一切。

两汉以后,北方的游牧民族更是不时的就会撞起,如西晋时期的“五胡乱华”、隋唐之际的北方突厥、两宋可谓强敌层出不穷、明朝可是以赫赫武威来践行“天子守国门”、元清两朝更是直接就是少数民族建立的。

不难看出,中原政权在和北方诸夷争雄的过程中,多是互有输赢,甚至于可以说是北方诸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切切实实地压迫着中原政权,甚至一度取而代之。

“败北”即是“败于北”啊,这是无数的耻辱交织出来的两个字,无数有血性的汉家儿郎,都在心心念念着,有朝一日持长戈利剑跨雄俊宝马,出关与北方宿敌一战,重建我汉家尊严。

历来凡是“有为之君”,无不把扫除边患视为一等一的大事,一是为了维护我汉家尊严,二来这也是护国保疆所必须的。

是以,凡是汉家将士,但又出征,可都是想去“胜北”好建功立业,而不是“败北”则尸归大漠。

<三>北之卑

​我们华夏素来都是一个礼仪之邦,作为一个以“礼”著称的文明社会,最重要的就是秩序。而秩序之中,则分尊与卑。哪些人是尊贵的,哪些人是卑贱的,古代有严格的规定。而且要求一旦规定了,就要按照这个规定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包括坐的车,听的音乐等等,没到某一个级别,是绝对不能越格的。

这种尊卑的观念,延伸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甚至连方位也是有尊卑的说法的。

比如“南面”就是一个尊贵的方位,古时多有“南面称尊”之说,而“北面”大概是因为北面生存的那些蛮夷粗鲁无礼,是以中原人往往是看不起他们的,也就自然认为北方是一个低贱的方位。

也因此“失败”这个词,才和“北面”这个词联系在一起。毕竟古代打仗,失败以后,被打败的一方的老百姓,都会被胜利一方抓过来当奴隶,终身被胜利的一方用作奴役。哪怕就是王公贵族,但凡没有价值的,也不能幸免。

——END——

#历史文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