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追寻红色记忆讲述百年伟业(再读放歌集重温火红年代的激情岁月)

追寻红色记忆讲述百年伟业(再读放歌集重温火红年代的激情岁月)《雷锋之歌》《十年颂歌》则是以时代脉搏跳动的诗句。他是阶梯式的笔法有一种大海汹涌彭拜的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在品赏一块刚出炉的糖葫芦,鲜艳光泽,热气腾腾:人啊,应该这样生,应该这样行---多么亲切。多么让人回味,诗歌气势磅礴熔议论与抒情于一炉,诗歌中的爆发力和凝聚力在我读过的文章里是一绝,是时代的凯歌。 最为深刻的是《回延安》读了《回延安》知道了什么是信天游,都起来郎朗上口,品起来如同在细爵刚熬熟的陕北小米粥一样醇香,如同在喝一口西风酒一样醉人心田。就有了一种冲动,读着《回延安》的诗句,拿着笨拙的笔和幼稚的梦幻写起来信天游。没有写几句就感到写不下去了干脆抄,把《回延安》抄了一遍,装在口袋里的笔记本上,没有事做时就把笔记本拿出来找一个清闲的地方,默读两边,读的久了。自然也就背会了一大段,有一种自己动笔要写信天游的感觉,夜深人静时挖空心思地写了一大段,很不成样子,少了什么呢?自然就是那份执

再读《放歌集》重温火红年代的激情岁月

追寻红色记忆讲述百年伟业(再读放歌集重温火红年代的激情岁月)(1)

上中学时,我住在新疆石河子莫索湾五场后改名为农八师149团,属于兵团序列。记得1973年八月的一天,我在上海新华书店给我寄来的书单上看到了贺敬之的《放歌集》,就有一种必读的欲望,因为他是名人,是歌剧《白毛女》的作者,中国新歌剧的创始人之一,又是新中国荣获斯大林奖的第一人,我就邮寄了这本书,不到十天就到手了,

看着浅蓝色的封皮和延安的宝塔,就有一种安奈不住的激动,可以说是一气呵成,读到激动人心的地方潸然泪下,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深深地征服了我的心灵。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我不懂诗但诗人的笔锋把我融进了他的思想里,让我深深不能自拔,那种亲切感似乎身临其境,就是自己的思想升华在迸发,就是滚滚不息的黄河水在心中流畅,那种阶梯式诗行让我第一次感受诗的魅力,热情讴歌我们时代,读者《西去列车的窗口》让我回忆起自己曾经坐着火车来新疆的经历,装在心中的情感被一股火苗轻轻地点燃,西去的路上留下抹不去的痕迹。《雷锋之歌》、《十年颂歌》、《放声歌唱》、《三门峡梳妆台》百读不厌。

追寻红色记忆讲述百年伟业(再读放歌集重温火红年代的激情岁月)(2)

最为深刻的是《回延安》读了《回延安》知道了什么是信天游,都起来郎朗上口,品起来如同在细爵刚熬熟的陕北小米粥一样醇香,如同在喝一口西风酒一样醉人心田。就有了一种冲动,读着《回延安》的诗句,拿着笨拙的笔和幼稚的梦幻写起来信天游。没有写几句就感到写不下去了干脆抄,把《回延安》抄了一遍,装在口袋里的笔记本上,没有事做时就把笔记本拿出来找一个清闲的地方,默读两边,读的久了。自然也就背会了一大段,有一种自己动笔要写信天游的感觉,夜深人静时挖空心思地写了一大段,很不成样子,少了什么呢?自然就是那份执着的感情,那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朴素情感。那份对生活刻骨铭心的体验和厚重的文学功底,用感情渲染传递一种美好的生活,我深深地感受到诗人与众不同的非凡的智慧和高超文字处理技术,是我一辈子受益的精髓。

《雷锋之歌》《十年颂歌》则是以时代脉搏跳动的诗句。他是阶梯式的笔法有一种大海汹涌彭拜的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在品赏一块刚出炉的糖葫芦,鲜艳光泽,热气腾腾:人啊,应该这样生,应该这样行---多么亲切。多么让人回味,诗歌气势磅礴熔议论与抒情于一炉,诗歌中的爆发力和凝聚力在我读过的文章里是一绝,是时代的凯歌。

在《西去列车的窗口》朗读着:呵!我亲爱的老同志!我亲爱的新战友!现在,允许我走上前来吧,再一次、再一次拉紧你们的手!西去列车这几个不能成眠的夜晚呵,我已经听了很久,看了很久,想了很久……我不能、不能抑止我眼中的热泪呵,我怎能、怎能平息我激跳的心头?!

在《三门峡—-梳妆台》上倾听着豪迈的: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

文革期间尽管正常的生活被冲淡了,学校上课也淡漠了,只有忙里偷闲要想看书还是能看到的,尽管书店书少的可怜,但民间藏书不少,只要你有心,零零碎碎还是可以找到的,这个时期我读了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苦斗》《敌后武工队》《难忘的战斗》《海岛女民兵》《上海的早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形形色色的案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吗》等几十部名著,尤其对柳青的《创业史》拜读了三遍,浩然的《喜鹊登枝》到《金光大道》我基本全都读了,那个时候读书只注意故事情节,像读《桥隆飙》和《第二个春天》《樟树湾》《陈玉成》等作品几乎是一气呵成,对一些故事描写缓慢的看的就有点烦躁像《春潮急》。读的最多的就得《放歌集》有一种钟情藏在心里,总是有空拿出来看一眼,百读不厌。

《放歌集》在我身边保存着,也有人想借,开始自己编个瞎话不愿意把自己的心爱之物借给别人,时间久了,别人说我小气,只要借给别人看,这一借就没有再回来。后来,我在图书室看到了这本书,就借了出来,借了就没有还,以搞丢了为由把自己的图书给图书室捐了二十本,就算完事了。后来走上工作岗位,被同宿舍的人拿去看,再也没有回来。

前不久在旧书摊上看到了这本书,以五元价格买了回来。再一次读《放歌集》,当年的情景如同过电影一般历历在目。

一本书的力量只有读进去,与你的情感融化在一起时,才显示出它的巨大魅力。读书使人智慧,读书使人进步,读书使人生活的更加美好轻松。正如高尔基所言:书是人类的朋友。

追寻红色记忆讲述百年伟业(再读放歌集重温火红年代的激情岁月)(3)

追寻红色记忆讲述百年伟业(再读放歌集重温火红年代的激情岁月)(4)

追寻红色记忆讲述百年伟业(再读放歌集重温火红年代的激情岁月)(5)

回延安

【作者】贺敬之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进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浪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956年3月9日, 延安

赏析

诗歌《回延安》,贺敬之作,选自《贺敬之诗选》。1956年发表。抒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时的喜悦之情,赞颂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贡献和建国后的巨大变化。采用陕北信天游形式,语言质朴,感情热烈。

《回延安》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可简称:回延安, 是写回延安的激动喜悦;

第二部分: 忆延安, 回忆当年延安生活;

第三部分: 话延安, 是写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

第四部分: 赞延安 , 是写延安城的新面貌;

第五部分: 展延安, 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和展望未来。

贺敬之,一个深具民族脊梁 精神的大诗人、大剧作家,他的骄人成就,已经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国界,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以其卓越的艺术天才思维,写就了中国第一部革命现实主义大型新歌剧,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戏曲传统,奠定了 中国新歌剧 的发展里程碑,几十年上演不衰,不但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并被译为多种外文,在许多国家上演,在国际上博得了崇高的声誉,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同时,他也以其杰出的诗歌成就,画下了中国诗歌时代的又一个高峰,他的作品一直传诵至今,影响了几代人。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巨大影响,她的平易近人的为人风范,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爱戴,被称之为“时代的歌手、人民的诗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