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部新区2035年(成都主城区没有落寞)
成都东部新区2035年(成都主城区没有落寞)喜欢的朋友请点赞 关注支持,建树杂谈:每日奉上。而南部区域由于过去几年超前发展,现在已经出现了与传统主城区割裂的问题,一昧的搬迁产业、修建新区在如今大背景下已经显得乏力,管理能力、配套建设进度与规划的错位匹配直接导致新区热度过高,而老区缺乏规划,在城建老旧的当下,被迫出现产业转移,自然而然会让整个成都发展顾此失彼。并且,城南也并不会如很多朋友预想的一样凉凉,热度降低并不意味需求降低,南边作为特小专精科创企业的聚集地,区位价值依然显现,只不过会逐渐收敛,回归核心区域罢了。最后,可以预见的是五城区将迎来巨大利好:价值回归是时间最终的结果,中优力度将进一步扩大,这对传统五城区支持者来说无疑是喜讯。
最近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的是成都主城区话题,因为就在近日,成都两会对成都产业结构发展给出大不一样的发展建议,其中两点值得关注:一是产业重回主城区,禁止通过行政命令将中心城区国有化产业简单搬迁到新区,禁止中心城区行政机构搬迁到新区;二是补齐成都工业短板,布局石油石化、氢能源和高端制造业等产业。
回到第一点,产业重回主城区,禁止简单搬迁国有化产业,禁止中心城区行政机构搬迁到新区。这一消息力度很大,直接表明了政策导向,过去盛传的省政府落户兴隆湖的消息看来是不攻自破了,在新区大修特修政府办公机构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主城区与新区的界限将更加明显。
要了解产业是否真的会回归主城区,要先搞清楚主城区的界限。过去一般而言,成都真正的主城区应该定义为“5 2”板块,即传统五城区 高新 天府新区,而根据成都中心城区定义,主城区应该定义为11 2区域,即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新都区、郫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11个行政区和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2个功能区,至于东部新区暂时没有官方文件列为中心城区。“11 2”区域则主要涵盖了成都一二圈层中主要的区县,回归主城区的范畴应该定义在这些区域中。
东部片区(包括东部新区)作为先进制造业所在的核心区域,未来在高端制造,尤其是新能源等产业上将发挥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制造业完全按照预期落地还需要一段时间,前年、去年是画的大饼、搭的框架,今后几年才是落地的关键。
而南部区域由于过去几年超前发展,现在已经出现了与传统主城区割裂的问题,一昧的搬迁产业、修建新区在如今大背景下已经显得乏力,管理能力、配套建设进度与规划的错位匹配直接导致新区热度过高,而老区缺乏规划,在城建老旧的当下,被迫出现产业转移,自然而然会让整个成都发展顾此失彼。
显然,成都政府已经意识到目前的问题,在2000万人口基础的超特大城市中,平衡老区新区显得尤为重要,“千城一面”的情况已经在国内广泛发生,但真正崛起的新区屈指可数,很多新区都在时间中慢慢消逝,留下一地鸡毛。尽管如此,建树依然认为成都发展新区的策略没错,及时调整方向,是将框架建设和集中力量办大事两者相平衡,是当前的最优选择,如果没有产业规划,成都没有未来,但如果只关注产业规划,现在又会出现问题。并且,城南也并不会如很多朋友预想的一样凉凉,热度降低并不意味需求降低,南边作为特小专精科创企业的聚集地,区位价值依然显现,只不过会逐渐收敛,回归核心区域罢了。
最后,可以预见的是五城区将迎来巨大利好:价值回归是时间最终的结果,中优力度将进一步扩大,这对传统五城区支持者来说无疑是喜讯。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 关注支持,建树杂谈:每日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