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戏服生产车间(曲终人未散戏服厂重生)

戏服生产车间(曲终人未散戏服厂重生)广州戏服属于岭南刺绣服装之一,缘起清代康熙年间,至清末民初最为鼎盛。状元坊作为那时戏服制作的集散地,对“衣箱”的制作,在行内可谓数一数二。当时,粤剧演员以到省城状元坊定制“衣箱”为荣。行头以出自状元坊为荣昨日,在广州老字号协会第三届二次会员大会上,广州老字号协会宣布,新认定广州市状元坊戏服有限公司、广州市谭山蜂业有限公司、广州市越秀区昌兴童装、广州市新兴家喻饮食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品牌)为“广州老字号”,以及新认定沙湾志秀甜品店的沙湾双皮奶等11家企业的28个产品为“广州十大手信”产品。对已经认定的企业,广州老字号协会表示,将规范和完善老字号及手信商标标识的统一使用,还将利用政府和优质企业的资源,打造广州手信流花旗舰店、白云机场T2航站区“云广府”项目等高端一站式手信消费、体验平台,营造整体品牌宣传效应。曾经威水

两年前,广州状元坊最后一间戏服厂因租金高企面临关门的消息传出,引起许多市民感慨作为岭南文化一部分的“老字号”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针对状元坊戏服厂的困局,经广州多方努力研究扶持办法。

昨日,在广州老字号协会第三届二次会员大会上,广州老字号协会宣布,新认定广州市状元坊戏服有限公司为“广州老字号”,今后将从政府、社会等层面多方保护。

最新进展

“状元坊戏服”被认定为“广州老字号”

昨日,在广州老字号协会第三届二次会员大会上,广州老字号协会宣布,新认定广州市状元坊戏服有限公司、广州市谭山蜂业有限公司、广州市越秀区昌兴童装、广州市新兴家喻饮食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品牌)为“广州老字号”,以及新认定沙湾志秀甜品店的沙湾双皮奶等11家企业的28个产品为“广州十大手信”产品。

对已经认定的企业,广州老字号协会表示,将规范和完善老字号及手信商标标识的统一使用,还将利用政府和优质企业的资源,打造广州手信流花旗舰店、白云机场T2航站区“云广府”项目等高端一站式手信消费、体验平台,营造整体品牌宣传效应。

戏服生产车间(曲终人未散戏服厂重生)(1)

曾经威水

行头以出自状元坊为荣

广州戏服属于岭南刺绣服装之一,缘起清代康熙年间,至清末民初最为鼎盛。状元坊作为那时戏服制作的集散地,对“衣箱”的制作,在行内可谓数一数二。当时,粤剧演员以到省城状元坊定制“衣箱”为荣。

状元坊作为戏服制作的集中地,最繁华时曾有50多家戏服店,3000多个绣娘。

由于离当时的通商口岸十三行很近,状元坊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商关注。据资料记载:“当时曾有外国商人经过十三行,被状元坊里的精湛技艺所吸引,便买了一幅绣卷带回去,献给他们的国王。没想到国王看过后大喜,又让那位商人将自己的画像带回状元坊来绣……诸如此类的故事不胜枚举。”

通过十三行,状元坊的绣品开始走向世界。此后数百年间,梨园行头皆以出自状元坊为荣。

戏服生产车间(曲终人未散戏服厂重生)(2)

面临困境

租金高企 成最后的戏服厂

十几年前,两位来自西安的导演千里迢迢来广州找到了状元坊戏服厂,他们之所以慕名前来,是为了定制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的演出戏服。

时过境迁,随着老手艺人越来越少、租金贵、成本高等现实问题的突显,旧日状元坊戏服一条街熙熙攘攘的景象也像其他城市的传统手工艺聚集地一样逐渐冷清。直到两年前广州状元坊最后一间戏服厂因租金高企面临关门的消息传出,引起许多街坊和戏迷的惋惜。

当时的传承人董惠兰,人称“兰姐”,眼看着陪伴自己长大的状元坊戏服厂要离开,心中五味杂陈:“我生于1961年,长于状元坊,20岁进入戏服行业,师从谭权、黄庆秋、庞成等老艺人,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承包戏服厂传承粤剧服装艺术,一直坚持至今……当时广东就剩下我们这一家戏服厂了,如果我们不做的话,那就真的没有了。”

状元坊的手工艺失传,是最可惜的。“戏服很难全部机械化,特别是刺绣。”兰姐说,如果全部用机器来做,戏服的花样就会显得很生硬,没那么生动,全手工绣就会栩栩如生,能体现传统粤剧的质感。

状元坊的老师傅说,由于做工细致、技艺精湛,不少业内艺人的戏服都曾在这里加工制作过。现在戏服厂店面的墙上,还能看到李嘉欣在《杜十娘》里的戏服照。

戏服生产车间(曲终人未散戏服厂重生)(3)

华丽回归

各界伸出援手 不断创新为传统注入活力

为了留下状元坊戏服厂,留下作为岭南文化一部分的“老字号”传统手工艺,广州从政府、社会、行业等多方面一直在努力。

“这两年,我们得到了政府的资金补助,而且租金方面也有了优惠。”兰姐很感恩,她还告诉记者:“同时,我们自己也在努力拓展业务,生产文创产品如手办公仔、钥匙扣、手机座……”

去年,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卢欣根据自己10年的非遗保护工作积淀创作的、以广州戏服四代人传承为主线的长篇小说《华衣锦梦》,获得了来自文化界尤其是非遗保护领域专家的关注。

为了让戏服厂重获生机,兰姐与年轻的徒弟们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兰姐回忆,以前有种戏服叫“灯泡戏服”,演员们会把灯泡放在裙子里面。“因为以前演戏时没那么多灯光,舞台上也看不清楚,演员们就自己戴上灯泡。”当台下一打开开关,戏服上的小灯泡就会发出缤纷的亮光,很是耀眼夺目。但那些灯泡是插电的,不小心就会触电,常让人战战兢兢。听到这个趣闻,徒弟们灵机一动,在婚纱上做了改良,用LED灯来代替灯泡。

当被问到今后将怎样去传承时,兰姐用手机打开了一个叫萌版《红楼梦》的视频。原来,视频里的小演员们是烟墩幼儿园的学生,他们因为毕业表演《红楼梦》,便找到兰姐做戏服。她说要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这些文化。

戏服生产车间(曲终人未散戏服厂重生)(4)

文: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刘冉冉 通讯员谢晓璐

图: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高鹤涛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程依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