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贤良淑德的潘金莲(贤良淑德的潘金莲)

贤良淑德的潘金莲(贤良淑德的潘金莲)史载武大郎本名武植,清河县武家那村人。他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中年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令。1946年,武植墓被人发掘出来,墓碑铭文曰:“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武植的24世孙武书常说,从铭文不难看出,武大郎虽然出身贫苦,但从未“卖炊饼为生”。相反,他是造福一方百姓的七品父母官。据1996发现的武植的小腿骨测算,武植身高应该超过1.8米,绝非“三寸丁谷树皮”,更不是“五短身材”。小说《水浒传》中的武大郎,是一个身不满五尺的侏儒,而且“面目生得狰狞,头脑可笑”,“三分像人,

推荐:宋代人的伤春:春去,谁最苦?

文/李光福

贤良淑德的潘金莲(贤良淑德的潘金莲)(1)

(孙俪版潘金莲)

【作者简介】李光福,年过而立,却胸无大志。临近不惑,却仍旧彷徨。钟爱粗茶美酒和泡菜。酷爱读书,用文字聊以自慰。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贤良淑德的潘金莲(贤良淑德的潘金莲)(2)

原题《一个被误会了近千年的女人》

潘金莲这一人物形象,从施耐庵的《水浒传》诞生,而后,《金瓶梅》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丑化。《水浒传》不愧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读者之多,影响之广,逐渐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很少有人同情她的遭遇。从此潘金莲作为一个淫妇形象,留下了千古万世的骂名,成为了淫妇的代名词,这是社会的公认。近年来,文学影视作品《潘金莲就是我》、《我不是潘金莲》等等,不胜枚举,把这一形象商业化,娱乐化,包裹起了金色的外衣。可以说,掀起了一股“潘金莲”热。

(《新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形象)

小说《水浒传》中的武大郎,是一个身不满五尺的侏儒,而且“面目生得狰狞,头脑可笑”,“三分像人,七分似鬼”,外号“三寸丁谷树皮”。而且是个“三答不回头,四答回身转”的慢性子蠢汉。

史载武大郎本名武植,清河县武家那村人。他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中年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令。1946年,武植墓被人发掘出来,墓碑铭文曰:“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武植的24世孙武书常说,从铭文不难看出,武大郎虽然出身贫苦,但从未“卖炊饼为生”。相反,他是造福一方百姓的七品父母官。据1996发现的武植的小腿骨测算,武植身高应该超过1.8米,绝非“三寸丁谷树皮”,更不是“五短身材”。

真实的潘金莲绝非“淫女荡妇”,实在是旷世奇冤。

贤良淑德的潘金莲(贤良淑德的潘金莲)(3)

(清河县武松公园)

小说《水浒传》中的潘金莲,自小命运堪怜,七八岁就被卖到清和县的张大户家做使女,岂料长大之后,偏偏生有一段姿色,肌肤胜雪,妩媚生香。

据考证,历史上的潘金莲原型本人乃知州家的大小姐,出生富裕,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里处的黄金庄。潘金莲从小爱慕武大郎的才华,在武大郎少年穷苦时经常接济他,并且与其早早私订终身。潘金莲在武大郎考中进士前就下嫁与他,生育了四个子女。两人和睦恩爱一生,根本没有任何的出轨!潘、武两家至终都是一个很平常也很幸福的家庭,尤其潘金莲名门淑媛、贤良淑德,反而是贤妻良母的榜样。

那么,在施耐庵的笔下,为何要将二人丑化呢?

一是被好友黄堂所诋毁。原来,武植早年贫苦,接受过好友黄堂的资助。武植做官后,黄堂家的房屋失火,他便投奔武植,希望谋个一官半职。不料,他在武家住了3个月,天天好酒好菜,却始终不见提携。黄堂觉得武植不够哥们儿,一怒之下不辞而别。

贤良淑德的潘金莲(贤良淑德的潘金莲)(4)

(真正的武大郎叫武植,是清河县县令)

为发泄心中怨恨,黄堂在回乡路上四处编造宣扬关于武潘的谣言,并张贴传单捏造武潘二人的“丑事”。当地恶少西门庆与他沆瀣一气,添油加醋。很快,武潘二人的“丑事”传遍了相邻州县的街头巷尾。黄堂回到家里,发现自家房屋已被重新修盖。妻子说,是武植重修了房舍,还购置了新家具。黄堂无比懊悔,但他捏造的武潘二人的丑恶形象,早已轰动四方。

二是被故事情节所出卖。真实的武植与潘金莲,生活于宋徽宗年间,据今已有近900年,而施耐庵生活于元末明初。艺术来源于生知,且高于生活。当他提笔撰写小说之时,对道听途说的故事为蓝本,添油加醋地写进了故事当中。作者不惜笔墨,用较长的篇幅来成功塑造了潘金莲的淫妇形象,这一角色是为了突出武松的英雄气概,而不得不牺牲潘金莲来衬托出武松的高大。不然的话,就不必那么详细地写情变和杀害的过程。

2009年12月18日,施耐庵的直系后人施胜辰(河北省著名书画家)专程来到清河县武植祠,代表先人向武氏后人表达歉意,为武植和潘金莲造像,并写下道歉诗,该诗至今仍裱糊在武植祠墙壁上,以正视听。

贤良淑德的潘金莲(贤良淑德的潘金莲)(5)

(清河县武松公园的武松雕像)

三是被作者渲染并利用。综观《水浒传》,详细描写的妇女被杀案有三起:宋江杀阎婆惜、武松杀潘金莲、杨雄杀潘巧云。作者为了证明这三个女人被杀是煞费苦心,设计了一种艺术氛围,制造了一种“舆论”,安排了相应的情节。作者希望在他笔下通过对三个女人被杀,而赢得读者一片喝彩。从而在情节上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而最主要的是通过杀害三个妇女来突出表现人物。

小说的美,在于故事的情节。为了一个完整故事,不得不设置场景和人物。而潘金莲正是这个故事的需要,不得不牺牲这样一个形象。作者正好听说到这样一个传说,不得不加以渲染。如若潘金莲还活着,完全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告他诽谤罪。

可是,历史没有假如。

贤良淑德的潘金莲(贤良淑德的潘金莲)(6)

(清河武植祠)

推荐:

三国兵器谱:关老爷的刀
周公瑾: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欢迎访问头条号《悦读圈》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

125926681@qq

顾问:朱鹰、邹开歧

编辑:洪与、姚小红、邹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