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悬崖拍摄现状(大胆张艺谋悬)
张艺谋悬崖拍摄现状(大胆张艺谋悬)在工厂的张艺谋后来咸阳国棉八厂正想要招一位文体人才活跃职工的业余生活,可还是因为张艺谋的出身问题受阻,为此厂里专门开了两次会才勉强招了进来。诒,传给,赠与,给与之意;谋,动词谋划,名词策略之意。从字面上看得出,家人寄予他做事善谋划,有策略的希望。因为不得不说,张艺谋的祖辈和父辈在曾经都绝非等闲,不可不谓能谋善策之人。但到了如今,家人曾经的身份却给张艺谋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受到家庭成分的影响,连续两批进工厂的名额都没他的份。张艺谋这让年轻的张艺谋心急如焚,四处奔走,毛遂自荐:“我会写文章,会画画,还会打篮球,乒乓球,你们要了我吧。”
01 张艺谋的人生一直有点儿“悬”
找工作之“悬”!
1970年,张艺谋20岁,那时还叫张诒谋。
张艺谋
诒,传给,赠与,给与之意;谋,动词谋划,名词策略之意。从字面上看得出,家人寄予他做事善谋划,有策略的希望。因为不得不说,张艺谋的祖辈和父辈在曾经都绝非等闲,不可不谓能谋善策之人。但到了如今,家人曾经的身份却给张艺谋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受到家庭成分的影响,连续两批进工厂的名额都没他的份。
张艺谋
这让年轻的张艺谋心急如焚,四处奔走,毛遂自荐:“我会写文章,会画画,还会打篮球,乒乓球,你们要了我吧。”
后来咸阳国棉八厂正想要招一位文体人才活跃职工的业余生活,可还是因为张艺谋的出身问题受阻,为此厂里专门开了两次会才勉强招了进来。
在工厂的张艺谋
张艺谋因此也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车间工作之余,尽心尽力地给厂里办板报,搞文体活动,丰富工友们的业余生活。3年后,张艺谋被调入工艺室,开始从事工艺设计工作。于是他节衣缩食买了一台相机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也由此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艺谋(左一)与工友
虽然当初找工作很“悬”,可是他却通过当工人的几年苦心钻研摄影,让自己凭摄影上了大学。
上大学之“悬”!
张艺谋在工人岗位上勤勤恳恳地一干就是七年,当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他决定闯一把,1978年他来到北京电影学院报考摄影系,可此时28岁的年龄已经超过了招生规定年龄的最大年限6岁,面对硬性规定不论张艺谋再怎么努力,最终连报名的资格都未获取。
幸好此前张艺谋已经拍摄过不少摄影作品,还有一些发表在了《中国摄影》杂志上,负责招生的老师看过他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辗转到了有关领导的手上,大家一致认为张艺谋是个特殊人才,于是又经过一番曲折的争取,张艺谋才被特批以旁听生学习一到两年,入学后张艺谋又以优异的成绩从旁听生转为正式学生。
张会军著《致青春——北京电影学院78班回忆录》
这段经历不是杜撰,而是在同为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后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的张会军所著的《致青春——北京电影学院78班回忆录》这本中有详细的描写。张艺谋还在为该书作序中写道:
“会军在征得我同意的情况下,把我当年考学,上学的真实始末写了出来,并收在了书中。作为我当年考上78班,上学,当学生的真实情况一个披露。我觉得挺好,总算给历史一个真实的记录和交代,免得让人家猜三猜四,道听途说。”
虽然上大学也很“悬”,可张艺谋通过4年的刻苦学习,将28岁的自己从一名普通工人变成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一名大学生。
78摄影系79年元旦合影,我没找到张艺谋,有眼神好的朋友可以帮忙指出
毕业分配之“悬”!
1982年,四年的大学时光很快过去了。全班年龄最大的张艺谋的分配问题又“悬”了,他当时心里十分清楚像自己这种没什么根基和背景,也不是正常参加高考属于特招进校的,再加上毕业时已经32岁的年龄想要分到北京电影制片厂留在北京简直是天方夜谭。
78摄影系毕业照,张艺谋(前排左一)
于是他退居求其次,想着能去长春,上海样的大城市进长春,上海电影制片厂,或者回老家进西安电影制片厂这些有名的大厂也行。可偏偏事与愿违,等待他的却是名不见经传的广西电影制片厂。
相比张艺谋所心仪的大厂,广影厂起步稍晚,基础条件落后,地理位置偏远的现实无疑给张艺谋浇了一头凉水,他知道自己在此的发展将异乎寻常的困难。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本以为不熬个十年八年难出头的他却在这里遇上了中国影视界的一位神人,也是自己的贵人。而相对宽松创作环境也让初出茅庐的张艺谋得以大展拳脚。
拍电影之“悬”!
这位贵人就是后来拍了《大宅门》的导演,时任广西电影制片厂主任的郭宝昌,宝爷!为何张艺谋称他宝爷呢?
张艺谋与郭宝昌
因为从毕业院校论,196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郭宝昌算是比张艺谋大几届的师哥,而从年龄论呢,郭宝昌则是年长张艺谋10岁的老大哥;从社会资历论,郭宝昌又是张艺谋的领导,所以从校友,师哥到兄长,领导,这种种关系叠加起来,为了以示尊敬和亲切张艺谋称郭宝昌为“宝爷”。
而张艺谋当初想错的一点是,在那个还比较讲究论资排辈的年代,如果换做是某个大厂,刚刚毕业的生瓜蛋子进厂后不熬上个十来年的资历根本不可能出头。而相对宽松的广西电影制片厂给了他和一群年轻人大胆尝试的机会。
郭宝昌与“青年摄制组”
在厂里的支持下,张艺谋和几位应届毕业生一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青年摄制组”,并在毕业仅1年后的1983年就干出了一件在当时中国电影界“史无前例”的事。
《一个和八个》美术何群/摄影张艺谋,肖风/导演张军钊
由几名大学刚毕业的应届生独立拍摄了一部电影《一个和八个》,主演是当时还相当年轻的陈道明,陶泽如。该片于1983年底在北京试映,试映的范围是电影界内部和有关部门。
电影《一个和八个》中的陈道明和陶泽如
当看惯了《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这类“老三战”模式电影的观众们看到了一部相对“另类”的战争片时反响炸锅了。其中有不少批评意见,有的意见甚至很尖锐,认为影片存在原则性问题:
影片仅仅反映了革命进程中的挫折,痛苦和阴暗面,年轻人通过这部作品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会产生偏颇。(参考文献来源于《电影艺术参考资料》1985年第6期,总第159期)
广西电影制片厂本来以为这部电影要被“毙”了,但是审查部门并没有上纲上线,而是让广西电影制片厂研究后拿出修改方案。经修改后该片于1984年正式公映,所有观众都被影片的故事和视觉冲击力所震撼。
《一个和八个》美术何群/导演张军钊/摄影肖风,张艺谋
这部电影不仅让担任摄影师的张艺谋名声大噪,后来也被公认为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同年,广影厂又把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的陈凯歌从北京借调过来导演了电影《黄土地》,张艺谋继续担任摄影师。这两部片子可以说是奠定了以张艺谋,陈凯歌等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在中国影坛的地位。
《黄土地》导演陈凯歌/演员薛白/摄影张艺谋/演员王学圻
02 张艺谋的每一步不仅“悬”还很“大胆”
34岁的张艺谋成名了,可仔细想想,他经历了多少难以想象的“悬”和多么的“大胆”才走到了这一步?
中学毕业后下乡三年,回来以自己的文艺特长“大胆”争取到工作,在七年的工厂生涯里不甘平凡,凭借画画的爱好和能力被调到了工艺车间做手稿设计从而接触到了摄影;从此自学摄影,“大胆”投稿到《中国摄影》从而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摄影师;恢复高考之际“大胆”报考电影学院侥幸上了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偏远的广影厂,“大胆”进行艺术探索,向领导展现自己的才能和勇气,工作不到一年拍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部电影,并以“大胆”的构图,独特的镜头设计获得了1984年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奖,同年《黄土地》获得了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老井》吴天明(中)与张艺谋(右)
拍《黄土地》到陕西取景的时候,张艺谋结识了西安电影厂厂长吴天明,恰好吴天明也正在四处招贤纳才,这才有了后来的向广西电影厂借调张艺谋担任电影《老井》的摄影师。
吴天明与张艺谋在意大利大沙尔索国际电影节(1987)
1987年,本来只是担任摄影师的张艺谋却阴差阳错地成了主演,张艺谋又“大胆”的尝试当演员,没想到并凭借该片获得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和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了我国第一位国际A级电影节影帝。
张艺谋与金鸡,百花和金熊
如果说《一个和八个》《黄土地》是张艺谋正式入行之作,那么《老井》则是他的成名或者说改变人生之作,此后张艺谋的人生局面被彻底打开,在吴天明的重用下张艺谋又“大胆”的当了导演,在仅隔一年的1988年,凭借其导演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从此一战封神。
《红高粱》演员巩俐/编剧莫言/演员姜文/导演张艺谋
可以说,从20岁到38岁这18年间,张艺谋不仅需要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般的忍耐,还需要时刻抱有一颗出人头地的心,然后牢牢抓住一切可以让自己翻身的机会,在每一个自己所涉足的领域都做到足够努力,足够优秀,才是他如今成功的基础。
真可谓是一步一“悬”,但张艺谋的每一步也是真够“大胆”,也许正应了那句艺高人胆大的老话吧。此后的事想必不用多说,从讲述“被禁锢的激情”的《菊豆》;
《菊豆》
到揭露和讽刺封建制度下人性扭曲变形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大红灯笼高高挂》
再到反映中国农村面貌的《秋菊打官司》;
《秋菊打官司》
以及创下当时中国电影全球票房最高纪录的《英雄》......乃至担任2008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可以说张艺谋的每部作品,每一个动作在当时都很“悬”,也都足够的“大胆”,因此每一次都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巨大的热议。
张艺谋与巩俐
03 古稀之年仍追求“大胆”突破,立足悬崖之上
2021年,张艺谋71岁,可称古稀之年。一般的老者不是在公园锻炼就是该颐养天年,何必让自己身履“险地”?
《悬崖之上》
因为除了目前上映的《悬崖之上》,还有《坚如磐石》和《狙击手》两部电影正在拍摄或待映,这期间他同时还担任2022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责任重大,需万无一失,张艺谋可谓是老骥伏枥,仍将自己立足于“悬崖之上”,如履薄冰。
《坚如磐石》
所谓“险地”就是仍要担负责任重大之事和筹拍新片。面对如今越来越年轻的受众和市场,动辄几十亿票房的导演人才辈出,同龄导演也基本偃旗息鼓,安享“大师”之声名时,张艺谋则不怕“背骂名”,不怕“跌份儿”继续在电影艺术上寻求“大胆”的突破。
《狙击手》
看过《悬崖之上》后,想必已经有不少人从导演,演员,故事等各个角度写了影评,而我只想说说,该片和导演张艺谋的存在之于中国电影的意义所在。《悬崖之上》可以说是张艺谋又在“悬”上做了一件“大胆”之事,一曰尺度“破膜”, 二曰风格“破圈”。
何为尺度“破膜”?
总有人时不时地会拿审查制度限制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说事,而广大观众似乎也总能感觉到电影的意识形态上有一层“薄膜”包裹,有的不可言说,有的不可触碰。但从来没仔细思考过,其实这层看不见的“薄膜”并不是牢不可破,固步自封。
反而是在一次次地被捅破,电影的形式,题材也在一步步的创新和发展。而率先捅破这层“膜”的就是当年以张艺谋为代表的一群年轻影人,如今不是也有更多的年轻影人将以往不敢想象的题材和形式搬上了大银幕吗。
就像当初的电影《一个和八个》,主观意识是好的,可在客观表达上存疑,但有关部门并没有一杆子打死,而是留给当年这群年轻人修改的空间。要不然也没有这部电影的公映,也许也就没有第五代导演的产生。
《菊豆》
而当时34岁的年轻人张艺谋在此后也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作品冲破原有的题材,形式不断地推陈出新得到观众,业界与有关部门的认可。以至于如今71岁的他仍在勇于“破膜”。不但捅破题材之“膜”还刺穿了人性之“膜”。
下面我只说一个开头,你就知道这部电影值不值得一看?
电影《悬崖之上》以多数人可能会避开的侵华日军731部队在中国进行惨无人道的人体试验为背景展开,四名中共特工前往日占区哈尔滨,执行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任务。
《悬崖之上》张译与刘浩存
冰天雪地中,四人刚刚跳伞降落,张译饰演的领头人张宪臣就马上宣布四人拆分成两组,朱亚文饰演的楚良和秦海璐饰演的王郁为一组,自己则与刘浩存饰演的小兰为二组。
这个分组很微妙,因为小兰和楚良,张宪臣和王郁分别是情侣和夫妻。掰开分组避免四人被敌人同时一网打尽很好理解,可为何故意拆散鸳鸯?无疑是为了出现意外时避免头脑被爱情冲昏,让两组之间都有彼此的心爱之人,从而降低被捕后叛变的可能性。
《悬崖之上》秦海璐与朱亚文
是的,即便是战友也要留后手,以防万一。而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他深知人性的脆弱和敌人残酷,有时忠诚不得不需要情感和牵绊去支撑。
怎么样?这个设置够不够“大胆”?尺度有没有“破膜”?
《悬崖之上》沙溢
而正如张宪臣所担心,来接应的人敌我难辨,于是观众只能跟着特工一起猜,他们到底是敌是友,而猜中的那一刻你都来不及恍然大明白,枪声已响,白刃见红,你心里的悬念还没放下而你眼前的人却已倒下。
不论视觉还是故事就两个字——凛冽!
一场特工与特务之间的生死较量就发生在一刹那间,完全不像张艺谋以往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我称之为风格“破圈”,破了张艺谋自己的舒适圈。
《悬崖之上》刘浩存
故事从头至尾笼罩在皑皑白雪中,当张艺谋的色彩美学碰上谍战题材,似乎形成了一种迄今为止,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在美学与商业上最完美的一次穿透。
《悬崖之上》倪大红/李乃文/余皑磊/飞凡
情节饱满,跌宕起伏;人物真实,血泪横飞;
爱情,枪战,悬疑,追车,接头,抓人,逃脱,酷刑,该有的元素应有尽有。
《悬崖之上》剧组在“林海雪原”之中
而以往谍战影视里的戏剧化和主角光环全然不见,有的永远是角落里的眼睛和不知何时打过来的黑枪,这种几乎是最真实的谍战体验感让你根本没有喘息的时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点演完吧,因为你悬着的心太恐惧了。所有角色都如履薄冰,如在悬崖之上,稍有不慎,粉身碎骨。
《悬崖之上》于和伟
可以说《悬崖之上》是一部完成度很高,商业性很强的类型电影。让普通观众喜闻乐见又让投资人赚到钱,这回张艺谋做到了。再回顾张艺谋的导演生涯,似乎从拍商业大片开始就争议不断,骂声不断。也许是因为张艺谋的一生所经历的都“悬”而又“悬”,从而练就了一身忍耐的功夫,在每一个自己所涉足的领域都做到足够努力,足够优秀。然后“大胆”地去“破膜”,“破圈”。
《悬崖之上》拍摄现场,冰天雪地之中的张艺谋
我想仅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