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南京抗疫必胜图(江苏2820一人一档案)

南京抗疫必胜图(江苏2820一人一档案)大疫突袭,果敢出手,挽狂澜。他们张开双手,与家人同事告别;他们身披白褂,挥手逆行。重症病房内,他们沉稳地切开气管,让生命得以延续;他们冷静地一刺,搭建临时血管通路。方舱医院里,他们以手搭脉,拿起银针为患者缓解病痛;他们舞动着双手,带领大家练习八段锦……一个个镜头,值得铭记。一双双战士的手,值得特写,每一双背后都是一段值得被铭记的战疫故事。“女神、男神,一袭白衣遮住了面容,为了病患的健康,拼搏抗击。”在著名演员郝光语调高昂、情感充沛的声音中,一手高举病例,一手拿着诊断书的“男神”呈现在大屏幕的照片上。照片中的这位,就是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左祥荣。从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到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从金银潭重症到协和西院,从轻微病人到微重症病人再到国家专家组。整整83天的辗转,纵使雄关漫道,左祥荣热血依旧,他愿始终用双手护山河永固。站台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贾凌,即将出征

南京抗疫必胜图(江苏2820一人一档案)(1)

中国江苏网讯 出征,挥手从兹去;鏖战,长缨在手;凯旋,相拥泪流;巾帼,纤手执剑。疫情来袭,2820名江苏白衣战士用双手托举生命之舟。指指相扣,传递医者仁心,手手相连,汇成中国力量。今天,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用手印将记忆永存。

5月20日下午,由江苏省妇联、江苏省卫健委、新华日报社等单位联合发起“《印记》——江苏援鄂白衣勇士一人一档数据平台上线暨手模采集活动”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举办,以“手”的名义,致敬白衣勇士,镌刻抗疫印记。

讲述:抗疫之手,托举生命之舟

“农历庚子年大年初一,正是万家灯火新春团圆日。一声号令、一夜成军!147名白衣战士,火线集结,逆行武汉。”伴随着著名演员陶泽如的深情朗诵,大屏幕上展现出一张感动无数网友的送别照——

站台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贾凌,即将出征。院长鲁翔紧紧握住他的手:“一定要平安归来。我命令你们,一个都不能少!”

此后,鲁翔每次作别战友,都会附上这样的叮嘱。这位下令“一个都不能少”的院长,在送别了3批医护人员后,2月11日,挂帅出征,坐镇黄石。

“听到这段朗诵,我又忍不住哭了。倒不是因为想起前线艰苦,而是感到骄傲、感到自豪,一股强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在看到自己为出征的战友理发的画面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黄英姿感慨万千,2月2日,她选择用这样的方式,为战友们践行。就在这张照片拍摄10天后,黄英姿如愿等来了自己的征程。

“女神、男神,一袭白衣遮住了面容,为了病患的健康,拼搏抗击。”在著名演员郝光语调高昂、情感充沛的声音中,一手高举病例,一手拿着诊断书的“男神”呈现在大屏幕的照片上。照片中的这位,就是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左祥荣。从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到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从金银潭重症到协和西院,从轻微病人到微重症病人再到国家专家组。整整83天的辗转,纵使雄关漫道,左祥荣热血依旧,他愿始终用双手护山河永固。

大疫突袭,果敢出手,挽狂澜。他们张开双手,与家人同事告别;他们身披白褂,挥手逆行。重症病房内,他们沉稳地切开气管,让生命得以延续;他们冷静地一刺,搭建临时血管通路。方舱医院里,他们以手搭脉,拿起银针为患者缓解病痛;他们舞动着双手,带领大家练习八段锦……一个个镜头,值得铭记。一双双战士的手,值得特写,每一双背后都是一段值得被铭记的战疫故事。

在这场硬核战疫中,参与援鄂的数千名白衣战士,用双手汇聚成的江苏力量,是战疫期间支援湖北人民最柔软却又最坚韧的力量。

印记:手模在紫砂泥上,刻于共和国记忆

握拳,手传递着信心与力量;张开,手传递者温暖与希望。今天,英雄张开了双手,按在紫砂泥上,留下手印,镌刻印记。

3月17日,是首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归来的日子。这一天,无锡市惠山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李心意焦急得观看直播、录屏,希望从中找到丈夫浦浙宁的身影。“他平安回来就好、健康就好,我就安心了。”

大年初一,无锡市人民医院医生浦浙宁作为江苏首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逆行武汉,700公里之外,李心意坚守在无锡防疫一线。并肩抗疫,是他们相爱的方式。每天晚上的一次视频电话、道一句晚安,就是最甜蜜的时刻。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回想起那段时间,李心意说,每天深夜一通视频电话、一句晚安,知道对方平安就够了。

“2003年‘非典’,我们的父辈曾奋战在一线,现在轮到我们扛过这面大旗,这是每个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浦浙宁和李心意生活在一个医学世家,家族中13人从医,11位上了一线。“这一次,我们将把手模放在家里,作为一代又一代的纪念。”浦浙宁说。

娶你,是我对你的承诺;等你,是我对你的深情。2020年2月22日,原本是南京市第一医院护士张秋岩和东方航空分部乘务员陈翔领证的日子,当爱情遇上疫情,张秋岩放下婚纱,披上战袍。在飞往武汉的飞机上,东航乘务长代陈翔隔空传话:“等你回来,做我最美的新娘。”

那边,张秋岩在武汉忘我的投入工作,为患者提供专业精准的救护。这边,陈翔在家里翻看着与张秋岩的合影,每天都细心检查她发来的就餐图片,看她吃了多少,担心她免疫力不够。

“来了之后,陈翔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吃饭’。为了国家,为了病人,就要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张秋岩说。相隔50天后,他们再次牵手相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婚礼延期,但爱不迟到。”张秋岩相信,迟到的婚礼会更加甜蜜。

巾帼:纤手执剑铿锵,大爱勃发力量

巾帼驰援荆楚地,茉莉绽放展英姿。一双双回春妙手,浇灌出一片大地春回,新时代女性精神熠熠生辉。无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江苏巾帼英雄,是这春日里最明媚的光辉。

此次江苏派出的2820名援鄂一线医护人员,三分之二是女性。披上战袍,她们是天使、是战士;走下战场,她们是女儿、妻子、姐妹、母亲。

“记忆中,她的手是那样温暖有力,是新生命降生时,触碰到的第一份柔软,是病人在死亡线上徘徊时,将她们拉回来的坚定力量。”她,是南京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指挥部副组长和防控工作小组组长徐辉。著名话剧演员常小川的这段关于徐辉的深情演绎,让台下的观众湿了眼眶。

在女儿范羽谦的印象中,母亲徐辉是家庭仪式感特别强的人,每天的晚餐是一家三口一天中团聚的时刻。但从1月20日抗击疫情开始,徐辉待在家的时间只有睡觉的时间。连续 18天的不眠不休,51岁的徐辉在战疫最前线撒下了生命最后一抹余晖。我们相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对徐辉最好的告慰!

出征、回归、再出征、再次归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刘云和许多白衣执甲的铿锵玫瑰们一样,诠释了什么叫“温柔且有力量”。5月1日,刘云紧急接到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指令,再次奔赴辽宁参与指导当地疫情防控工作。此时,距离她从武汉抗疫归来后解除医学观察,仅过去三天。

刘云对记者说:“每一次出发,她都知道前线艰苦不易,抗疫责任重大,从未想过何时能回。如今我终于可以自豪地说——我们顺利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没有辜负8000万江苏人民的重托,我们打赢了这场战役!”

风华正茂,恰同学少年。这次大考中,90后、95后成为抗疫一线的主力军。当决定迈开脚步,每一步都义无反顾,他们握住了时代递出的接力棒。“爷爷,你今天好不好啊?有没有觉得不舒服?你知道我是谁吗?”“江苏队,小可爱!”

舞台上,郝光正在讲述着发生在武汉病房中的故事。主角是一位武汉新冠肺炎患者和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李娟娟。疫情期间,九零后的她曾两次主动请战。配药、打针、换药,为孤寡老年病人送饭……这个体贴的“孙女”,收获了武汉爷爷、武汉奶奶们的大波“点赞”。

前方后方,都是一家;爱与被爱,都是力量。在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当抗“疫”玫瑰结束了忙碌回到驻地,推开房门,火红的玫瑰映入眼帘。全省30万妇联执委,携手 3900万妇女、2600万家庭及各团体会员组成“最暖娘家团”,为前线的巾帼英雄们送去慰问,处处彰显心手相连的细腻与温情。

铭记:档案数据库开放,弘扬中国之志

“恪医德、救死伤,求索上下不辞艰,那誓命依依在耳讵能忘……”舞台上,11名老中青三代昆曲表演艺术家共同咏唱起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联合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共同创作的套曲《九转货郎儿眷江城》。

“疫情期间,白衣战士们的勇气与付出、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支援武汉的真情,令江苏的文艺工作者感动。我们向抗疫勇士致敬,并希望记录时代记忆。”青年昆曲表演艺术家施夏明告诉记者。

更多的时代记忆正在建档规整中。活动现场,由新华日报社、江苏省档案馆、江苏省妇联等单位联合发起,“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策划制作的“援鄂战‘疫’档案数据库”平台正式上线。

点击进入,记者看到平台设有战疫日历、英雄留影、医护档案、出征记录、湖北前线、专家档案、口述存档和融媒报道八个栏目,将通过建立一人一档,重点记录江苏驰援湖北一线医务人员的个人介绍、请战书、抗疫日记、工作影像等档案资料,把勇士壮举永载史册。目前,平台已收录文字及视音频档案5000多篇。

“医者仁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广大医务工作者用双手守护了我们的健康,我们也希望以他们的‘手’为载体,记录下2820位奔赴一线的江苏勇士的珍贵档案,让英雄事迹永远留存,让英雄精神永远高昂,也体现抗疫精神里折射的中国力量。”江苏省妇联主席张彤表示。

记者 沈峥嵘叶真王甜/文万程鹏刘莉/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