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幼儿园中班特殊儿童的教养笔记(幼有善育鹏城论坛)

幼儿园中班特殊儿童的教养笔记(幼有善育鹏城论坛)报告伊始,刘红喜园长与大家分享了她对园本课程的理解——园本课程以幼儿园环境、条件等现实状况为本,儿童、教师、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建构,最终促进幼儿园优质特色发展,支持幼儿全面成长。让儿童与自然和社会 共生、共享、共融、共长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大湾区学前教育研究院联席院长、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宁,携手深圳市龙华区实验幼教集团总园长、广东省督学、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名师工程”名园长刘红喜分别作专题讲座和主题报告。全市十一个区的幼儿园园长、教师、教研员代表作为学员参加现场活动,展开深度对话与学习研训。这场活动带来了哪些干货?跟着小编,一起学习!园长分享

为助力全市园长和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为深圳学前教育发展增速提质,由深圳市教育局主办、深圳市教育学会承办的“幼有善育”鹏城论坛系列活动已于2021年10月正式启动。

论坛以“看见儿童”为2021年度主题,将通过七场活动,融合现场观摩 参与式论坛、名园经验 专家视角、线上学习 线下研讨等方式,推动教师深度学习,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深圳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幼有善育”。

11月26日上午,“幼有善育”鹏城论坛第四期活动——“看见儿童”的园本课程在深圳龙华区梅龙幼儿园顺利举行,已吸引超62万人次线上观看学习!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水发、深圳市教育学会会长金依俚、深圳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处长王巍、龙华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庆等出席活动。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大湾区学前教育研究院联席院长、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宁,携手深圳市龙华区实验幼教集团总园长、广东省督学、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名师工程”名园长刘红喜分别作专题讲座和主题报告。全市十一个区的幼儿园园长、教师、教研员代表作为学员参加现场活动,展开深度对话与学习研训。

幼儿园中班特殊儿童的教养笔记(幼有善育鹏城论坛)(1)

这场活动带来了哪些干货?跟着小编,一起学习!

园长分享

让儿童与自然和社会 共生、共享、共融、共长

报告伊始,刘红喜园长与大家分享了她对园本课程的理解——园本课程以幼儿园环境、条件等现实状况为本,儿童、教师、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建构,最终促进幼儿园优质特色发展,支持幼儿全面成长。

她指出园本课程的建构路径、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有效实施、如何开发挖掘多种资源为园本课程服务是园本课程发展的三大难题。

幼儿园中班特殊儿童的教养笔记(幼有善育鹏城论坛)(2)

刘红喜园长随后从课程理念、课程架构及实施路径三个方面分享了梅龙幼儿园的园本课程。

梅龙幼儿园从“完整地认识幼儿教育,给幼儿以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儿童”的教育理念出发,坚持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看见儿童,关注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的关系,构建了共生课程。

共生课程以“共创、共享、共长”为核心理念,形成了科学系统的园本课程架构。

梅龙幼儿园通过空间环境、生活活动、学习活动、自主游戏、过渡环节、体育活动六大实施途径落地共生课程。

随后,刘红喜园长介绍了共生课程中自主游戏的特色组织形式——共享区域游戏。在梅龙幼儿园,儿童自主游戏活动空间是无边界的。

首先,通过打破班级边界,创设年级大区角的方式,实现环境的共享与空间的重构。

其次,通过形式创新的方式,经过分班自玩,幼儿轮班,教师轮带的逐级铺垫,最终达到“年级共享”的效果,实现共享区域游戏的阶梯式推进。

在内容上,梅龙幼儿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生游戏内容。譬如大班“冬日落花”生成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环境资源、季节资源进行内容共创的案例,儿童收集冬日落花后,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共同发起活动,将花瓣做成发箍,或制成花带、花草纸送给亲人,对落花进行“二次创作”……在活动过程中,科学馆、美工馆馆馆联动、生生探究,实现了共生的局面。

刘红喜园长在最后的反思中提出,园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实施力、多主体的课程共建力是共生课程源源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共生课程又进一步滋养着园长、教师、家长等课程共建者,最终,共生课程“让儿童与自然和社会共生、共享、共融、共长。”

观摩研讨

教师与幼儿和谐相处,共同生长

刘红喜园长的分享引发了与会学员对共生课程的兴趣与思考。在现场观摩环节,学员们带着问题与好奇,实地走访了梅龙幼儿园室内外环境,观察师幼、幼幼互动,体会“共生、共享、共创”的教育现场。

幼儿园中班特殊儿童的教养笔记(幼有善育鹏城论坛)(3)

幼儿园中班特殊儿童的教养笔记(幼有善育鹏城论坛)(4)

幼儿园中班特殊儿童的教养笔记(幼有善育鹏城论坛)(5)

幼儿园中班特殊儿童的教养笔记(幼有善育鹏城论坛)(6)

幼儿园中班特殊儿童的教养笔记(幼有善育鹏城论坛)(7)

现场观摩结束后,与会学员分成4个小组,结合自身体会,围绕三个问题进行研讨并形成小组共识:(1)你最大的一个收获是什么?(2)你最想提的一个问题是什么?(3)你回去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幼儿园中班特殊儿童的教养笔记(幼有善育鹏城论坛)(8)

幼儿园中班特殊儿童的教养笔记(幼有善育鹏城论坛)(9)

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结束后,四个小组分别分享了本组的学习成果。

最大的一个收获:

1.共享区域能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丰富而有层次的材料,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2.课程打破了领域界限、班级界限、年龄界限,使幼儿的学习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使成人和幼儿成为一个和谐的共同体,共同成长。

3.共生课程在教师的维度也是一个共创、共享、共长的过程,既挖掘了教师个人的优势,又发挥了教师团队的智慧。

4.园本课程的建构核心是基于儿童、发展儿童,理清对园本课程要素的认识,加深和重塑了对园本课程的理解。

最想提的一个问题:

1. 幼儿园教师如何从实践中总结、梳理、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

2.如何将国内外先进幼儿园课程经验融入到本园课程中?

3.共生课程实施途径中有“过渡环节”这一途径,幼儿园在此环节中是如何与共生理念有机结合的?

回去最想做的一件事:

1.结合本园实际,充分挖掘资源,开拓现有空间,进一步丰富材料和环境。

2.充分发掘本园资源,梳理本园课程框架。

3.以园本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4.结合收获,回园后反思本园园本课程要素,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调整本园的园本课程。

杨宁教授和刘红喜园长现场回应了学员们的问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为学员们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引。

幼儿园中班特殊儿童的教养笔记(幼有善育鹏城论坛)(10)

1.幼儿园教师如何从实践中总结、梳理、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

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方式和工作性质都更注重实践,从实践到理论需要教师主动进行有计划的阅读和学习。在选择书籍时,老师们不必选择特别抽象、理论化、学术化的书籍,而是重点选择那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书籍,这类书籍提供的是应用型的理论,如果幼儿园教师长期有计划地阅读此类书籍,不断感悟、体验、实践和梳理,观念和认知就会不断地进化和迭代,理论水平也会有所提升。

2.如何将国内外先进幼儿园课程经验融入到本园课程中?

国内外有很多先进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这些课程模式各有其特点,要将其融入本园课程,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适宜性,充分考虑本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二是本土化,一定要将这些先进的经验和本园课程特点、资源现状、教师发展等进行充分地融合,使其保持一致,并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其中,取其所长,为我所用,形成自身特色。

3.共生课程实施途径中有“过渡环节”这一途径,幼儿园在此环节中是如何与共生理念有机结合的?

“过渡环节”在共生课程的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过渡环节,我们会和孩子一起“抓问题”,老师组织孩子们讨论幼儿园的哪个环节是最乱的?大部分孩子觉得午饭及饭后自由游戏的过渡环节最乱:有的小朋友还没吃完,有的在上洗手间,还有的在走廊上跑。在分析原因时,小朋友提出是因为场地不够,于是大家决定“共享场地”,把教室的活动空间延伸到走廊和功能室;空间变大之后,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玩什么”,小朋友提出了共享玩具日活动,最后还有孩子提出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如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问题,小朋友们讨论、设计、记录形成班级过渡环节公约,还设置了服务日、监督员,通过儿童自己的力量,解决了过渡环节的问题,也实现了儿童与教师、环境共生成长。

专家共享

儿童的变化产生于活动之中而非预设于儿童之前

杨宁教授从学前教育的历史和理论基础出发,让大家感受到学前教育中“看见儿童”的重要价值。

学前教育虽然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但福禄贝尔在为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命名时,就明确提出幼儿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幼儿园”本义便是“儿童的花园、乐园”,幼儿园是一个供儿童游戏、自发探索和进行创造性工作来促进其发展的地方,儿童的地位不言而喻。杨宁教授还引用社会建构主义学者维果茨基的名言“学龄前儿童是在把教师的大纲变成适合儿童的大纲的情况下才能学习的”再次强调了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看见儿童”的必要性。

幼儿园中班特殊儿童的教养笔记(幼有善育鹏城论坛)(11)

随后杨宁教授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园本课程的特点及价值旨归。

在他看来,和中小学课程相比,幼儿园课程是自下而上的、不确定的、模糊的、内隐的、开放的,更多的是朴素知识和领域知识的学习。基于此,杨宁教授借用后现代课程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理想课程的特点,提出幼儿园园本课程应该是丰富的、回归性的、关联的、涌现性的。

他对“涌现性”进行了更深入的解读:“涌现,指的是它具有从无到有的特征,不应该是‘规定好’的,而是自下而上生成性的”,“涌现”一词本身暗含的随机性、自然性含义,正是符合儿童心智成长规律的特点所在。他认为,“涌现性”的课程才能真正与“看见儿童”的内涵相契合。

杨宁教授总结园本课程虽然是有内容、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体系,但由于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它也具有了复杂的、弹性的、共生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幼儿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允许一定的混沌混乱的状态。

最后,杨宁教授对共生课程进行了精彩的分析与点评,他从“共生”一词的生物学定义切入,指出地球上的每个生物都与其他生物有共生关系,“共生”可以粗略地定义为生物之间的伙伴关系。从共生的视角看,存在是一个和谐的共生整体,密不可分、完美无缺。而教育共生的核心是共创、共享、共长,这与幼儿教育高度契合。他提炼出共生课程具有彰显完整、主张绿色、倡导创新、打造和谐的特征,并与大家分享了他看到的梅龙幼儿园“台风后复活的爬山虎”生成活动,在课程中儿童用自己的视角观察记录这一生命过程,从中感悟生命的力量,最后回归幼儿的生命与成长——这是“共生”理念在课程实践中绝佳体现。

“儿童的变化产生于活动之中,而非预设于儿童之前。”杨宁教授引用多尔的话,进一步阐释了自己的儿童观,同时也呼应了“看见儿童”的论坛主题,“看见儿童意味着我们不能用现代主义的视角、方法规范幼儿园课程,特别是园本课程,园本课程不是固定的跑道,而是儿童生长的跑道。”

观察总结

创生适宜的园本课程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为本次论坛的特别观察员,王水发副局长结合所见所感,从梅龙幼儿园园本课程实践、学员合作学习情况、杨宁教授专题分享和园本课程的思考四个视角进行总结与点评。

幼儿园中班特殊儿童的教养笔记(幼有善育鹏城论坛)(12)

王水发副局长与大家共同回顾了刘红喜园长的主题报告,并从中提炼出四点启示:

第一,从“完整课程”到“共生课程”,源于看见儿童在课程创生中的作用。共生课程是儿童与儿童、儿童与教师等多主体共创、共享、共长的课程,是带给儿童生态、生活、生命的教育。

第二,梅龙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共生课程”是“幼儿园的整体课程”,它体现在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体育活动、自主游戏、过渡环节和空间环境等六个板块中。

第三,区域共享游戏突破局限,重构空间,最终实现师幼共同成长。

第四,园本课程需要三项能力建设:园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实施力、多主体的课程共建力。

在点评现场学员合作研讨情况时,王水发副局长指出,幼有善育论坛旨在创新学习研修方式,学员要在学习中“听进去、看进去、想进去,然后讲出来、写出来、做出来”,形成从输入到输出的深度学习过程,在观点碰撞中不断发展思维能力。

幼儿园中班特殊儿童的教养笔记(幼有善育鹏城论坛)(13)

王水发副局长总结提炼了杨宁教授讲座中的要点,并进一步阐释和分享了他对园本课程的思考,他提出园本课程是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构建的课程,园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结合专家观点,提出园本课程开发需要经过以下六个环节:

进行情境和资源分析,进行儿童学习分析,制定课程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编制课程方案,课程的解释与实施,课程的追踪与重建。

最后,王水发副局长强调每个幼儿园都要不断研究与实践,“创生适宜的园本课程,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中班特殊儿童的教养笔记(幼有善育鹏城论坛)(14)

本期“幼有善育”鹏城论坛圆满结束,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收看精彩的论坛回放!

第五期论坛活动——“看见儿童”的师幼互动,将于12月17日在深圳实验幼儿园举行。敬请关注!

活动前四期累计超过232万人次线上观看!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专题页面后查找相应场次,即可直接观看回放视频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王童 摄影/摄像:南都记者 刘有志视频:王蒙歌 龚政宇 毛伟军 林晓平 通讯员:姜丽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