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入职越早越好还是越晚越好(入职4个月的新手护士)
护士入职越早越好还是越晚越好(入职4个月的新手护士)除此之外,我们科室推行了两年的CICARE沟通模式,也帮了我的大忙。它是美国医疗机构基于流程管理开发的一种护患沟通方式,由循序渐进的6个步骤组成,分别是接触(connect)、介绍(introduce)、沟通(communicate)、询问(ask)、回答(respond)、离开(exit),具体详见平台发文“巧用CICARE,满意度满载而归”。每天下班回家后我都会在日记本上写下一些沟通心得,然后自己在工作中也尝试着像老师们一样去说、去做。患儿们不能正确表达出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大部分照顾者都比较焦虑和暴躁,而我本身又比较内向且不善言辞,于是面对患儿及家长时变得更加恐慌、没有自信。带教老师第一时间察觉到了我的压力,除了温柔的安慰开导外,还告诉我“用心听,仔细看,认真记”。在那之后,但凡有空,我就会跟随在各个老师们身后,看他们如何发药、静脉穿刺、口腔护理等,不仅要看操作,还要看她们如何跟小朋友
不知不觉已经工作4个月了,由最初的一片茫然到现在逐渐适应,从一个护士小白到即将独立顶班的责任护士,这段时间我改变了很多,也收获了许多,紧张感和成就感充斥着我每天的生活。
到底哪些地方变了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1.能跟患儿家长顺利沟通了
这段时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护患沟通太困难了。
患儿们不能正确表达出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大部分照顾者都比较焦虑和暴躁,而我本身又比较内向且不善言辞,于是面对患儿及家长时变得更加恐慌、没有自信。
带教老师第一时间察觉到了我的压力,除了温柔的安慰开导外,还告诉我“用心听,仔细看,认真记”。
在那之后,但凡有空,我就会跟随在各个老师们身后,看他们如何发药、静脉穿刺、口腔护理等,不仅要看操作,还要看她们如何跟小朋友及家长们交流。
每天下班回家后我都会在日记本上写下一些沟通心得,然后自己在工作中也尝试着像老师们一样去说、去做。
除此之外,我们科室推行了两年的CICARE沟通模式,也帮了我的大忙。它是美国医疗机构基于流程管理开发的一种护患沟通方式,由循序渐进的6个步骤组成,分别是接触(connect)、介绍(introduce)、沟通(communicate)、询问(ask)、回答(respond)、离开(exit),具体详见平台发文“巧用CICARE,满意度满载而归”。
老师们结合我科具体情况,悉心制订了入院、出院、静脉采血及雾化吸入时的4种沟通模板,我参照着反复练习,渐渐地便掌握了一些方法,和患儿家长的沟通开始有章可循,和宝宝相处的时候再也不怕没话可讲了!
专业上开始有了小进步,性格也变得愈发自信!
2.可以熟练进行静脉穿刺了
在儿童医院工作,除了沟通交流外,穿刺技术也显得尤其重要,心疼孩子的宝爸宝妈们往往都希望护士能“一针见血”,这对于每一个刚到儿童医院、儿科的新手护士来说都是一种考验。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在模型上反复练习手法,并且保证每天完成至少2例真人穿刺。对于穿刺失败的案例,我都会按照吉布斯循环的步骤认真书写反思日记,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各种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告诫自己不要重复以前的错误。
渐渐地,我开始能够快速选择穿刺部位、正确持针和进针,甚至还学会了刺穿静脉后的一些补救方法,穿刺成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另外我也体会到,静脉穿刺成功率不仅与技术有关,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3.会读高质量文献了
记得入职后的第2周,我参加了科里的“文献解读”活动,这是一种不同于其他任何科室的学习形式,老师的授课和大家的讨论都很精彩,我自己却茫然地找不着北。这是我第一次深入地接触文献,一头雾水。
带教老师告诉我,听不懂很正常,不要着急,这次就是让我感受一下氛围,接下来会一步一步地教我。
从第3周开始,带教王老师就会抽出一些时间专门和我讲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如何阅读一篇好的文章、论文都有哪些类型等等,还叮嘱我把科里的护理核心期刊带回家好好学习。
慢慢地,我也喜欢上了阅读文献,并且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保证每周精读一篇并在日志本上写出自己的感想和收获。科室里每月一次的文献解读活动,我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满满的成就感。
原来,真的如护士长所说,多读文献,你的工作状态、眼界和境界都会发生正向转变!
同时我也体会到,科室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老师们勤奋钻研的精神潜移默化之间也深深地影响了我!
4个月的时间实在是快,转眼就过去了。而我的护理生涯才刚刚开始,还有更多的知识需要我去学习、更多的未知领域等待我去探索,现在的我已变得信心满满,也期待着自己的下一个蜕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愿做那一朵梅花,绚烂地开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为更多的患儿及家长带去沁人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