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六章感悟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感悟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的生命本质与道具有共同的特性。比如: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就好像一个单位,是单位依靠职工创造辉煌还是职工依靠单位谋取更多的个人收入。要在相对独立中前行。但是,人身受地制约,地受天制约,天受道制约,道受一种冥冥之中的自然法则制约。从世间来看,所以就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人大在什么地方呢?人的生命本质可以像大道一样无边无际地自由运动,但又始终如大道天地一样归于一处的,即归于自然。人要提高人的生命本质的质量,就需要效法于地,地厚德载物而天覆之,所以地要效法于天,天则要效法于道,因为道生天地之前,道又要效法于谁呢?效法于自然,这个自然就是独立无所依的自然法则的自然。这一章是对前24章的小结。有物混成的道先天地而生,静寂空虚,如如不动,独立而不改,这是内在特征,外在特性是很大,遍虚空,无边无际。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把人也列为与天地大道一样的大,是指人的生命本质若是离开人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新说:
道本是无形无相的,为了说明它,只能用一个物来表示。有一个物混元聚合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它寂寥无声,宏大而没有形体,有绝对的独立性,不因外界的环境而改变。它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而不消亡,从而成为万物起源的根本。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只好称之为“道”,再勉强叫它为“大”。但这个名字不是道的自身,而是它的形象。它无边无际,所以称为大,因其没有边际,也没有谁能主宰得了,所以绝对自由,自由到无限遥远,但又能始终归于一处,这就叫作返,仿佛循环往复地运行。
从世间来看,所以就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人大在什么地方呢?人的生命本质可以像大道一样无边无际地自由运动,但又始终如大道天地一样归于一处的,即归于自然。
人要提高人的生命本质的质量,就需要效法于地,地厚德载物而天覆之,所以地要效法于天,天则要效法于道,因为道生天地之前,道又要效法于谁呢?效法于自然,这个自然就是独立无所依的自然法则的自然。
这一章是对前24章的小结。有物混成的道先天地而生,静寂空虚,如如不动,独立而不改,这是内在特征,外在特性是很大,遍虚空,无边无际。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把人也列为与天地大道一样的大,是指人的生命本质若是离开人体,可以无限大。
但是,人身受地制约,地受天制约,天受道制约,道受一种冥冥之中的自然法则制约。
人的生命本质与道具有共同的特性。比如: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就好像一个单位,是单位依靠职工创造辉煌还是职工依靠单位谋取更多的个人收入。要在相对独立中前行。
写到这里,老子把道解释成一物,这个物制约天地万物,包括我们人。这就很容易地让我们理解我们这个宇宙体系,也就是世界观的问题,使人们无论是修道还是做人间的事业,都能进行预先规划与把握,不致使人如无头苍蝇,在黑夜中撞来撞去,毫无目标与方法道路可寻。人世间的事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不断提高效法道的水平的过程中,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使人生活得更好。然而,老子的意思是要与永恒相一致,不能仅仅是存在得长久一些,存在得长久一些,仅只是现象,本质上要效法道,通过人在自身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中的各种磨炼,不断提高生命本质的质量,长久也许才有意义,才能搞清楚什么是恒久的存在。这也许才是人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