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杨绛(6年前杨绛去世寿至105岁)
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杨绛(6年前杨绛去世寿至105岁)杨绛离世后,社科院发了通告,宣称她的所有财产均已捐赠给国家博物馆或者其他有关单位,这些财产包括夫妇二人多年来收藏的珍贵字画以及书籍、手稿等。不过这圆满的背后,却有一个小小的遗憾:那就是她和钱钟书的独生女儿走在了前面,并且没有留下后代。由此可见,杨绛本人的成就纵然比不上丈夫钱钟书,也是大多数人望尘莫及的了。杨绛的婚姻很美满,她跟钱钟书的“伉俪情深”是出了名的。再加上她生于富贵之家,一辈子衣食无忧,还能著作等身、名声在外,并且寿至105岁,此等人生,足可用圆满来形容。
2016年5月25日凌晨,105岁高龄的杨绛在医院安静离世。
杨绛是著名作家、翻译家,还享有“民国才女”的称号,她的丈夫来头更大,是写出《管锥编》、《围城》的大作家钱钟书。
以钱钟书的地位,但凡杨绛名气稍低一点,都会经常被人冠以“钱钟书夫人”的名号出现。
然而实际上,无论生前还是死后,在世人口中,杨绛都是独立的存在,“钱钟书夫人”这一名号反而成了陪衬。
由此可见,杨绛本人的成就纵然比不上丈夫钱钟书,也是大多数人望尘莫及的了。
杨绛的婚姻很美满,她跟钱钟书的“伉俪情深”是出了名的。
再加上她生于富贵之家,一辈子衣食无忧,还能著作等身、名声在外,并且寿至105岁,此等人生,足可用圆满来形容。
不过这圆满的背后,却有一个小小的遗憾:那就是她和钱钟书的独生女儿走在了前面,并且没有留下后代。
杨绛离世后,社科院发了通告,宣称她的所有财产均已捐赠给国家博物馆或者其他有关单位,这些财产包括夫妇二人多年来收藏的珍贵字画以及书籍、手稿等。
捐赠财产是杨绛生前的决定,其中的大多数也早在她活着的时候就已交割完毕。
捐赠行为固然是高尚的,却也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悲哀。因为杨绛离世的时候,没有一个直系子孙活在世上,即便想找人继承,也没有候选。
1911年7月17日,杨绛出生。她本来的名字叫杨季康,“杨绛”是后来取的笔名。
杨绛的老家在无锡,后因父亲工作变动,举家迁往苏州生活。
杨家是书香世家,杨绛的曾祖和祖父都是文化人,父亲杨荫杭是著名进步学者兼法学家,亲姑姑杨荫榆是教育家,我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
没错,就是鲁迅《纪念刘和珍君》里提到的那位女校长杨荫榆。
在鲁迅的文章里,杨荫榆的形象是负面的,但抗战爆发后,她却因保护妇女同胞而命丧日军之手。
单凭这一点,杨荫榆的历史形象就不应该全是负面,至少也该褒贬不一。
杨绛和钱钟书结缘于清华大学,当时她刚刚考入这座高等学府,比她大1岁的钱钟书则已在此就读3年。
钱钟书也是无锡人,同样出自书香世家,父亲钱基博在教育界享有名望。
大学期间,钱钟书是清华的大名人,因为他有两大奇怪之处:数学成绩奇差;语文和英语成绩奇好。
如此偏科的学霸,在今天恐怕很难考上清华大学了,但在当时却是可以的。
学校里有这么一位传奇人士,还是无锡老乡,杨绛当然想认识认识,却不曾想,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就擦出了爱情火花。
见面时,钱钟书首先对杨绛说:“我没有订婚。”
杨绛回他一句:“我也没有男朋友。”
初次见面的两个人怎么会有如此奇怪的开场白?
原来早在见面之前,杨绛就听说钱钟书很受女孩子欢迎,而且已经有婚约在身;钱钟书则听说杨绛是清华大学的校花,身边追求者不少。
所以见面后,两人就争先恐后地为自己辟谣,这才有了那段经典的开场对白。
年轻时的钱钟书风度翩翩,长相帅气,像他这样既好看,又有才,出身又好的男孩,肯定不愁找不到对象。
杨绛也同理,年轻时的她容颜出众,属于校花级别,只要她愿意,也能分分钟脱单。
但自从那次见面后,钱钟书就只对杨绛一个人有好感,而杨绛的心也只归属于他。
1933年,钱钟书从清华大学毕业,他和杨绛的恋情也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钱杨两家门当户对,这桩婚姻自然能得到双方长辈的认同,而他们又属于自由恋爱,在那个保守的年代,真可以用“双赢”来形容了。
1935年夏天,杨绛和钱钟书在苏州举办了婚礼,由于气温太高,婚礼上穿着西服的钱钟书热得大汗淋漓,拍的照片也是窘态百出,成为日后夫妻间的笑谈。
结婚后没多久,钱钟书就带着杨绛去英国留学,尔后又转到法国留学。
1937年5月,在英国留学的杨绛生下了女儿钱瑗,这是她唯一的孩子。
那个年代没有计划生育,想生多少就生多少,杨绛和钱钟书也不缺钱,不用担心育儿费用的问题,可他们却只生一个,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杨绛本来是打算给钱瑗再添一个弟弟妹妹的,可钱钟书却认为:如果再生一个小孩,万一这个孩子比阿圆(钱瑗小名)优秀,父母就会更喜欢他,那样就会让阿圆伤心了。
不生孩子的理由有很多,但不管怎样,恐怕也没几个人会像钱钟书那样,因为担心未来的孩子更优秀而拒绝生育吧。
正因如此,杨绛用“痴”来形容丈夫,她没想到钱钟书不仅对她用情专一,而且还对女儿“用情专一”。
其实抛开“痴”不谈,钱钟书的这种想法,即使放到今天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要知道,杨绛头胎生的可是女儿,中国人重视传宗接代,钱钟书却主动放弃继续生育,足见他思想之开明,跟当下许多“想尽各种办法也要生儿子”的年轻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从事后来看,钱钟书的“痴”,也直接导致了杨绛晚年的孤独,并给她的人生带来一丝遗憾。
受父母的熏陶,钱瑗从小成绩优异,后来考上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于1986年晋升为教授。
事业上的钱瑗很成功,然而她的第一段婚姻,却可以用悲剧来形容。
1968年,31岁的钱瑗嫁给了同龄人王德一,两人不仅是同学,还是同事,钱瑗在北京师范教英语,王德一教历史。
对于女儿的这桩婚姻,杨绛和钱钟书都很满意,可惜几年后,王德一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因为不堪受辱而自尽身亡。
跟父母一样,钱瑗和王德一也是自由恋爱,感情很深,可惜王德一走得突然,没来得及生下孩子。
王德一去世后,钱瑗心灰意冷,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愿意和其他男性接触,婚姻自然就更加没有着落。
直到1974年,37岁的她才跟第二任丈夫杨伟成组建了家庭。
杨伟成也是二婚,跟前妻育有两名子女,所以结婚后,从来没有生育过的钱瑗当上了母亲,成了两个孩子的后妈。
钱瑗二婚时未满40,还有生育能力,可是她却没有选择生孩子,而是把杨伟成的子女当成亲生的抚养。
对此杨伟成很感激,继子继女也很感动,许多年以后,杨伟成的儿子回忆继母钱瑗,还称赞她是一个好妈妈。
但是对于杨绛和钱钟书来说,杨伟成的子女再好,也不是他们的亲外孙,再加上钱瑗和杨伟成结婚时两个孩子都已十几岁,就更难培养出正常的祖孙之情了。
一生未育的钱瑗,寿命也远远比不上父母。
1997年3月4日,钱瑗因晚期脊椎癌去世,年仅60岁。
那一年钱钟书87岁,杨绛86岁,两位耄耋老人亲眼看着自己唯一的女儿走在了他们的前面。
1998年12月19日,88岁的钱钟书也因病离世,他这一走,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就只剩下87岁的杨绛了。
从那时起,杨绛便开始了长达18年的独居生活,直到105岁去世。
钱钟书和杨绛都是书香子弟,祖上人才辈出,凭他们的基因和育儿条件,倘若能多生孩子,成材的概率必然远远高于普通人。
可惜他们只有钱瑗一个女儿,更可惜的是,钱瑗连一个孩子都没有生。
也许人生从来都不会圆满。
杨绛生于富贵之家,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和婚姻,是名满天下的大作家,还能活到105岁,命运对她已经太偏爱了,倘若再让她子孙满堂,岂不更遭人嫉妒?
长寿是福,多子也是福,对于杨绛来说,这种福气就像“鱼和熊掌”一样不可兼得,而她则选择了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