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董元奔十八首诗(董元奔小议文人相轻)

董元奔十八首诗(董元奔小议文人相轻)(编辑:董尧) 一是古代社会没有真正重视过文人。且不说孔子孟子满腔抱负难以实现,在曹丕之前的全部中国社会都是尚武轻文,所以有刘邦鄙视儒士的言行。曹丕之后不仅尚武,而且重视经济,文虽然地位有所提升,也只是科举的工具,仍然低于前二者,更不要说封建末季的“臭老九”之说了。社会轻文,文人势必自己装模作样的重视自己,因此文人就清高起来了。 二是古代乃至近代文人苦心孤诣写出来的作品,由于刻板印刷术不能普及,后来有限的报刊也是杯水车薪,他们的作品难以被社会大众看到,文人势必要孤芳自赏,如此久了,文人自然就会认为只有他自己才是文人,这使得文人的清高扭曲起来了。 三是文人的作品找不到大众读者,就难免要从“同病相怜”出发而给别的文人看。不同人的阅历和文化积累是不一样的,文人总会惊讶别的文人的作品之高妙,但是扭曲的自我清高却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抵制对方,或想尽办法贬低对方。于是文人相轻的陋习就愈演愈烈并历代不衰了。

原创文/董元奔

董元奔十八首诗(董元奔小议文人相轻)(1)

(曹丕塑像)

北宋学者钱易《南部新书》载:施肩吾与赵嘏进士同年,二人长期不和睦。赵嘏有一只眼是假眼,施肩吾曾有两句诗曰:“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只眼看花。”

虽然曹丕早已批评了文人相轻的陋习,但是这一陋习似乎从来没有在中国文人中有过一丁点儿革除。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这大概有三个原因。

一是古代社会没有真正重视过文人。且不说孔子孟子满腔抱负难以实现,在曹丕之前的全部中国社会都是尚武轻文,所以有刘邦鄙视儒士的言行。曹丕之后不仅尚武,而且重视经济,文虽然地位有所提升,也只是科举的工具,仍然低于前二者,更不要说封建末季的“臭老九”之说了。社会轻文,文人势必自己装模作样的重视自己,因此文人就清高起来了。

二是古代乃至近代文人苦心孤诣写出来的作品,由于刻板印刷术不能普及,后来有限的报刊也是杯水车薪,他们的作品难以被社会大众看到,文人势必要孤芳自赏,如此久了,文人自然就会认为只有他自己才是文人,这使得文人的清高扭曲起来了。

三是文人的作品找不到大众读者,就难免要从“同病相怜”出发而给别的文人看。不同人的阅历和文化积累是不一样的,文人总会惊讶别的文人的作品之高妙,但是扭曲的自我清高却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抵制对方,或想尽办法贬低对方。于是文人相轻的陋习就愈演愈烈并历代不衰了。

(编辑:董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