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流程及护理要点(患者如何更好溶栓)
溶栓流程及护理要点(患者如何更好溶栓)溶栓首选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瑞替普酶、尿激酶原、替奈普酶)。溶栓治疗流程如下图示。(1)溶栓治疗2. 主体治疗STEMI 患者的主体治疗包括即刻肝素抗凝、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必要时替罗非班)。重视整体治疗,避免AMI 短板效应,如下图所示。3. 关键再通治疗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通常多为在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及内皮损伤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持续、完全闭塞,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导致心肌细胞缺血、损伤和坏死过程的临床综合征。STEMI 的防治目标,包括规范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再灌注治疗,缩短再灌注治疗时间,优化再灌注治疗方案。
一 强调STEMI 系统性诊治策略
1. 基础治疗
STEMI 患者的基础治疗包括镇静、止痛、防猝死(发生室速/室颤时——β受体阻滞剂 补钾)。预达到STEMI 救治的良好效果,要重视早期规范化基础治疗,如下图所示。
2. 主体治疗
STEMI 患者的主体治疗包括即刻肝素抗凝、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必要时替罗非班)。重视整体治疗,避免AMI 短板效应,如下图所示。
3. 关键再通治疗
(1)溶栓治疗
溶栓首选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瑞替普酶、尿激酶原、替奈普酶)。溶栓治疗流程如下图示。
(2)溶栓适应证
• 最适合溶栓的患者,指出血风险低、症状出现<3小时,送达的医院不能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或送达医院后可能有较长时间的延迟才能进行PCI者。
• 发病≤12小时以内,预期首次医疗接触(FMC)至PCI时间延迟大于120分钟;
• 发病12~24小时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至少2个导联ST段抬高>0.1 mV,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仍可考虑溶栓;
患者年龄>75岁,经慎重权衡心梗血栓/出血利弊后仍可考虑减量或半量溶栓治疗。
(3)溶栓禁忌证
溶栓治疗的绝对和相对禁忌证如下图。
(4)STEMI 溶栓筛查
在溶栓治疗之前,要进行以下筛查。
3. PCI 治疗
PCI 治疗需在120分钟内完成。如不能在FMC后120分钟内完成,先溶栓再转运造影或PCI。再灌注治疗的前期、中期、后期,注意保护冠脉微循环,防治并发症、减少早期心源性猝死。
二 溶栓药物的分类
第一代溶栓药物(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UK)和链激酶(SK);
第二代溶栓药物(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阿替普酶(rt-PA);
第三代溶栓药物(阿替普酶突变体):替奈普酶(TNK-tPA)、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和尿激酶原(pro-UK)
三 溶栓治疗误区
选择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溶栓再通率低,出血并发症多,容易失去救治“黄金”窗口机会。STEMI 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提出,STEMI 溶栓治疗系一次性、关键性、机会性的时间窗治疗,故应首选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仅在无上述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时应用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误区一:只抗血小板,轻抗凝或不抗凝
若肝素应用剂量或疗程不充分,不但再通效果差,而且反弹高凝,导致冠脉再闭塞率高;
溶栓前肝素化,血管开通率高;溶栓后肝素化,冠脉闭塞率低;PCI 前早期肝素化,血栓负荷轻,无复流发生少。
早期肝素化是STEMI 治疗的基础!无论是溶栓还是PCI,均应在有效的肝素化基础上进行。
(1)溶栓治疗的STEMI 患者抗凝方法
• 第一代溶栓药,溶解纤维蛋白也消耗纤维蛋白原,溶栓同时延长凝血时间。溶栓前不用抗凝,溶栓后等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恢复至正常2倍以内后开始抗凝。
• 第二代、第三代溶栓药,只溶解纤维蛋白不消耗纤维蛋白原。溶栓前开始抗凝治疗。
(2)溶栓方案及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溶栓和抗凝治疗药物的用法及用量,如下表所示。
抗血小板药物的用法及用量,如下表所示。
(3)溶栓结果判断
临床判断标准:在溶栓后60~90分钟内,具备以下第一条再加上其他任何一条即可判断为溶栓成功。
• 抬高的ST段回落≥50%;
• 胸痛症状缓解或消失;
• 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 心肌坏死标记物峰值提前(不能作为早期判断依据);
• 冠脉造影:TIMI 血流2级或3级,其中TIMI 血流3级为完全性血管再通。
误区二:忽视钾在心律失常发生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1)重视血钾水平,防治低血钾,保持血钾的正常高限水平
• 临床医生往往注重心律失常本身及抗心律失常常用药物的应用,而忽视钾离子在心律失常发生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是导致治疗无效、原有心律失常加重或致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原因;
• 最有效治疗方法:静脉近心端(途径最好选择锁骨下静脉)快速补钾、补镁(血钾应维持在4.5 mmol/L以上,血镁维持在1.0 mmol/L以上),降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2)补钾同时加用β受体阻滞剂是抗心律失常的基础
在积极纠正低血钾的同时,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交感张力,减少钾离子的细胞内转移,提高室颤阈值,从而预防室颤复发,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降低猝死发生率。
当发生快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时,指南推荐:
• 应立即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双向波200 J,单向波360 J),在未恢复有效的自主心脏搏动之前,应坚持持续有效的心脏按压,并给予人工辅助呼吸;
• 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艾司洛尔;
• 若无静脉β受体阻滞剂,可予利多卡因等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 合并低钾血症时,积极给予静脉补钾治疗,维持血钾水平>4.5 mmol/L。
四 STEMI 溶栓后尽早转运至PCI 医院
溶栓是再灌注治疗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指南推荐,STEMI 患者溶栓治疗后,2~24小时内应转至上级PCI 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溶栓后再通指标不明确或溶栓失败者,更应尽早转至上级PCI 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和(或)PCI。
五 总结
• 静脉溶栓和PCI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 抗血小板和抗凝,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规范;
• 早期肝素化—溶栓—PCI,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
• 溶栓不是终结治疗,应溶栓后转运。
来源
向定成.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解读. 长城会2019.